4
走势是分级别的,没有级别的概念是很难分清楚情绪周期的。而对情绪周期最简单最实用的划分就是同级别分解,也就是把走势完全分类为阴或阳,也就是只划分为上涨和下跌。
4
这种平视的视角就是禅师对走势的同级别分解,而俯视的视角就是对走势的非同级别分解。
4
这就好比你站在10楼以上俯视1楼的人吵架,你自然就不会在意它们的什么对错。
4
@一线在天 老师悟性真高,这不就是动态视角与静态视角的对立统一嘛。
3
对,就是直接用的通达信情绪指标赚钱效应数值。
3
这就像我们看视频一样,既要观察到全局视角下的万物皆流无物常驻的流动性画面,又要观察到这组成流动性画面的无数静止性画面。
3
最著名的那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强调运动变化,并没有否定静止。在他的思想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可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说,连一次也不能。这样克拉底鲁就完全否定了静止的存在,把辩证法思想变成了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2
困
人生而受困
身体之困
局限之困
他者之困
意义之困
自由之困
联系之困
我们无法选择出身、基因、疾病与死亡,却必须承担其后果。
时间单向流逝的“必死性”,空间是理性无法闭合的悖论,宇宙、真理、自我这些终极问题又有谁知--认知之限
......
“他人即地狱”--他人的目光将我的自由凝固为“对象--我”:我的姿势、表情、衣服的褶皱,成了对方可以随意解释、评定的素材;我在房间独舞,他人目光一落,动作变的僵硬,我不再是“跳着舞的人”,而是“被看见的那个滑稽的身体”。
人追问意义的世界却沉默以对,语言像一张预先织好的网,任何体验都必需“入网”才能被表达,但网眼永远大于体验本身,你说“我很痛”,可我无法触及你此刻刺痛的强度。人永远在说“我爱你”,但那句话里永远有一部分爱说不出门口...
自由带来的不是解放而是“眩晕”,当所有可能性开放时,选择本身成为了重负,每一种选择又对应一种可能,街道的十字路口可以折返,人生的十字路口却不能,人们一面高喊着“我要自由”,一面主动把决定权交给权威、算法、俗、惯性、极权领袖,“被安排”比“自己决定”来的轻松--责任、失败、悔恨统统由别人来抗。
任何试图与他者、世界、甚至与自身建立稳定关联的企图,都必然遭遇一种结构性的裂缝或不可能性。时间裂缝:我说话时,上一秒已逝,下一秒未至,想与“此刻的你”相连,却只能握住一串延迟的痕迹;本体论裂缝:当我开口说“我理解你”,其实已把对方的脸译成我的概念,第一次背叛就已发生;自我裂缝:过去的我、现在的我、未来的我存在着差异,我不再是我,我一直在追问“我是谁”,始终难以得到最终的回答。
有时候真的好像不管不顾
斩断七情六欲
2
而对错的争论都是源自同一级别的无知,是同一级别的平视。
2
盘后分析和盘中感知分析,视觉角不同产生的结是如果能一致,那确实性是不是大一点,这样理解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