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做正确的事—2025年6-9月

25-07-02 09:40 9540次浏览
谋城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做长期正确的事
正确地做事

分散投资
网格交易
打开淘股吧APP
9
评论(1186)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谋城

25-07-11 17:13

5
尾盘回落
同学账户终于回本了



[淘股吧]

谋城

25-07-09 15:11

5
继续回血



[淘股吧]
谋城

25-08-12 09:27

4
老婆账户新股32.6挂单出了
赚一万三
账户一把回本

太暴力了
谋城

25-08-08 18:03

4
同学的账户终于再一次回本了

有个活期资金自动理财收益

所以收益率与金额有少量偏差



谋城

25-07-16 20:24

4
有时候我也在想,为什么股票市场里那么多人总是急着赚钱,结果就去打板、做超短线,搞那种“今天买明天卖”的操作。其实可能更多人是在把他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快速改变命运”的幻想投射到股市上来了。

比如说,他们看到身边有人炒房,两三年赚个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或者一夜暴富;可自己呢,工资又低,房子没买,胆子也小。于是就想,既然房市没赶上,那股市里我是不是可以小资金搏一搏?觉得股市更自由、更灵活,抱着“暴发户思维”杀进来。

但其实,这种思路一开始就错了。有人说“贫穷夫妻百事哀”,其实不光贫穷,就算生活只是普通水平、没什么宽裕,看到别人暴富之后也容易心态失衡。尤其是短视频、各种自媒体天天吹嘘“别人三年自由、五年退休”,一对比自己平淡的生活,就产生了不满,开始幻想“我也可以一口吃成个胖子”。

问题是,这种心态在股市里面,基本就是送人头的节奏。尤其是有些人,不是无知,而是实在没办法,手头缺钱,等不了慢慢积累。可股市又不是许愿池,不是财神爷,绝不是你投点“香火钱”,虔诚磕头几次,它就能满足你的发财梦。

哪怕你一开始抱着极其谦虚的态度,每天认真复盘、刻苦学、不断反思、调整方法,这个过程也很漫长。很多时候,当你明白了赚钱的逻辑,却发现实现的周期根本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五年十年,甚至更久。

仔细想想,身边靠手艺、靠技术吃饭的,真正能在一行做到五年十年以上的人其实并不多。大多数行业,也没谁愿意用“十年”作为时间单位去规划一份事业。可能以前学门木匠手艺,两三年就能出师,做些简单的活路混口饭吃。但在股市这块,如果你混两三年没赚到钱,绝大多数人心态就开始崩了,五六年没起色就直接被淘汰了。

最开始大家都觉得,既然有人在市场上赚钱,虽然比例低,但起码有人能赚到。只要我肯下功夫,像蜜蜂一样四处采蜜、拼命积累经验,几年下来总能修成“绝世武功”,碾压一般人。可惜,现实往往很残酷。除非你真的是极罕见的天才,否则大多数人混三五年不仅没赚到钱,反而把自己的积蓄全都贡献给了市场。

股市没错,错的都是“急功近利”的自己。
谋城

25-07-12 12:06

4
银河账户盈利10万多一点
也很知足了

至于择时能力不足
这个我认了
但是我不改
因为我觉得这个难度太大水太深
按我的能力
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可能也没啥效果
不如从其它方面努力



谋城

25-07-09 21:10

4
最近新闻真不少,青岛有个大学宿管大爷,在自己那间宿管房里热死了,就因为没装空调。还有甘肃那边,幼儿园的孩子铅中毒,现在官方通报出来了,好多人看了都觉得有不少疑问。

说起来,以前我挺关注这类社会新闻的,现在却不太看了。倒不是说这些事不该报道,主要是看多了真的扛不住。我本身就属于那种比较敏感的人,看到这些又啥也改变不了,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尤其是有些事发生后,后续报道感觉也没说到点子上,就更让人堵得慌。

有些话憋着吧,想说又没地方说,最后憋得难受,还不如干脆装作没看见。我想,这应该不只是我一个人的无奈吧。
谋城

25-07-07 15:34

4
出了将近两万股大秦
另取出来一万五作为生活费


谋城

25-09-04 18:20

3
十几年前网上有个梗叫“大人,时代变了”,放在股市里也贴切——交易手段、策略翻来覆去地更新,但本质始终没变。

这种“形式变了、内核未变”的反差,在论坛这类交流场景里更明显。以前混传统论坛,要是觉得某个人的主帖或回帖有意思,会主动去翻他过往的帖子,想把他的观点挖透。可现在不一样了,不管是论坛里还是视频号下,总有人上来就直接问“那个问题你怎么看”,完全不会先去翻一翻对方以前发的内容。

出现这种情况的,大多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真正从传统论坛一路走过来的人,很少会这么做——除非是花了大量精力找遍了相关内容,实在没找到自己要的,才会发帖提问。但00后似乎不屑于这套流程,在他们看来,“我愿意开口问你,已经是看得起你了”。

我家孩子看视频时,我就跟他说过:“要是觉得这个视频好,就给人点个赞。”他却直接说:“我从不点赞,真有问题我会在评论区问。”其实每个人有自己的做事方式,本也没什么好指摘的。可问题在于,如果你真的对某个人、某个观点感兴趣,自然会想尽办法去获取更多信息——“问”固然是个办法,但缺陷也很明显:对方未必会正面回答,甚至这个问题他可能已经回答过无数遍了。

那些频繁提问的人,很少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是不是早就有人问过了?对方是不是已经解释过很多次了?就像现在论坛里,有些话大家已经翻来覆去说过几百遍,真的懒得再重复一次。

之前有个小有名气的博主突然停更,大家都在猜他离开的原因。在我看来,本质上无非就几种可能:要么是厌倦了这种交流模式,觉得没什么意思;要么是找不到能同频交流的人,觉得孤独;还有一种,或许就是被那些“理所当然”的提问、不顾他人感受的互动给气到了——毕竟,没人愿意一直做“重复回答机”。
谋城

25-08-19 21:24

3
大盘持续走高,至少盘中不断创下新高,成交量与融资盘也同步放大。今天看到一个视频提到,今年债券类基金竟有下跌4.5%的,这着实令人惊讶。究其主要原因,还是资金从债市出逃并涌入股市——债市与股市往往呈现“跷跷板”效应。

银行里的定期存款,无论是到期的,还是人们手上刚发的工资,不少人都放弃了存定期,转而可能投入股市。还有些原本准备买房的资金,眼看房价下行,对比当下红火的股市,选择何处自然一目了然。

不过,最让人闹心的是自己的持仓还在跌,尤其是移动,都跌到107了,这跌势确实有点夸张。不禁猜想,或许是持有移动的基金见其他板块涨势好,便不断卖出移动、买入其他板块。但跌到这份上,也懒得去查证了,毕竟说不定查完就反弹了,只是反弹何时到来,谁也说不准,只能慢慢等了。

此刻正在三楼散步,深圳这边台风的影响应该差不多过去了,明天大概率是阴天或晴天,下雨的可能性不大。

很多时候会想,所谓的涅槃重生、浴火重生,似乎都要经受各种痛苦,如同渡劫一般。我现在也正经历着一些痛苦,回头看才发现,成长多源于痛苦,没多少人的经验是从盈利中得来的。这话听着轻飘飘,可背后是多少人付出的惨痛代价?更有甚者,付出了代价却没学到相应的经验。就像《炒股的智慧》里说的,多少人投入金钱、付出代价,却没能在股市“毕业”,而是直接退出,相当于“辍学”了,真正能长期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

今天孩子突然翻出一本书,放在电脑桌上,书里有句话:“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回想进入股市的19年,真是一腔热血,几乎投入了一半的精力,总的来说收获不少,中间也有过很多痛苦和迷茫。但谁的青春不迷茫呢?新韭菜会迷茫,一些老韭菜即便不迷茫,也可能在忍受煎熬与痛苦。

曾看过一本书,里面采访的都是大佬级人物,他们追求“更富有,更睿智,更快乐”,或许早已惯了忍受痛苦、孤独与寂寞。我也在努力适应,虽然目前仍能感受到痛苦,却已远不如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那般强烈,有时甚至会觉得有点无聊。这种痛苦与煎熬慢慢变成了无聊,因为我知道它终究会过去,就像台风来袭时狂风暴雨,可过个两三天,太阳依旧会升起。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