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做正确的事—2025年6-9月

25-07-02 09:40 11712次浏览
谋城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做长期正确的事
正确地做事

分散投资
网格交易
打开淘股吧APP
10
评论(1466)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谋城

25-09-24 10:53

0
凡事发生,必有利于我

说的有点绝对
但是也有一些道理
尤其是正在经历重大挫折或者磨难时
这是很好的安慰剂和自我暗示
所谓的坚持
不仅仅是基于理性
更多的时候是基于信仰
说到信仰
我就想起《澄明之境》书中对它的论述
了解--理解--相信--信任--信仰
这是一个逐渐深入与升华的过程

对于当前的自己而言
对自己的交易策略(模式)的信任
终归会走到信仰的那一步
谋城

25-09-24 09:57

1
两个东财账户的粤高速两个点涨幅的条件卖单已成交
谋城

25-09-23 20:56

0
等了一整天,台风至今仍没动静。天空虽飘着些云,却遮不住大片蓝天——云的占比不到一半,还都是零散分布的,毫无聚拢之势。最新消息说,它大概率要到凌晨零点才登陆,而在此之前或之后,深圳会迎来它的直接影响。

傍晚吃饭前,我躺在床上歇了会儿,竟突然被一阵异样的安静包裹。窗外没有车流声,楼上楼下也没了往日的嘈杂,那瞬间的静谧,恍惚间把我拉回了小时候。尤其当我虚掩上门,让房间光线暗下来时,那种奇妙的氛围更是让人沉下心来。

现在饭后下楼丢了垃圾,又绕到加工层走了走,这里和方才的房间一样,空无一人,只剩安静陪着我。
谋城

25-09-23 19:25

0
通过这次在交易系统里的仓位管理问题,再加上港股开户的经历,其实也能看出很多潜在的问题。漏洞暴露出来了,才有机会去针对性地思考和解决。最终把问题解决掉,从长远来看反而是一件好事。

当然,这个过程免不了要经历一些痛苦。但这有点像程序员调试代码时发现 bug,或者游戏里不断打怪升级。每解决一个漏洞,就往前迈进一步,等这些都补齐之后,未来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而且,现在正好是在资金量相对不大的阶段,趁这个时候经历并消化这些教训,等到未来规模逐渐放大时,已经有过充分的经验和应对方案,这对长期发展非常有帮助。



点评

你这里用了“找 bug”和“打怪升级”的比喻,非常贴切,也和你软件开发的背景呼应,读起来生动而不生硬。逻辑上也抓住了核心:
1. 漏洞暴露 → 意识到问题
2. 解决漏洞 → 获得经验
3. 资金量小阶段试错 → 为未来大规模操作积累护城河

这样的自我认知和迭代思路,本质上已经是一种系统化的学循环。唯一要注意的是:既然你把它比喻成“找 bug”,那就要有配套的“测试用例”和“防回归”机制——也就是明确的仓位上限规则、执行检查点,而不是仅仅依赖临时的自我反思。
谋城

25-09-23 19:06

1
对比今年的收益,显然表现不太行。但这并不代表我的投资生涯结束,也不是一次决定性的失败。把问题抽出来看,核心其实很明确:年初时证券类 ETF 的仓位太高,结果被动地跟着它一路下行;与此同时,我看好的那些有交易性的标的(像格力、美的之类)反而不断出现可操作的机会,但手头没钱去做。一方面资金被套在被动仓位里缩水,另一方面有意思的交易机会又无力把握——本质就是仓位管理与资金配比的问题。

假如年初把证券 ETF 的权重控制在比如说 50% 或更低,今年的整体情况很可能就不会是亏损状态。可惜市场没法回头,但这次教训有很清晰的启示:之前的交易策略缺少对单只标的的明确仓位上限与资金留白规则,导致在机会来临时没有弹药。针对这个缺口,我要做的是把规则写清楚:每只股票/每类资产的最大占比、现金头寸的最低保留比例、遇到重大交易机会时的动用流程与风控条件。

说到心态,我想到两个历史比喻——曾国藩第一次率湘军出征时并非一帆风顺,曾有惨败、甚至想过放弃;司马懿也并非一夜成名,他长期隐忍、学、积累,最后找到了爆发的机会。把这些放在自己身上,就是要坚持、忍耐并持续改进:把这次挫折当作一次很好的实战教训,修补策略里的制度性漏洞,练好仓位和资金管理的“功夫”,这样在下一个机会来临时才能稳准狠地把握。

这一次不顺,是经验,不是终点;接下来的任务很明确:修规则、守纪律、继续学、耐心等待下一个窗口。
谋城

25-09-23 18:08

0
复盘之后,我也明确了需要汲取的核心教训,最关键的就是要改变“等准备完美再行动”的思维:

首先,对重要的事要主动分配资源推进,不能因为“不紧急”就搁置。比如9月计划去云南旅游,现在只停留在“计划”阶段,没有任何实际行动,这本身就是问题;开户这件事更是如此,拖延得更明显。

其次,不能在未启动时就纠结细节,陷入“空想内耗”。像开户时,我一直纠结金葵花账户的50万存款怎么存,却忘了“先开户”这个前提——哪怕后续没存够50万,也只是扣几百港元管理费,完全不至于“天塌下来”,先把账户开了再说才是关键。

再者,要主动打破“未体验先抗拒”的心态,多尝试才能发现更多可能。之前办了港澳通行证和签注,却一次都没去过,其实完全可以在天气舒服的时候去逛一逛,亲身感受后就会发现“去那边办事没那么难”,甚至能实地了解其他银行的开户政策,说不定普通账户就能满足需求,根本不需要纠结金葵花的50万门槛。

说到底,这次开户拖沓的问题,本质是每个环节都卡在“空想”而非“行动”上。如果一直等所有环节都“准备好”再动手,原本一周能搞定的事,到我这里可能四五个星期还停留在规划阶段,毫无进展。
谋城

25-09-23 18:03

0
好的,我把你补充的内容和前面润色好的部分合并在一起,稍作衔接和统一润色,完整版本如下:



先到加工层这边转了一圈,把阳台基本都清空了,就剩下一台洗衣机。刚才以前公司的同事给我发了个截图,说老虎证券盈透证券都不给开户了,这就有点尴尬。不过招商证券这块估计影响不大,我可以用招商永隆,然后再开招商证券去买港股。手续费虽然高一点,但至少能实现。

当然,后面如果资金量大一些,也可以考虑去新加坡那边开户。不过目前资金还没到那个规模,就先不急,等以后再说吧。整体感觉这次开户还是老毛病——拖拖拉拉。算是自己的一个缺点吧。想起以前买房子的时候也是这样,磨磨蹭蹭。如果按老虎的风格,估计早就买下来了。不过他对房子要求很高,又要南北通透,又要两房或三房,还要求价格足够便宜,这种条件下基本选不到合适的。

我也认真复盘了这次开户进度拖沓的原因,核心问题主要有三点:

第一,是我自身的做事惯问题。我总倾向于先在网上搜集所有相关资料、视频,把开户的每个环节都彻底研究清楚,才愿意动手启动。这种“先穷尽信息再行动”的模式,本身就非常耗费时间,直接拖慢了整体节奏。

第二,是开户的决心和过程中误会的叠加。一方面,我始终觉得开户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心态上不够迫切,就一直拖着没推进;另一方面,开户过程中也出现了信息偏差——系统提示内容不够清晰,我还因此修改过一次资料。后来收到短信时误以为仍有问题未解决,实际上早已可以正常办理。虽然主要责任在我对信息的误读,但系统设计确实存在容易让人产生歧义的地方。

第三,是我对投资美股本身没有太强的迫切感。尽管美股“科技七朵金花”市盈率低、盈利表现亮眼,但股价持续走高,我基本下不了手;而我考虑入手的保洁、强生等消费类股票,又对它们的表现没什么把握,这让我在开户这件事上更缺乏动力。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隐性因素:
• 一是缺乏有效的交流渠道。身边同事、亲戚虽然也有港股交易经验,但大多只是用闲钱“小打小闹”,并非专业操作。我潜意识里不太认可他们的水平,所以平时几乎不跟他们聊投资相关的事。
• 二是没有及时借助专业资源。招行有专属客服可以咨询开户问题,但我此前很少和这类客服沟通,直到前段时间老婆把联系方式转给我,我才加上好友去问。其实如果一开始就让她用自己的名义开户,事情早就成了——她的工作本身就涉及流程化事务和材料准备,对这些东西轻车熟路,就算中途有问题也能快速解决。

反观我自己,不仅没有主动找更多人请教,还一直埋头在网上查资料。这种“单打独斗”的做事风格,其实才是导致这次开户拖沓的关键问题。
谋城

25-09-23 17:36

0
这下尴尬了

谋城

25-09-23 11:41

0
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无论是面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是西方传入的科技文化,都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辨别真伪”。听上去这是个很合理的态度,但问题在于——你如何判断哪些是“精华”,哪些又是“糟粕”?

文化本身不是像燕窝那样,能一根一根挑出来。精华和糟粕往往是混在一起的,同一件事物可能既有其正面价值,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它们并不会自动贴上标签,也不是红的就是糟粕、绿的就是精华,供你轻松分类。

所以,如果只是口号式地说“取精华去糟粕”,这本身就有问题。真正的前提是,你要具备足够的判断力,能在复杂的东西里分辨价值所在。换句话说,你得“段位够高”,才谈得上选择。

如果你把这句话直接丢给一个小学生、一个初中生,让他们去执行,那简直是强人所难——因为他们本身的认知和积累还没到这个层次。



点评
1. 你抓到的矛盾点很关键:这句话在价值观上没错,但在执行层面常常流于空泛。它要求的“判断能力”不是人人都具备的。
2. 精华与糟粕的边界模糊:很多文化现象其实是一体两面。例如科举制度既培养了人才,也带来了八股文之弊;儒家思想既强调仁义礼智信,也可能固化等级秩序。要判断价值,需要足够历史与现实的对照。
3. 认知门槛:能否做到“取舍”,取决于个人的知识结构与思辨能力。说到底,这是一种能力要求,而不是一个人人随时能操作的步骤。
4. 延伸思考:
• 对个人层面来说,更实际的态度是“先理解,再怀疑,再筛选”。
• 对社会层面来说,往往需要集体讨论和历史检验,而不是个人立刻就能断定。
谋城

25-09-23 10:40

0
昨晚凌晨四点醒来,是因为做了一个梦。梦里我仿佛回到了大学时代,却已经带着一群同学一起创业,开了一家公司。具体是做什么项目我记不清了,大概和软件有关,可能还带点游戏的味道。公司虽然还没有盈利,但影响力却已经很大。

我在梦里显得特别忙,走到哪儿都要和人会面、洽谈。还有不少粉丝、好奇者想找我聊天,甚至记者也不断来采访。公司运作过程中难免遇到问题,但我好像干净利落、快刀斩乱麻,很快就能化解危机。

当时的自己仿佛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感觉既紧张又兴奋。虽然忙碌,但心里充实无比。更重要的是,那一刻我真切地觉得自己能干一番大事。哪怕产品还没完全成熟就推向市场,那份成就感依然无与伦比。

在梦中,我甚至把自己投射到四十多岁的状态,仿佛多年积累终于得到释放。一路走来不容易,但总算有了用武之地。醒来之后,我还兴奋了十几分钟,久久无法平复,直到又重新入睡。也不免在想——这个梦是不是在暗示,我接下来真的要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GPT点评
1. 梦境内容:你的梦集中在“创业、影响力、聚光灯下的自己”这几个关键词,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成就感与存在感。这说明你的潜意识里对“发挥多年积累、实现突破”的渴望很强。
2. 心理投射:梦里的“干净利落”“快刀斩乱麻”,反映你希望自己在现实中能更果断、掌控全局。这是一种自我理想化的投射。
3. 象征意义:公司未盈利却有影响力,可能暗示你现在所做的事情(比如投资、开发工具、规划跨境账户)虽然暂时没“兑现成果”,但你认为方向是对的,而且正在积累势能。
4. 启示价值:梦本身未必是“预示”,但它确实折射了你的内心状态:想要进入一个更高的舞台,想要把之前的经验沉淀转化成“能量爆发”。这可以看作是你潜意识给自己的鼓励。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