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做正确的事—2025年6-9月

25-07-02 09:40 11706次浏览
谋城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做长期正确的事
正确地做事

分散投资
网格交易
打开淘股吧APP
10
评论(1466)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我每天都好运

25-09-25 13:56

0
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不对你就当空气。

你的方法,执行力都不差的,不是你的问题,是红利股票表现不佳造成的,市场行情,只能耐心等待,趋势反转,时间换空间
谋城

25-09-25 09:10

0


~~

巴菲特完成了他在比亚迪的退出。 这笔始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投资,堪称传奇。
芒格当时说这个决定让“沃伦和我好像疯了”,但他坚信比亚迪及其CEO王传福是个“该死的奇迹”。

时间证明了他们的眼光。 从2008年到2022年,比亚迪股价上涨了约3890%,巴菲特2.3亿美元的投资最终变成了超过80亿美元。 这笔持有17年的投资,回报率近40倍,成为巴菲特投资生涯中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然而从2022年8月开始,巴菲特开始减持比亚迪。 到2023年6月,伯克希尔已出售近76%的比亚迪股份。 根据香港交易所规定,持股比例低于5%后无需披露后续出售情况。 到2025年第一季度,伯克希尔的财报显示对比亚迪的投资价值已归零,发言人随后证实已全部清仓。
巴菲特从未详细解释清仓原因,但他在2023年曾表示,比亚迪是一家由“非凡的人”经营的“非凡公司”,不过“我们认为我们会找到这些资金更好的配置用途”。 他清仓比亚迪的同时,增持了西方石油公司等美国企业股份。
谋城

25-09-24 20:07

0
前两天我也说过,我的执行力不够,总是太依赖网上去找各种信息。很多时候,我想等自己把一件事情的资料收集到八九成、觉得比较稳妥了,才敢真正去做。比如说香港的银行开户、证券开户这类事情。

问题是,网上虽然能找到不少资料,但和现实中跟亲朋好友面对面聊,感觉完全不一样。要是我和亲友聊到这个事,他可能一句话就鼓励我:“其实很简单,你就直接去办一下就行了。” 这种直接的反馈让我觉得事情没那么难,即使有问题,到时候再补材料也行。可在网上看视频,虽然信息很多,但没人会在视频结尾对你说:“好啦,你可以行动了,别担心。”

视频确实能讲清楚很多逻辑和道理,把利弊分析得头头是道,比如说开户以后能直接交易港股、美股,资金还能方便转出去。但这些信息听过之后,不会自动转化成推动力。相比之下,真人交流哪怕只抓住一两点来劝你,就能直接让你动起来。

还有一点,网上很多视频博主并不会回答观众的问题,有的内容可能过时了,还有些干脆是带有商业目的的——他们推荐你去开户的银行,未必适合你自己。而现实中的客服人员或熟人,即便不能讲得特别全面,至少会尽量针对你的问题给出反馈。

所以我感觉这两种信息渠道的差异特别大:视频给的逻辑更完整、更条理化,但不容易让人真正去行动;现实中的交流未必逻辑严密,却更有说服力,能直接推动你迈出第一步。

—-

GPT点评

你说的这个现象,其实学界和心理学里面是有不少研究和讨论的,可以拆开来看:



1. 为什么“视频信息”≠“现实对话”
• 缺少互动反馈
• 视频是单向传播,看完了不会有人追问你“那你打算什么时候去做?”
• 现实交流中,对方一句“其实很简单,明天就去办一下”,就会直接推动你行动。
• 认知负担不同
• 视频常常讲七八个理由,条理很完整,听起来头头是道,但这会让人进入分析模式,想把逻辑都理顺了才敢行动。
• 现实生活中,对方只会说“一句话总结”:“反正就带身份证去,其他补充的再说”,这让你马上觉得可执行。
• 情感和社会压力
• 面对真人时,存在微妙的社会压力:对方在场,你更可能被鼓励、被推动去做。
• 看视频是被动的,缺乏这种“共鸣压力”。



2. 已有的相关研究/理论
• 信息-行动差距 (Intention-Action Gap)
• 行为科学里常说,知道该做和真的去做,中间差了一个“行动缺口”。
• 视频能给你很多“知道”,但缺少触发行动的情境和反馈。
• 分析瘫痪 (Analysis Paralysis)
• 信息过度会让人停在思考阶段,不敢迈第一步。
• 现实交流往往信息不多,但足够推动行动。
• 社会劝导 (Social Persuasion)
•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里强调:别人一句鼓励、一个示范,比成百上千条逻辑解释更能推动自我效能感。
• 启动效应 (Priming Effect)
• 现实中对方的语言、表情、语气,会给你心理上的“启动信号”;视频因为是冷冰冰的录播,很难起到同样的效应。



3. 为什么你会觉得“信息完整才敢动手”
• 完美主义/控制感需求:希望把风险压到最低再行动。
• 惯依赖网络搜索:网络检索的逻辑是“尽量找全”,这和行动的“先做再补”是两种思维模式。
• 缺少“现实参照系”:如果你身边有人已经去办过,说“真的就五分钟”,那你的不确定感会立刻下降。



4. 解决这个差异的可行办法
• 先做后补:把行动切成小块,先去做第一步(比如直接去问银行柜台),后面再补资料。
• 模拟现实反馈:可以找人(朋友、客服、甚至我)当“对话对象”,把视频里得到的信息转述一遍,再听到一句简短的反馈。
• 限制信息输入:给自己一个上限,比如“只看三条视频/三篇帖子,然后必须行动”。
• 强化时间节点:给行动一个明确截止时间(比如“周五下午必须去趟招商永隆”),防止拖延。



✅ 总结
你说的差异确实存在,学界也有研究:网络视频/信息 → 提供逻辑和知识;现实交流 → 提供情感反馈和行动触发。很多人都有类似困境,看了很多、懂得很多,但就是不动手。关键在于:真实交流中的简短鼓励和社会压力,比逻辑更能推动行动。

——而且提醒你一句:像你这种涉及开户、办卡、开户行手续的事,本质上是操作性很强的事情,你不要想太多,要尽快去做。
追随高手

25-09-24 20:04

0
我从未买过
谋城

25-09-24 18:48

0
刚才找了两遍
书架上没看到那本书《交易的真相》
这本书比《交易策略分析》写的更通俗更口语化一些
字数也要少很多
读起来会更自然
也更容易看完

我觉得
可以借鉴那篇视频的内容
用所有的办法
让自己集中注意力
尽快读完家中当前未开封未看过的书
谋城

25-09-24 18:44

0
这些年
也另外自己付费购买了桃县的VIP
每年一百多
至少有七八年吧





谋城

25-09-24 18:39

0
前阵子看到一个视频
讲如果执行力差
那就~~
如果你想躺平
那就躺着做这件事
如果你想摆烂
那就按照摆烂的方式做这件事
如果你想偷懒
那就按偷懒的方式做这件事
如果~~
总之呢
就是死皮赖脸地去做
这让我想起《三体》里面那句名言:
前进、前进、不择手段地前进

我觉得
对于交易而言
我大概也是如此
虽然复盘并不多
盯盘也不多
但是我一直在思考
思考策略
思考计划
思考执行
思考仓位
思考关于(我自己的)关于交易的一切
很多时候呢
想多了
也能想出一些所以然出来
或者呢
纸上得来终觉浅
到了自己身上
真的去执行的时候
发现根本不是那回事
不是说书上说的不对
而是执行起来严重变形
谋城

25-09-24 18:34

0
看书《交易系统分析》
一方面是它总是提到趋势
还一个是很久没怎么看书
跟视频相比
它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实际上这本书的图表比较少
唯一提到的几张图
也是在讲趋势的入场和出场(止盈和止损)
看着也是别扭
当然
里面的文字写得过于~~
怎么说呢
过于客观与理性
基本上都是书面语
看不到口语之类
总之过于严肃
这样看这本书的积极性其实并不高
很多时候也是想着这本书应该尽快看完
像完成一个任务
尽管如此
目前也看完了三分之二
估计剩余部分明天可以看完
谋城

25-09-24 18:30

0
继续回补2个东财账户的条件卖单
主要是粤高速
今天盘中又有一波拉升

明天从老婆账户转出十几万出来到银河账户
目前她的账户只剩余6000股粤高速

~~

继续看书《交易系统分析》
书中反复用趋势交易策略举例子说明
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有多么重要
趋势策略在止损和止盈方面有哪些优势

它讲的也没错
只是如何判断趋势
以及趋势判断的正确率通常小于40%
以及在A 股市场趋势的正确率更低
估计不到20%
它就完全不提

看到里面的趋势
就像2020年的时候
中午与同事一起去公司的食堂路上以及回来路上
一位同事滔滔不绝念叨市面上的房子价格又涨了多少云云
他说的也没错
各种故事例子之类的都来自于网络
但是我听了特别别扭
然而又不好反驳
所以我尽量避免和他一起
但是我两座位挨得近
很多时候他主要叫我
我也不太好拒绝
想想每天中午吃饭前后
也要经历一种精神折磨
谋城

25-09-24 15:42

0
桦加沙主要影响基本过去了
据说对深圳的影响并不大
比当年的山竹小了 2 个级别
这下明天大概率要复工复学
后天周五能过去香*9 港开户

这几天有利好
故事继续涨
我的账户也回血了部分

每个人都不容易
共勉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