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做正确的事—2025年6-9月

25-07-02 09:40 5768次浏览
谋城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做长期正确的事
正确地做事

分散投资
网格交易
打开淘股吧APP
8
评论(657)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疏影横斜水清浅

25-07-16 20:45

0
他们自己选的,自己付的首付,写的我名字,然后房贷我还。
谋城

25-07-16 20:24

4
有时候我也在想,为什么股票市场里那么多人总是急着赚钱,结果就去打板、做超短线,搞那种“今天买明天卖”的操作。其实可能更多人是在把他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快速改变命运”的幻想投射到股市上来了。

比如说,他们看到身边有人炒房,两三年赚个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或者一夜暴富;可自己呢,工资又低,房子没买,胆子也小。于是就想,既然房市没赶上,那股市里我是不是可以小资金搏一搏?觉得股市更自由、更灵活,抱着“暴发户思维”杀进来。

但其实,这种思路一开始就错了。有人说“贫穷夫妻百事哀”,其实不光贫穷,就算生活只是普通水平、没什么宽裕,看到别人暴富之后也容易心态失衡。尤其是短视频、各种自媒体天天吹嘘“别人三年自由、五年退休”,一对比自己平淡的生活,就产生了不满,开始幻想“我也可以一口吃成个胖子”。

问题是,这种心态在股市里面,基本就是送人头的节奏。尤其是有些人,不是无知,而是实在没办法,手头缺钱,等不了慢慢积累。可股市又不是许愿池,不是财神爷,绝不是你投点“香火钱”,虔诚磕头几次,它就能满足你的发财梦。

哪怕你一开始抱着极其谦虚的态度,每天认真复盘、刻苦学、不断反思、调整方法,这个过程也很漫长。很多时候,当你明白了赚钱的逻辑,却发现实现的周期根本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五年十年,甚至更久。

仔细想想,身边靠手艺、靠技术吃饭的,真正能在一行做到五年十年以上的人其实并不多。大多数行业,也没谁愿意用“十年”作为时间单位去规划一份事业。可能以前学门木匠手艺,两三年就能出师,做些简单的活路混口饭吃。但在股市这块,如果你混两三年没赚到钱,绝大多数人心态就开始崩了,五六年没起色就直接被淘汰了。

最开始大家都觉得,既然有人在市场上赚钱,虽然比例低,但起码有人能赚到。只要我肯下功夫,像蜜蜂一样四处采蜜、拼命积累经验,几年下来总能修成“绝世武功”,碾压一般人。可惜,现实往往很残酷。除非你真的是极罕见的天才,否则大多数人混三五年不仅没赚到钱,反而把自己的积蓄全都贡献给了市场。

股市没错,错的都是“急功近利”的自己。
谋城

25-07-16 20:07

1
已经买好了明天去宁波的高铁
预定了天一街大概两个地铁站外的酒店
温州这边没啥特别逛的

那个脱口秀表演我还想去看看
娃完全没兴趣
刚回到酒店
好吧
他要开始和同学一起打王者了
谋城

25-07-16 19:13

0
你这—-

如果是给父母在武汉买
可以考虑买个二手两房之类
价格应该不会太夸张
谋城

25-07-16 19:08

0
看到你说的几十年功力这句我真的绷不住笑了

并不是牛岁越长
实力就越强的

想想自己一辈子
如果只是老老实实上班的话
其实也赚不到多少钱

刚才和娃吃温州糯米饭时
也谈到这个收入话题
他说有个同学跟妈妈一起去了瑞士玩
我随口说他家真有钱啊
娃说他老爸是搞金融的

好吧
然后我提到
按现在大学毕业生收入
一辈子可能也赚不到三百万(按目前购买力折算)
疏影横斜水清浅

25-07-16 18:56

0
中国很多父母是年轻时候:儿孙自有儿孙福,老了以后:百善孝为先。
像我从小就是留守儿童,买房结婚父母一分钱没支持。在广州我本来已经买房了,结果我父母在武汉又买了一套,付了首付,写了我名。我每个月还房贷但是从没住过……哎,一言难尽啊
momoco123

25-07-16 18:42

1
确实,孩子长大了就不好玩了,他潜意识里面有种“老爹你当年没有尽力”的不屑感,当年我结婚的时候我老爸总的就支持了5万块钱(房车也都是我自己买的),其实那几年短线炒得还行,还挺耿耿于怀的,觉得随便炒炒股一年都不止赚那么多,我老爸居然几十年功力就蹦出那些子儿。后面经历了2018年,感觉人生多坎坷,即便是普通人的一生中也会有无数个坑,大部分人尽力了也未必有好的结果。看到谋兄这段话还是不自觉想到了我70岁的老爹,他年轻的时候烟酒都染,肺有点不好,以后有空闲的时间还是要多回去看看他。
谋城

25-07-16 17:59

0
大概走了两个小时,感觉有些累了,就在五马街附近找了个商场歇歇脚。这个商场大概有四层楼高,进去随便找了个地方坐着休息了一会儿。逛了一圈发现,商场里面居然还有脱口秀表演。回想了一下,前段时间在哈尔滨那边流行的是二人转,到天津则是相声,到了江浙一带终于变成了脱口秀。就我个人来说,脱口秀或许更能接受一点,前面那两个多少有点欣赏不来,尤其是二人转,实在不太适合我,具体也就不多评价了。

逛了一圈下来,倒是没发现什么特别有代表性的温州小吃。就看到一个温州糯米饭或者糯米粉的摊子,晚饭大概率就带孩子去那边凑合一顿了。还有一个“城市兄弟”,看上去也基本变成了快餐店的风格。

顺便提一句,从中山公园那一侧入口进来的时候,五马街最左边居然还有一家“食堂”,会员价居然只要22块钱一位,感觉完全不像是旅游区该有的配置。整个古城区这条街道给我的感觉就是,人流量挺稀疏的,看不出来有多少游客。

路上还看到不少药店,甚至还有两个类似医院、门诊的小门面,走着走着总感觉这条街已经没有什么温州本地特色的影子了。也没见着哪家店打着“百年老店”的招牌。也许浙江这边对吃的确实没那么讲究,尤其是温州,明显跟福建、广东不一样。福建、广东人恨不得把吃研究出花来,研究汤的鲜美、海鲜的口感、鸡肉的嫩滑什么的,而这边完全没有这种氛围。

整体下来,感觉温州没什么特别值得多停留的了,后面可能就加快节奏了。初步考虑下一站要么去台州,要么去宁波,待会查一下车票和酒店看看怎么安排更合适。

中午回到酒店的时候,我也特地搜了一下附近有没有什么百年老店,结果基本上一无所获。唯一查到的一家店,评分也一般般,看着就不想去。整体感觉温州完全不像是一个旅游城市。

然后又顺便观察了一下这边的房产情况,没去专门的中介门店,但比较奇怪的是,我在路上几乎没看到任何房地产中介的店面。想想之前去的天津、大连虽然没怎么逛街,但像哈尔滨那边,随便走几步都能看到房产中介。温州这边我走了两个小时,真的是一家房产中介都没看到,真有点不可思议。

至于沿路看到的房子,靠近桥附近的那种老居民楼,说不上很脏,但确实有点破败老旧。反倒是一些新楼盘,入住率看着还行,比如在温州第六还是第七幼儿园对面,就有一个新建的小区,外观看上去非常新,估计是最近三五个月刚完工的。从外立面看,设计有点偏酒店风格,但我也不确定是不是酒店。

反正沿路看下来,没看到中介门店,也没看到多少在售房源广告,感觉温州本地人对买房的兴趣估计已经彻底丧失了。毕竟房价从2012、2013年一路跌到现在,连续跌了十几年,真没几个人能扛得住。对比下北上深,像北京、深圳从2022年、2023年才开始普跌,到现在也不过跌了三年左右,很多人已经被打得没脾气了,温州这种十几年阴跌的,估计房地产中介根本混不下去。

而且这边房子供应明显很多,不管租房还是买房,需求也不算大,东开一家门店恐怕都不划算,这么看也就能理解为啥路上见不到中介了。
谋城

25-07-16 17:20

1
主要是在五马历史文化街附近逛了一圈,顺便去了旁边的一个小山公园,公园的名字叫中山公园,旁边是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公园里有一个孙中山纪念馆,我没进去,只是在门口拍了张照片,顺便看了下介绍。大概意思就是说,孙中山先生当年来温州时,提过一个建议:温州地处内陆腹地,又可以通过水路连接海洋,非常适合修建一条铁路。我不知道后来铁路有没有建成,但至少他的这个建议对温州当年的发展、包括城市知名度提升,肯定起到了一定作用。

之后我顺着环城东路绕着走了一圈。整体感觉就是,这座城市的变化停滞在了十几年前。温州从2012年、2013年房价开始持续下跌,到现在成了全国少有的、房价从未反弹过的城市,累计跌幅大概在60%左右。出租车上也跟司机聊了这个事,司机也是一副“惯了”的语气。

路过一个小区的时候,真是让我开了眼:居然有高压电铁塔直接矗立在两栋居民楼之间,几乎是在小区的正中央,而且塔的底座不是空的吗?居然还有人把车停进去了,一辆正着停,一辆斜着停,真是绝了。

说回中山公园,那个小山我也特意爬了一下,虽然只有38.7米海拔,但也算到此一游了。山顶立着一个标志,上面写着谢灵运曾经来过,还写过诗。谢灵运在南朝时期担任过永嘉太守,也就是现在的温州。至于他干没干正事不好说,但游山玩水、写诗留名倒是做到了。换个角度看,倒是也算给温州留下了一点文化名气。

沿着环城东路这圈走下来,印象最深的还是这边的“养生馆”密度惊人。深圳那边也有温州城一类的招牌,但没想到温州本地密集度这么高。不过看样子大概有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都已经关门歇业了。

药店也很多,尤其那种大字广告“男士专用”“滋补壮阳”之类的特别显眼。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和这边饮食惯有关,火气比较大,还是说当地人太有钱了,啥都敢折腾,总之广告倒是非常直接。

总体来说,这一圈逛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温州有点“破落感”了,那种“没落的繁华”非常明显,哪怕在市区核心地段,依然能感受到一种衰败的氛围。
谋城

25-07-16 15:30

2
中午住在五马街附近,午饭就在周边随便找了家餐厅解决了。选的就是酒店推荐的那家,说是排名第一的,懒得折腾就直接去了。实际吃下来,感觉也就中规中矩吧。点了一个一百出头的两人套餐,分量倒是挺足,就是属于很普通的家常菜,至少我没看出有什么特别之处。

晚上的话可能会去五马街那边逛逛,顺便看看有没有什么老店可以试试。这边还有一条所谓的“线前街”,旁边还有个菜市场。中午路过的时候温度有点高,菜市场里面那种闷臭味挺重的,娃都说差点要吐了。确实有点夸张,主要是气温太高了,这种味道一被热气带出来,反而有种被放大的感觉。

晚上等凉快点再带娃出去随便逛逛,实在没有什么特别想吃的,可能明天就换个地方了。整体体验下来,中午吃饭的时候还跟娃开玩笑,说搞不好泉州才是这趟行程的“天花板”级别,后面都比不过了。

—-

这边的小区整体还是挺干净的,酒店后面就是一个居民小区,入口有个不大的保安亭,里面坐着一位大叔,悠闲地玩着手机,生活倒是显得挺安逸的。

说说股票,今天手里的持仓股没有任何买卖,波动也是极小。原本以为越高速能在12.76元左右再加一笔,结果一整天都是窄幅震荡,最低也就到12.78元,差了一点点。既然这样,那就继续慢慢等吧,着急也没什么用。

附近还有一个小公园,名字好像叫“县前”,好像是个古代讲学的遗址,位置在山脚下,周边还有一座1866年建的基督教堂。怪不得感觉这边的教堂数量好像比之前去过的地方都多一些。等有空的话,那个公园可以顺便去走走,不过说实话,我对这些真没什么兴趣。

这也是这次出来旅游比较尴尬的地方。昨天在三坊七巷那边逛的时候,正好路过严复(《天演论》的译者)故居,我提议进去看看,结果娃直接拒绝了。跟他出来玩的尴尬点就在这儿,他对吃的感兴趣,其他的几乎提不起兴趣。

不过我有时候也想开了,陪他旅游也就这两年了,再大一点,等他成年了,可能就自己和朋友们出去玩了,到时候你想陪他,他也不一定愿意了。趁着这段时间一起走走,也算是有个相对固定的相处时间,一路上说点什么他也能多少听进去点。

说到底,父子关系在国内本身就挺微妙的。尤其是过了大学阶段,如果小时候不太多沟通,等他长大了你突然想说点人生经验,基本上就是你自己说得起劲,他可能听着就觉得是“你不行才来讲这些大道理”,反而会反感,也不愿意听。很多父子之间,到后来聊天都变成一种“鸡同鸭讲”的状态。

想想围城里的方鸿渐也差不多,他爹老想着和他聊聊人生、讲讲“男人的智慧”,结果方鸿渐压根不买账,心里还觉得烦。感觉这事很多家庭里都一样,确实挺无奈的。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