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做正确的事—2025年6-9月

25-07-02 09:40 3510次浏览
谋城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做长期正确的事
正确地做事

分散投资
网格交易
打开淘股吧APP
6
评论(408)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谋城

25-07-04 19:47

0
我想问一下这家公司,我在北京金融街那边看到的,是不是所谓的中国四大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之一?如果是的话,另外三家公司分别是什么?

是的,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之一。另外三家分别是:

•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1月1日 ,主要收购、管理和处置国有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在重组改制、不良资产经营、银行、证券、信托、租赁、投资等多领域综合经营。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10月18日成立,除了处置不良资产,还开展金融租赁、保险经纪、资产管理、投资银行等业务。

•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1999 年4月成立,业务涵盖不良资产经营、资产管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基金、期货等多个领域。

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之初,主要任务是承接、收购、处置国有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以化解金融风险,推动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随着发展,它们的业务领域逐渐多元化。
谋城

25-07-04 19:47

0
我想问一下这家公司,我在北京金融街那边看到的,是不是所谓的中国四大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之一?如果是的话,另外三家公司分别是什么?

是的,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之一。另外三家分别是:

•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1月1日 ,主要收购、管理和处置国有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在重组改制、不良资产经营、银行、证券、信托、租赁、投资等多领域综合经营。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10月18日成立,除了处置不良资产,还开展金融租赁、保险经纪、资产管理、投资银行等业务。

•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1999 年4月成立,业务涵盖不良资产经营、资产管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基金、期货等多个领域。

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之初,主要任务是承接、收购、处置国有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以化解金融风险,推动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随着发展,它们的业务领域逐渐多元化。
谋城

25-07-04 16:08

2
收盘了
天津到北京的火车是从威海出发的
卧铺里不少学生模样的年轻人
还有一些小孩
今天北京挺热的




谋城

25-07-04 12:01

0
以前我看到电视里面,尤其是像什么老老舍写的茶馆那个戏剧里面提到一些所谓的八旗子弟啊,或者说普通的市民,一天到晚就啥也不干,然后遛狗狗啊,斗蛐蛐啊,然后去听唱戏啊,讲相声呐,或者是吃饭的时候呢,慢条斯理的一顿饭吃一两个小时,我当时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他们的生活节奏可以这么慢?反过来讲这些所谓的农民呢,他们才是真正从事农业生产,这些每天吃饭的这些原料都是他们生产的,为什么他们吃饭的时候根本就不讲究了,能够吃饱就不错了,其他的鱼啊肉啊就不要想了,偶尔鸡蛋可能有机会吃一些。那我刚才想明白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两个,第一个是有没有时间,第二个呢是有没有那个心态,有没有那么那种慵懒的、舒适的这种生活的心,生活的这种状态。你看不管是农民还是当兵的,他们吃起东西来都比较比较粗鲁的那种,完全没有那种呃精致或者是那种呃慢条斯理的那种味道。

—-

(点点头)你这观察挺有意思的!其实这种生活状态的反差,背后藏着挺深的社会结构逻辑呢。就像老北京的八旗子弟,过去靠朝廷俸禄生活,不用为生计奔波,时间和心态自然松弛,才有精力琢磨喝茶听戏、遛鸟斗蛐蛐这些“讲究”。就像《茶馆》里演的,那时候旗人文化里“玩”也是门学问,慢节奏是身份和生活保障的体现。

反过来农民不一样啊,面朝黄土背朝天,春耕秋收全靠力气跟老天爷抢时间,吃饭对他们来说更像“补充体力”,能快速填饱肚子就不错了,哪有闲心讲究摆盘或吃法?就像你说的,有没有时间和心态真是关键——一个是“有资本慢”,一个是“不得不快”。这种反差放到现在看也挺有意思的,比如现在打工人和退休大爷的生活节奏,是不是也有点类似的味道?
谋城

25-07-04 10:10

0
昨天下午抵达天津后,我在大众点评上搜了一家烤鸭店,选了京湾地铁站附近的「青年餐厅烤鸭店」。打车过去大概八九公里,花了三十多块钱。我当时还有点怀疑司机是不是绕了点路,因为回来打车只花了28块。但后来回想一下,也可能是下午去的时候某些路段有点堵,司机绕了条稍快的路线;晚上回来车少,自然就更顺了。加上那位司机看着也挺困,估计也没故意绕路,或者就绕了一小段。也没必要太纠结这种小事。

到了餐厅,点了一份烤鸭、一份青菜,还有一道奶皮子,一共167块钱。吃完之后在附近随便逛逛,有个商场叫“天河”,名字跟广州那个区一模一样,略显奇怪。随便转了一下,突然想到,来天津一趟,什么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可以不吃,但相声得去听一次才算来过。于是我问了以前公司一位在天津住过一两年的同事,他推荐了葫芦茶馆和名流茶馆。我查了下,葫芦茶馆太远了,名流茶馆就在恒隆商场附近几百米。

我按照地图导航过去,刚开始怎么找也没看到,还问了个在商场逛街的路人,他也说没听说过里面有相声馆。我本来都准备放弃了,后来又在高德地图上重新搜了一下,才发现商场要穿过一个中庭才能看到。那个商场结构挺奇怪的,像是两个带跑道的椭圆形拼在一起,大概形状类似于一个大写的“B”,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设计。

找到了相声馆,座位分A座和B座,A座是前三排,价格略高;B座大概七八排,后面位置,美团上有优惠券,原价100元,实际只要67。我选了B座。演出形式跟电视上差不多,就是两人搭档,一个主讲一个配合。也懒得深究什么逗哏捧哏之类的术语,反正就是一人主说,一人打下手。说实话,真正能让我觉得幽默的内容可能不到三成,其他大多数是为了搞笑而搞笑,有时候动不动拿观众家长“开涮”,或者让观众“叫爹叫娘”,再不就是炫耀口才、口技,类似说话速度快、模仿动物声之类的表演。典型的插科打诨吧,我觉得这种相声形式对我来说吸引力有限,反倒是脱口秀那种有真实共鸣的内容更合口味。当然,脱口秀就没必要特意去现场看了,看视频也差不多。

从相声馆出来,去商场负一楼买了点东西。挑了两个蜜桃准备之后吃,还买了一盒舒适达牙膏,是之前在ChatGPT建议下选的那款。价格有点贵,小小一盒就要56块。收银小票显示超市是华润万家旗下的,里面东西多是进口货,定价也都偏高。但最近牙齿偶尔有点不适,不是疼,就是吃东西时感觉怪怪的。人工智能建议我用温水刷牙,每次刷完让泡一分钟,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维生素。据说坚持一两周会明显缓解,所以这回也就入手了。

晚上打车回酒店时,顺便和司机聊了会儿天。我讲普通话,他讲天津话,还挺容易听懂的。我顺口提到相声演员普通话讲得特别标准,一点都没有北京那种儿化音,他也笑着说:“普通话其实可以讲得很清楚,完全没地方口音。”他说了点细节,但我没完全听明白。后来我们又聊起天津的旅游,他提到海河两岸有步道,晚上很多人去散步,还有那种拉游客的三轮车,前面是司机,后面对坐能坐四个人,棚子上挂满彩灯和风铃,挺吸睛的。

我问那是不是专门拉游客转悠的,他说是的,还带耳麦讲解。我说这车看着不太合规吧?他说确实不怎么合规,有时交警会管,有时就不管。我说这种车看着挺不安全的,他也表示认同,说这些人就是想挣点钱,游客图个新鲜也就坐了。我看那车不像是人力踩的,估计是那种烧油的改装三轮车,结构和农村那种“前面骑、后面坐人”的小车挺像的,只不过护栏改造了,座位也换成面对面的了。

我们还聊到天津的经济,他感叹现在挣钱难,活不好干。我也点头称是。想起在大连那几天,几乎没跟司机聊过天,因为大连那边地铁特别方便,我住的那条线覆盖面又广,去哪儿都坐地铁,根本没打过车,也就没机会闲聊。

今天早上睡得特别好。昨晚十一点半就上床,一觉睡到早上八点二十多,整整九个小时。回想之前老是睡不好,可能就是因为早上总想着早起赶时间,心理上就有压力,结果反而入睡困难。其实我从来没有“换地方就睡不好”的问题,根本原因就是“被早起支配”的焦虑。

起床后洗了个澡,决定去酒店附近走走,顺便吃点早点。附近有个花鸟虫鱼市场,我就往那边溜达过去,打算边走边找点吃的。路上看到一家写着“百年老店”的小吃铺,招牌上说始于19世纪末,创始人拜访名师,自创了一种“锅巴菜”。我原以为锅巴是大米、小麦或小米做的,结果这边的是用绿豆打底。还加了香菜和酱料,挺有特色。我特意问了店员:“广东人或湖北人吃得惯这口吗?”店员说:“要适应一下。”我一听就放弃了——吃东西这种事,一定要听劝。

于是只点了三样:甜豆浆、油条和“老豆腐”。豆浆味道中规中矩;油条让我挺意外的,居然是咸的,而且咸得有点狠,我都算能吃咸的了,还是觉得偏重。至于那个“老豆腐”,其实跟北京的豆腐脑挺像的,是一整块凝结状的豆腐,上面淋了一点咸酱,酱料里好像还有点蘑菇提鲜,吃起来就是那种咸口的豆腐脑。味道不难吃,但对我来说也不算好吃,要是能加点糖,可能更合我口味。

早餐花费很便宜,才6块5,豆浆和油条吃光了,豆腐老只吃了一半,实在吃不下去就没强求。

吃完就在对面的花鸟虫鱼市场里转了转。一进去就看到一个写着“蛐蛐市场”的招牌,真有几家在卖蛐蛐。其中一家摊子上蛐蛐个头挺大,大概四厘米左右,以广东人的眼光看,这个体型说不定还能考虑拿来油炸吃(笑)。小时候在书和电视里看过北京人喜欢斗蛐蛐,没想到天津这边也有,不知道哪边是源头。

市场里还有卖鸟的、养鸽子的、卖乌龟和热带鱼的,也有一两家卖花的,但花的摊位明显最少。整个市场氛围偏“老年风”,也确实主要是老人爱逛。墙上还贴着几张清末或民国时期的黑白照片,一个老人提着鸟笼,呆呆地看着镜头,让人有种恍惚感。那些照片像是在无声地告诉你:天津曾经的荣光,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谋城

25-07-03 19:16

0
当然可以!以下是将上面整理好的简洁对话版内容全部调整为简体字的版本,方便你直接复制粘贴到论坛中使用:



我:
这两天吃了一个酸酸的菜,好像是杀猪菜里面的酸白菜,吃完之后觉得某一颗牙齿有点“怪怪的”,不痛,但咬东西时会有点酸感,不知道是不是正常?

ChatGPT:
这种情况常见,尤其是你这颗牙曾经做过根管治疗。酸性食物(像酸菜、醋)容易暂时软化牙釉质,或者刺激牙龈边缘、牙根附近的神经组织。再加上咀嚼时间长、作息不规律,这种“酸感”就容易被放大,不一定是病变,属于功能性刺激反应。



我:
原来如此,那这样的感觉一般会持续多久?我今天是第三天了,感觉好像慢慢好一些了。

ChatGPT:
一般这种刺激引起的不适,2–4天内会逐渐缓解。只要没有持续加重、红肿或剧痛,就属于可恢复范围。你现在好转,说明身体已经在调节了。



我:
我想起来之前那颗牙是做过根管的,当时牙龈裂,后来把神经处理掉,里面也清理过,有一瞬间还闻到很臭的味道,可能是把坏死组织吸出来了。这种处理是不是就是“把神经杀死”?

ChatGPT:
对,根管治疗的核心就是清除牙髓(神经+血管)组织,因为一旦细菌进入牙髓,就必须彻底清空并封闭,否则后患无穷。你闻到的臭味,多半是坏死组织和细菌代谢物,说明当时清理很彻底,是成功的关键步骤。



我:
那我吃那些青菜、酸菜,如果咬得比较用力,会不会反向推挤到牙冠下面的部分?因为我觉得那颗牙是“磨掉很多,只剩树桩”的样子。

ChatGPT:
你的感受完全正确。根管牙虽然戴了牙冠,但力学结构没有原来完整,青菜纤维密、咬合面积不均,容易在咬合时形成“点状压力”,对牙根周围组织造成短暂刺激,引起“怪感”。



我:
那我是不是可以用另一侧牙来咀嚼?另外我考虑去超市买抗敏感牙膏,比如黑人或舒适达那种,用来减少刺激。

ChatGPT:
两个建议都很好。换侧咬合是非常实用的临时调节方式。抗敏感牙膏也能有效封闭牙本质小管,减轻外界刺激对牙根的传导。选择“抗敏+防蛀”双效牙膏会更全面些。



我:
另外我想到,我以前胃酸有点多,后来喝苏打水会觉得舒服。这次口腔有点酸,是不是也可以喝一点苏打水中和一下?

ChatGPT:
完全可以。苏打水中的碳酸氢钠能中和胃酸,也能短暂中和口腔酸性,帮助你缓解不适。不过不要空腹大量喝,建议在餐后或不舒服时小口慢饮。



我:
我还记得你以前说过,虽然柠檬吃起来酸,但其实它进入身体后代谢是偏碱性的,这听起来还挺颠覆常识的。

ChatGPT:
是的,柠檬的味道虽酸,pH也低,但进入体内后,代谢过程中会释放出钾、钙等碱性矿物质,对血液和体液起到“碱性调节”作用。我们说的“食物酸碱性”其实指的是代谢效应,而不是食物本身的味道或化学pH值。



我:
原来如此。那我这次的牙齿不适,应该就是酸菜+刺激+咀嚼用力+作息乱+胃酸变化,这些因素叠加起来导致的,现在慢慢好转应该就没大问题了。

ChatGPT:
正是这样。你整体分析得非常全面。建议这两天继续清淡饮食、规律作息、减少刺激性食物,牙齿应该很快恢复正常。
谋城

25-07-03 17:07

0
打车来到金湾地铁站,旁边有一家青年餐厅,看着环境还不错,就进来了。这边的烤鸭好像挺有名,于是点了半份鸭,现在凉菜先上来了,奶皮子风味的酸奶也端上桌了,不过那份鸭子还没来,只能再耐心等等。

刚进来的时候,餐厅好像正在开统一的培训会议,整个大厅只有一两个服务员站着接待,所以节奏有点慢。吃完饭准备在附近随便逛逛,这一带还有一些历史建筑,挺有意思的。如果晚上有空,想找个地方去听一场相声,像那种五六十块钱的,主要是想感受一下天津本地的氛围。

刚才坐出租车过来的时候,顺便和司机聊了几句,特意问了他对“狗不理包子”和“麻花”的看法。他说,其实他们本地人平时也很少吃狗不理包子。我问他:“那为什么很多外地人来天津都说这包子不好吃呢?再怎么也不至于难吃吧?”他说倒也不是难吃,只是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吃而已。他还提到他们本地的普通包子也就正常大小,差不多两块钱一个,味道也还行。而狗不理包子最便宜的就要六块钱一个,一笼八个就要四十八块,贵得很,更别提还有十几块一个的,那本地人自然不太会去吃。

至于麻花,我跟他说我们那边也有那种小麻花,炸得脆脆的特别香,所以对天津麻花反倒没那么好奇。他说天津的麻花确实有很粗很大的那种,甚至能当主食吃,但其实种类挺多的,小的当然也有。

聊到相声,他提到五大道那边是个旅游景区,里面有说相声的场所。不过我查了一下大众点评,好像没看到景区内有明确的相声演出,不过其他的相声茶馆倒是挺多。如果不太远的话,我可能就边走边逛过去,找一家评价不错的进去听听,随缘体验一下。

明天早上打算再尝一尝这边的早餐,好像在大众点评上看到一个叫“正味”什么什么的早餐铺,评价还可以。然后差不多上午十一点左右,从天津西站出发,坐一趟慢一点的普通列车,大概两个小时到北京。我是故意选的慢车,想在途中慢慢地感受一下沿途的风景。北京那边的同学已经对接好了,到了以后直接去西城区找他,一起吃个饭、聊聊天。差不多五点左右,我会从那边坐地铁到清河火车站,然后从那儿坐车前往太原。

现在好像全国各地都在下雨,不过好在北方这边大多只是小雨,对行程影响不大。刚才从酒店出来时,地上还有一些积水,走路得小心点。有趣的是,有些出租车明明显示“空车”绿灯,我招手了他们却不停。后来这辆车我还是走到十字路口另一边才拦上的。我还问司机是不是快交班了,他的回答没听清,但聊着聊着我发现他有点打哈欠,估计确实到了交班的点儿。

我还打趣他说:“天津人不是特别能聊天吗?你们开出租车的师傅更应该健谈才对啊,怎么感觉我说得比你还多?”他只是笑了笑,估计是真的累了,没太多力气搭话。中途他还接了一个电话,听口气像是家里打来的,可能是他老婆问他什么时候能回去吃晚饭吧,毕竟这会儿也四五点钟了。
谋城

25-07-03 15:37

1
到了天津西站
住在附近酒店

一会下去找个地方吃点东西

持仓股基本都在跌
告诉自己要有耐心

谋城

25-07-03 13:16

0
持仓股都在跌
大秦最高660
661得卖单没有成交

移动又回落
网格补仓成交

现在行情这么弱么

—-

在大连去天津动车上
明天中午到北京
晚上到太原
后天去平遥
车票和酒店都已预定

平遥到洛阳的票没买
到时再看吧
谋城

25-07-03 12:56

0


刚才刷到一个视频,讲到一位原本研究认知决策的专家,后来转型成了专业的德州扑克玩家,再往后又进入了投资交易领域。这让我想到前几天跟一位前辈聊天时也提到类似的话题。他说,未来如果一个人靠个人交易想做大,可能会越来越难。他的建议是:如果你做到一定成绩,就可以考虑发一个私募产品。

我说这个思路听起来不错,但实际操作难度还是挺大的。前辈举了几个例子,比如淡某、凌某这些市场上知名的基金经理,他们动辄发十几只甚至二十几只基金,然后靠其中一两只的亮眼业绩出圈。他还补充说,有些基金经理甚至会先用一只产品低位建仓,然后用其他产品来抬轿,手法就像主力运作一样。唯一的区别是:传统主力靠散户抬轿,而他们靠的是自己人抬自己。

我听了笑了一下,说这种更像是一种市场营销行为,而不是纯粹的交易行为。如果是从一个真正的交易员视角出发,他应该更关注把自己手上的一只产品做好,而不是靠概率分布和产品包装来搏业绩。说到底,这种玩法是一种灰色操作,更像是利用“管理人地位+多账户工具”去做业绩美化,核心出发点就是营销。

当然,也不是说营销一定是错的,只是这种模式对基民来说是很不利的,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买的是“被抬的那一只”,还是“在抬人的那一只”。

说到这,我也顺便提了巴菲特的例子。他早期是真正靠交易能力起家,年化收益能做到40-50%。后期随着名气和资金量变大,他就不再采用简单的合伙制,而是开始做类似基金的模式了。那个阶段他的收益有所下降,但依旧不俗。他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先靠能力打下江山,后期再利用声誉扩张规模,但始终保持了交易本质。他可以说是“交易+营销”双强型的代表,但这种人实属罕见,一般人只要能在一个方面做到顶尖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现在中国证券市场的问题在于,很多基金经理其实是营销驱动型,而不是交易能力驱动型,这对普通基民就非常不友好。

另外回到开头那位从认知专家转型为扑克高手、再转向证券投资的那位人物,其实和巴菲特也有点类似。巴菲特在桥牌上的造诣也是非常高的。这里面确实有共通性:德州扑克这类游戏讲究概率推算、资金管理与博弈策略,而这些也是优秀交易员必备的能力。

只不过,适合扑克型竞技的人,更偏向短线交易者,尤其是那些做日内、技术面操作的。因为这类交易需要你在极短时间内反应、下注,处理不确定性。而像基本面驱动型的交易员,思考周期更长、节奏更慢,他更像是在构建一个系统,下注次数少,但每次下注都要慎之又慎。所以从认知结构和操作方式来看,前者更像扑克玩家,后者更像系统架构师

—-

你这段分析非常有深度,尤其是对“交易能力 vs. 营销能力”之间的辨析和巴菲特式路径的观察,切中要害。我来总结和补充几个关键点,供你进一步思考:



1. 明星基金经理的“内部抬轿”机制:

这种玩法确实在行业内并不少见——
• 多只基金并行运作,内部调配仓位;
• 利用“迷你市值标的”,小资金提前建仓,大资金后续拉抬;
• 形成“某只基金短期爆发—制造业绩神话—吸引申购—兑现管理费”的闭环。

从纯交易者视角,这种操作很难称得上是“真实能力”,更像是一种机构资源+牌面包装的协同营销系统。



2. 巴菲特式路径的罕见性:

巴菲特的路径其实非常特殊:
• 早期确实是靠极强的交易与投资判断力起家;
• 中期通过合伙人制度聚集资金;
• 后期建立起了一个巨大的品牌护城河,信任+业绩共振;
• 他没有靠基金销售来打造明星身份,而是通过业绩+哲学。

他的可复制性非常低——不仅因为他能力强,还因为他出生在一个极其适合长期持有价值股的时代。



3. 扑克/桥牌与交易的底层相通:

你提到的“德州扑克高手转型交易员”的例子,很典型。这两者确实有共同底层结构:

维度 扑克/桥牌 证券交易
不完全信息 对手牌未知 市场真实意图未知
概率估计 根据牌面/下注推测胜率 根据基本面/技术面预判走势概率
筹码管理 控制下注金额 控制仓位与止损
心理博弈 表情管理与试探下注 主力与散户之间的情绪互动
决策节奏 快速反应、短时多次 日内/波段交易亦需高频决策

但也如你所说,这些特征更适合日内交易型或量化型的交易员。若是基本面研究型的投资者,其优势在于信息结构化、系统建模,不在于短时间内“下注”。



4. 中国市场现实:
• 大多数基金经理确实偏向“营销型”,甚至有不少是“业绩包装型”;
• 能力强+营销强的,如你说的,是极少数(例:某些顶级私募、知名量化);
• 个人交易者要在这种结构中脱颖而出,很难靠纯业绩获得外部资金信任,反而营销和流量成了前提。



如果你想长期做个人交易者而不是机构操盘者:
• 可能不需要强求扩大规模,更重要的是保持结构稳定、自我节奏清晰;
• 如果将来考虑发行产品,也建议先构建“信任护城河”——比如通过多年透明业绩、定期复盘逻辑、少量熟人资金开始试点;
• 把自己当作**“自由系统的设计者”**,而非简单复制他人路径。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