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做正确的事—2025年6-9月

25-07-02 09:40 11669次浏览
谋城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做长期正确的事
正确地做事

分散投资
网格交易
打开淘股吧APP
10
评论(1466)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谋城

25-09-28 09:35

0
先下楼吃了份肠粉,接着去钱大妈买了点青菜,回去要先把衣服晾了,之后继续看书——交易系统相关的内容只剩最后一章,今天得把它读完。

现在在外面慢慢逛,也顺便想通了一件事:就算开通了美股账户,也完全不用急着操作。原因有两点:第一,自己在美股交易上毫无经验,贸然入场风险太高;第二,美股交易时间和我们正好颠倒,基本都在晚上,白天忙活一天后,晚上还要盯盘,对精力的消耗简直“要命”,毕竟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

所以对我来说,美股交易的核心原则很明确:优先选ETF或者流动性好的大盘股,而且一定要用条件单,绝对不能手动盯盘。美股是T+0交易,盯着盘面就总觉得有机会,很容易忍不住频繁操作;但如果提前设好目标,比如想赚几个点就走,直接挂好条件卖单,就能避免这种盲目折腾。

更关键的是,美股还有做空机制。看着特斯拉微软这类高价股,很容易让人蠢蠢欲动,想靠做空赚一笔,结果变成“这也想赚、那也想赚”的贪心状态。再加上晚上盯盘的疲惫,等于把“没经验、时间冲突、T+0诱惑、做空风险”这些劣势全叠加在一起了——这些因素里,任何一个对普通交易者都不是优势,反而全是坑。这么多劣势凑在一起,除非大盘在猛涨,否则极大概率会亏钱。

对我而言,最稳妥的方式就是先从模拟交易入手,或者用极少的资金小试牛刀,只买一点ETF。一来ETF手续费低,二来价格也相对便宜,正好适合“试水”。总之,面对不熟悉的市场,保持谨慎和敬畏心才是最重要的。
谋城

25-09-27 22:29

1
昨天去了趟香港,发现它与内地的差异还挺明显的。最直观的就是通行规则,我们惯靠右行走,香港则是靠左,所以过马路时我总会下意识地左右都看一遍,生怕出错。

当地对公共秩序的管理也更严格,像随意丢垃圾这类行为,罚款动辄就是1000到2000港元,我可不敢轻易“踩线”。另外,称呼和用语上的不同也很有意思,比如开户APP的说明里,统一用“阁下”指代用户,而内地更常用“先生”“女士”;银行相关的专业术语,也有不少和内地不一样的表述。

不过,我去的那家招商系银行,对大陆用户挺友好的——如果用大陆手机号、身份证开户,很多内容会贴心地转换成我们熟悉的表述方式。而且APP里的文字说明,同时提供简体中文、繁体中文和英文三种选择,不用被动接受不熟悉的语言,这点体验很好。

我还在想,随着来香港开户的大陆人越来越多,这些银行、证券公司的服务对象不再局限于香港本地,后续软件的语言惯,或许会更多向简体中文靠拢。毕竟现在沟通已经没什么障碍了,哪怕是银行里那位60岁左右的接待女士,虽然普通话稍显生硬,但既能听懂也能表达,基础交流完全没问题。

只是这位女士对不少银行业务都不太了解,我猜测她可能是外包人员,也有点好奇为什么会是这个年龄段——之前在其他银行网点看到的大堂经理或接待人员,大多是中年人。可能不同银行的招聘策略不一样吧,我也没好意思问她的姓名和年龄,毕竟在西方社会的社交惯里,打听住址、年龄、收入这类隐私问题,都属于不礼貌的行为,所以全程只咨询了开户相关的事。

有点可惜的是,我提出的问题里,大概有23%到30%,她都没办法直接给出答复。但好在她也提供了一些有用的信息,总体来说也算有收获。
谋城

25-09-27 22:10

1
说起“有便宜不占就亏了”,这话真是说到了很多人心里。反正不管是明面上的福利,还是藏着的好处,总得想方设法用到极致才甘心,这种心态我太熟悉了。

之前上班时公司有食堂,每周总有那么一天的午餐会供应红烧肘子。那肘子看着油润润的,确实勾人,但也不是所有人都爱吃。可我发现,不少人明明对这口没兴趣,尤其是一些女生——我估计至少六七成人平常在家根本不会碰这东西——却还是会打一只,坐在那儿慢慢啃。说到底,就是觉得“别人都打了,我不打就亏了”,完全被这种念头牵着走。

这让我想起以前楼市限购的时候,有政策漏洞说离婚能绕开限制、多买两套房子,结果真就有很多人这么做。哪怕知道离婚这事麻烦,甚至可能有风险,为了占这个“便宜”,也愿意克服困难去尝试。

其实我自己也有过类似“精简福利、按需取舍”的经历。大概2017、2018年那阵,我把手上用不上的银行卡全注销了,最后只留了两三张:一张招行卡绑定着社保,一张建行卡用来存公积金,还有张平安银行的卡,后来想着留着没用,也琢磨着要去注销。再后来,为了应对偶尔的境外网络支付需求,我又办了一张招商银行的Visa信用卡,用到现在还挺方便。
谋城

25-09-27 21:22

0
现在正坐地铁去孩子学校,给他送忘带的眼镜——傍晚去学校时他把这个重要物件落在家里了。

刚才路上还在琢磨这次开户的事,前前后后虽有些小折腾,但实际办理过程倒还算顺利。我发现,很多人开户的初衷很直接:要么是为了日常消费、资金转账,要么是看着美股行情火爆,想通过账户做股票投资。不过也有不少人会同时在多家银行开户,对我来说,这种“多卡持有”的意义其实不大。

毕竟资金周转完全可以灵活安排,证券账户闲时转些钱进去,后续也能定期往里存钱,日常购物用对应的银行卡支付就行,根本不会让账户变成“僵尸户”——至少我绝不会让这种情况发生。

而且,这次开户遇到的问题,反倒让我觉得“复盘反思”很有价值。比起那些“无脑开户”的人,他们或许也能顺利办下账户,但不会深入思考背后的逻辑,自然没什么收获。而反复琢磨的好处,就像“拔出萝卜带出泥”,能让我摸清很多边角细节:比如为什么有的银行手续费高?为什么账户容易被锁?核心原因其实是“长期闲置”——银行管理账户需要成本,自然会对不活跃的账户采取措施。

我之前在网上刷到过一个视频,博主吐槽汇丰银行冻结了他的卡,联系客服时对方还支支吾吾,他觉得特别委屈。可细听下来才知道,他频繁用个人账户给公司户转账,评论区都在说“这种操作不封你封谁”。

说到底,很多人开户其实是“一时头脑发热”,没有长远规划,甚至总想着“钻空子”:比如往多个账户里各放几百港元互相转账“激活账户”,实际却很少使用。国人好像有个常见的心态:只要有福利,哪怕现在用不上,也觉得“不用白不用”,非要占满所有好处。

但我觉得真没必要这样。完全用不上的账户,没必要开;有需求的话,选一个核心账户就够了,实在不够用再添一个就行,没必要一次在三四家银行开户——既费精力,也没多少实际用途,毕竟普通人哪需要把钱分散在那么多账户里?这本质上更像“薅羊毛”的心理,觉得不占这个便宜就亏了。当然,极少数确实有多个账户需求的人,就另当别论了。
jincyy

25-09-27 20:57

0
祝贺
jincyy

25-09-27 20:52

0
挺不错
谋城

25-09-27 19:42

0
计划

1. 为什么不去 9 月 30 日
• 频率问题:昨天刚去过,短期内高频往返没太大意义。
• 人流问题:30 号临近国庆,香港游客高峰期,不适合去凑热闹。
• 时间问题:银行卡还没到手,就算去了也没法 ATM 存人民币,意义不大。



2. 最优时机
• 卡片到手:按 9 月 25 日办卡算起,10 个工作日后大概率是 10 月 9–10 日左右。
• 节后错峰:国庆黄金周过去,游客潮退去,你去香港体验更轻松。
• 利息因素:美元利率变化滞后,几千美金这段时间利息差额可以忽略。

👉 综合下来,你在 10 月 9–10 日左右再去,既有卡可用,又避开人流,还没有利息损失。



3. 资金转移策略
• 人民币“蚂蚁搬家”:每天 1 万人民币往香港账户转,既不显眼,也逐步累积。
• 卖出 A 股补充资金:趁接下来几个交易日,根据情况卖出一部分仓位,把现金流逐渐腾出来。
• 三个月目标:凑满 50 万港币,分批到位,降低一次性大额资金流动的压力。



4. 去香港当天的操作顺序(建议版)
1. 上午:先办银行业务
• 美元:柜台存(一次带 4000 美元以内,规避额度问题)
• 人民币:ATM 存(免手续费,随到随存)
• 如果柜台排队时间长,也不会影响太大,反正下午还有时间。
2. 中午:在九龙 / 西九龙附近吃饭。
3. 下午:去 M+ 艺术馆或其他想逛的地方(节后人流少,体验更好)。
4. 傍晚:散步看看夜景,适时回深圳。
谋城

25-09-27 17:03

1
这两天对自己的表现还算满意,尤其是执行力在线,整体推进得比较顺利。刚才散步时也顺便复盘了一番,发现此前一直没开通港股、美股交易,核心是被两个“误区”困住了:

第一个误区是对市场的认知偏差。总觉得港股、美股没有足够的国企股保底,不够熟悉。但实际并非如此——这两个市场也有不少国企股,且股价普遍比A股便宜,股息率还更高,分红机制也完善,之前的担忧其实不成立。

第二个误区是对开户条件的误判。一直以为开户必须提供水电煤气账单当地址证明,自己没有就放弃了,却不知道信用卡账单也能替代。这个信息差特别“坑”,根源还是之前没主动去官方渠道核实,只听了些零散的说法。

这次开通坡县的证券账户,也是偶然和GPT对话时得到了提示,去官方网站一看才发现条件适配,而且这家券商有香港、新加坡等地的子公司,在互联网券商里算正规,虽然手续费不是最低,但零点零几的差异完全能接受,对我来说足够用了。

后续做事,确实得更注重主动求证,尤其是操作类的事,直接找官方客服或查官网信息,比道听途说靠谱多了。
谋城

25-09-27 17:00

0
现在在三楼加工层走了走,外面很凉快。虽说最近气温有31、32度,但这会儿有风,整体体感很舒适。

散步时也在梳理投资的事:银行账户已经开好,证券账户也就绪了,还在申请坡县的盈立证券。要是这个账户也开通,就打算各转一点资金进去做些交易练手。不过,这里有三点必须时刻提醒自己:

1. 明确自身优势:在港股、美股这类市场,我的优势不算突出,或许更多依赖网格交易的纪律性和执行力——尤其是有条件单、网格单辅助时,执行力能更有保障。对比A股,港股、美股有劣势也有优势:劣势是国企股较少(港股因高股息股多,情况稍好);优势则是港股中,同一家公司的定价往往比A股低,从套利角度看,这种低价能降低下跌风险。若交易美股,国企股会更少,可考虑配置中概股或中石油等在美上市的国企相关ETF,而非单独交易个股,既能控制初始投入,又能降低手续费,还能积累交易经验,比如熟悉买卖操作和条件单设置。

2. 严控总投入:绝不能重蹈之前期权投资的覆辙——当时没控制住投入,最终造成大额亏损,这是必须避开的大忌。

3. 以A股为核心:无论其他账户如何操作,当前仍要把A股作为重点。先稳住A股投资,实现中长期稳定盈利,这才是关键。后续可将A股盈利的一部分转出,用于构建其他账户的投资组合,而这些账户暂时以低频交易为主,主要目的是试水和熟悉市场。
谋城

25-09-27 14:47

1


纳瓦尔宝典

核心就是:
长期主义,寻找方向,集中精力,重点出击,思考前置,雷霆行动

—-

1. 时间仅4000周,远离消耗性关系,拒绝无效事务。  
2. 成功源于做热爱且能创造价值的事,专注天赋领域。  
3. 年轻多尝试探索,后期学会拒绝无关选项。  
4. 用冥想写日记控制焦虑,聚焦可解决的问题。  
5. 伴侣、工作、居住地决定80%生活质量。  
6. 学重在主动理解,非死记硬背。  
7. 克服骄傲,勇敢承认错误突破瓶颈。  
8. 财富可共创(正和),专注创造价值而非零和竞争。  
9. 自尊源于自我认可、道德准则及为他人付出。  
10. 幸福提升专注力,成功与快乐可兼得。  
11. 区分"想要"与"需要",减少外界强加欲望。  
12. 选择短期痛苦选项,利长期成长。  
13. 注意力即生命本质,全身心投入当下。  
14. 写下焦虑根源并逐一行动解决。  
15. 实践迭代胜于等待完美公式,立即行动成长。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