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坐地铁去孩子学校,给他送忘带的眼镜——傍晚去学校时他把这个重要物件落在家里了。
刚才路上还在琢磨这次开户的事,前前后后虽有些小折腾,但实际办理过程倒还算顺利。我发现,很多人开户的初衷很直接:要么是为了日常消费、资金转账,要么是看着美股行情火爆,想通过账户做股票投资。不过也有不少人会同时在多家银行开户,对我来说,这种“多卡持有”的意义其实不大。
毕竟资金周转完全可以灵活安排,证券账户闲时转些钱进去,后续也能定期往里存钱,日常购物用对应的银行卡支付就行,根本不会让账户变成“僵尸户”——至少我绝不会让这种情况发生。
而且,这次开户遇到的问题,反倒让我觉得“复盘反思”很有价值。比起那些“无脑开户”的人,他们或许也能
顺利办下账户,但不会深入思考背后的逻辑,自然没什么收获。而反复琢磨的好处,就像“拔出萝卜带出泥”,能让我摸清很多边角细节:比如为什么有的银行手续费高?为什么账户容易被锁?核心原因其实是“长期闲置”——银行管理账户需要成本,自然会对不活跃的账户采取措施。
我之前在网上刷到过一个视频,博主吐槽汇丰银行冻结了他的卡,联系客服时对方还支支吾吾,他觉得特别委屈。可细听下来才知道,他频繁用个人账户给公司户转账,评论区都在说“这种操作不封你封谁”。
说到底,很多人开户其实是“一时头脑发热”,没有长远规划,甚至总想着“钻空子”:比如往多个账户里各放几百港元互相转账“激活账户”,实际却很少使用。国人好像有个常见的心态:只要有福利,哪怕现在用不上,也觉得“不用白不用”,非要占满所有好处。
但我觉得真没必要这样。完全用不上的账户,没必要开;有需求的话,选一个核心账户就够了,实在不够用再添一个就行,没必要一次在三四家银行开户——既费精力,也没多少实际用途,毕竟普通人哪需要把钱分散在那么多账户里?这本质上更像“薅羊毛”的心理,觉得不占这个便宜就亏了。当然,极少数确实有多个账户需求的人,就另当别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