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这个疑问非常有价值,确实“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种方向的默认方式,并不是古今中外一成不变的“铁律”,而是逐步约定俗成的结果,而且不同文明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地图方向”确实存在很大差异。
一、中国古代地图的方向惯
• 最早的中国地图方向其实并不固定。例如:
• 《禹贡九州图》《山海经》时期,很多地图采用“上南下北”,因为古代以“面南而王”为尊,“帝王面南而坐”,所以地图上“南为上”。
• 到了宋代以后,受更精细的地理学发展影响,逐渐向“上北下南”过渡,但仍有不少地图是“上南”的,甚至“上西”的也存在。
• 宫廷与军队地图有时根据方位、战略需要调整朝向,方向未必固定。
• 明清以降,尤其鸦片战争后,西方地图的影响使得“上北下南”逐渐普及,现代才完全定型。
二、西方地图的方向变化
• 古希腊、罗马时期:
• 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地图(如阿那
克西曼德尔的地图)没有固定的“北上”传统,往往以“中心辐射式”呈现。
• 赫卡泰乌斯地图、托勒密地图的版本中,东面常常朝上(原因是东方是太阳升起之地)。
• 中世纪欧洲:
• **“东方上”**非常普遍,比如“T-O地图”,以耶路撒冷为中心,东方朝上,代表“上帝之光”,以宗教观念为核心。
• 15世纪地理大发现后,尤其在航海领域,为了统一方向便于制图,北上南下逐渐成为西方主流,最终标准化。
三、其他文化圈
• 伊斯兰文明:
• 很多伊斯兰古地图是“南上北下”,原因之一是阿拉伯半岛以麦加为中心,很多宗教或文化惯影响地图朝向。
• 朝鲜、日本:
• 受中国影响早期地图多“南上”,后期逐渐转向“北上”。
• 南半球(如毛利人、南美印第安人):
• 早期地图多为口头传承或符号式,方向性并不明确。
• 近现代:
• 随着“格林尼治经线”和国际标准化,全球逐渐统一为“北上南下”。
⸻
📌 总结一句话:
“上北下南”其实是近现代全球化、航海制图、殖民扩张、科学规范的产物。古代不同文明的地图朝向往往受宗教、权力象征、地理认知的影响,南上北下、东上西下等各种形态都存在。
如果你感兴趣,我可以给你找一些古地图的图片,你会直观感受到“上北”并不是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