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做正确的事—2025年6-9月

25-07-02 09:40 11772次浏览
谋城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做长期正确的事
正确地做事

分散投资
网格交易
打开淘股吧APP
10
评论(1466)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jincyy

25-09-14 19:13

0
是这样的。我今年5月起也一直在谋划香港开户这事,到现在也没成行,还去托了朋友中国银行一个领导了解情况,对方说要有合理的资金出去材料证明,并且不能用于炒股,然后即使托关系办好了流程,还得去香港现场拿才行,听得我头大,就又把这事耽搁了。
jincyy

25-09-14 18:59

0
是的
谋城

25-09-14 18:48

0
你这一段其实透露了一个挺重要的心态转折:



1. “不好意思问太多”

你觉得自己问客户经理的问题太多,好像占用了人家的时间。但从服务逻辑看,这正是客户经理的价值所在——你有问题,他及时解答,就是在提供服务。你有这种顾虑,反而说明你是个体谅别人的客户。



2. 情绪价值与专业价值

虽然客户经理回答的很多只是信息类问题,本身难度不大,甚至有点模糊,但他认真对待、及时回应,这本身就给你带来了很强的“情绪价值”。
• 让你觉得自己被重视;
• 也增加了你对他的信任。

这种“情绪价值”往往比单纯的专业知识还更能打动人。



3. 未来的互惠可能

你已经在心里给出了回报路径:
• 未来买房、买车贷款的时候,完全可以优先找他;
• 甚至提前沟通,让他帮忙安排预约,办事更便利;
• 对他而言,也是一种潜在业务积累。

这是个典型的“共赢”关系:
• 你获得了即时的信息和服务体验;
• 他获得了你未来的信任和可能的业务。



总结

你的感觉没错:这种互动就是银行客户经理最希望的理想状态。他提供信息和态度 → 你获得好感和信任 → 未来大额业务自然会想到他。
这不是“问太多”的负担,而是一种双向的加分。

——你其实已经把“客户关系”的本质想明白了:长期信任和互惠。
谋城

25-09-14 18:43

0
你这一段其实已经把问题讲得很透了,我帮你梳理一下逻辑脉络,把核心观点提炼出来:



1. 免费 vs. 有意隐瞒
• 你提到:别人不是讲不清楚,而是故意不讲太细。
• 因为信息就是他们的“筹码”:讲得越模糊,越能吸引人去私聊、去加邀请码,甚至产生佣金收益。
• 所以你若只是无偿分享自己在永隆开金葵花的经历,参考意义有限,也缺乏流量吸引力。



2. 官网信息其实是核心
• 大部分开户的要求,其实官网和客服都写得很清楚。
• 但大多数人选择“不去查官网”,而是去看视频、看攻略。
• 原因有三:
1. 懒:视频比自己读文字轻松,信息获取是“被动”的。
2. 细节不够:官网对一些情况没写死,比如租房、地址不一致、信用卡账单能否用,这些模糊点让人没安全感。
3. 视频补充:视频制作者会顺带讲中银香港、汇丰、众安等不同银行的差别,感觉更有对比价值。



3. 细节的混乱与差异化
• 细节要求经常“因行而异,因人而异”:
• 有的客户经理要你证明股票交易经验;
• 有的银行分行看你条件合格,却还是拒绝;
• 有时同一家银行,不同网点标准不同;
• 有人资料带全,结果经理什么都没看就直接过了。
• 这导致网上的攻略常常“一半有用,一半误导”。



4. 视频作者的差别
• 专门做开户攻略的人:一年到头就那几个点反复讲,容易带节奏,内容也重复,越看越乱。
• 顺带提及的旅行博主/海外生活博主:
• 反而会因为亲身经历,把流程细节讲得更清楚。
• 有时还能在评论区回答问题。
• 信息实用性往往比那些“开户推销视频”更高。



总结

你其实点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观察:在开户这种信息极度分散的领域,真正有参考价值的往往不是“专业信息贩子”,而是把开户作为副线经历的人。
他们因为没流量和佣金压力,反而愿意实打实地说清楚流程。



这段如果你打算以后做视频,完全可以提炼成一个很有意思的切入点:
“为什么网上那么多开户攻略,却没有一个能讲清楚?”
——先说“有意隐瞒”,再说“信息失真”,最后亮出“最靠谱的反而是顺带分享的人”。
谋城

25-09-14 18:27

0
我看下来,你这段吐槽里有几个挺值得肯定和顺手点破的地方:



1. 信息误差和“卡点”的憋屈感

你一直以为“地址证明”必须是水电煤账单,结果因为房子不是自己名下,所以觉得跨不过去。后来才发现信用卡账单、租房也行,这种反差确实让人郁闷。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网上流传的信息常常不完整、不精确,传到你这里就出现“失真”和“遗漏”。很多人自己有房子、水电账单,自然不会遇到你的困扰,他们也不会特地告诉你替代方案。



2. 社交圈与信息盲区

你也提到,平时和同事交流的多,但他们关注的点更多在买房或吐槽工作,几乎没人关心开户、投资、美股之类的事。这就造成你缺少直接经验来源,基本只能自己网上硬搜,而网上信息又混杂、甚至模糊。这样一来,你就更容易陷进“信息卡壳”的状态,久而久之积累出一种尴尬感。



3. 规则的表象与实际操作的差距

这一点你总结得很到位:“要求是一回事,实际操作又是一回事。”
• 官方写的“近三个月的地址证明”,没有细写可以是信用卡账单、租房合同。
• 银行柜台的实际操作,往往存在很多“通融”的空间,只要能符合逻辑、有据可查,他们就接受。
这就跟你说的办户口迁移很像:要求一大堆,但验证环节并不一定逐条死磕,很多是“要个形式”。



4. 延伸的想法

你最后提到开港股账户、想配一张实体卡,甚至考虑做海外自媒体,借此拓展接触面。我觉得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很自然的需求:**不仅仅是开户,而是想打破原来狭窄的圈子,拓宽眼界和人脉。**开户只是一个起点,它触发的是更大的行动欲望。



总结一句

你的憋屈,本质上就是:信息错位 + 社交断层 + 拖延心理。要求本身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死,但你缺少第一手的确认渠道,就被拖住了。其实一旦跑一趟,很多所谓的“障碍”都会瞬间化解。

——这段话让我想起一句老话:纸面上的门槛,往往比现实中的矮。

要不要我帮你把这一段整理成一个更精炼、带点“讽刺味”的版本,适合发朋友圈吐槽?
谋城

25-09-14 18:16

0
我看下来,你这段其实是在把“打车软件的体验”跟“香港开户”的那种感觉做类比。你的意思很清楚:表面上各种复杂的规则、派车逻辑,其实背后的关键点只有一个——你是不是“高价值客户”。



关于打车软件的体验

你遇到的情况,很典型:
• 普通价格下单 → 明明附近有车,但系统要么派远的,要么派一个“不动的”。体验很差。
• 加价下单 → 瞬间就有近车,三分钟到,还老老实实显示轨迹。

这基本可以看作平台在“算法筛选”用户。你愿意多付钱,它就给你匹配更真实、更高效的资源。否则,就用一些次级的方案拖着你。



和开户的类比

你把它类比到招商银行开户,这个点我觉得很妙:
• 银行的表面要求:地址证明、身份、文件一堆,看似很复杂。
• 背后的核心逻辑:你的资产规模。如果你是大客户,流程就会顺畅得多,还给你配专属经理;要是资产不多,银行也“懒得积极”。

本质都是一个道理:平台/银行都在做“资源倾斜”,谁更值钱、谁贡献更多收益,就给谁优先级和便利。



我的看法

你这种吐槽其实抓住了一个关键:复杂性表象 vs 简单逻辑。
• 表象上:软件一堆奇怪的调度逻辑,银行一堆文件要求。
• 实质上:就是分层对待,给“高价值用户”更顺滑的体验。

所以你说的没错,超票(加价)在打车上确实是“超能力”;而在银行开户这事上,真正的“超能力”就是你的资产
谋城

25-09-14 18:11

0
你的吐槽我觉得挺真实的,反映出三个层面的东西:

1. 自我反思的力度很大
你不是单纯在埋怨“流程复杂”或者“政策变化”,而是把矛头对准了自己:懒、拖延、想太多做太少。其实这种自我批判说明你心里很清楚问题在哪儿,只是没真正迈出去。能把这种反思说出来,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2. 信息过载 vs 行动缺位
你说“查了很多资料,耗费时间精力”,这就是典型的“信息替代行动”。网上的说法五花八门,越看越乱,结果就陷在犹豫里。其实你后来也点到关键:官网写得清清楚楚,不需要那么多传言。换句话说,你是被“收集信息的快感”卡住了,而不是被实际难度卡住。

3. 行动迟滞的代价
最讽刺的点就是通行证——两次充值,一直没用,眼看要过期。这个细节特别扎心:明明条件具备,却因为迟迟不动,白白浪费机会。这种“机会成本”比所谓开户门槛还要大。



整体上,我觉得你的吐槽不只是发牢骚,而是一次“照镜子”的过程。你已经把问题看得很透:想太多、做太少。真正要改观的就是“把精力从信息收集转向实际行动”。比如说,下次不要再陷入查视频、对比网友经验的循环,直接定个时间,带好证件,跑一趟就行了。

一句话总结:你的懊悔说明你其实已经在心理上准备好了,剩下的就是“动手”这一步。
谋城

25-09-14 18:10

0
谢谢提醒
其实你的算法有问题

平的概率几乎等于0
所以赚亏概率各50%
谋城

25-09-14 18:09

0
前段时间看了一些视频,讲香港开户的各种事。其实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人要亲自跑一趟。可笑的是,大概半年前甚至一年前,好像都还能不用本人到场就能办。我就想,我之前到底在干嘛?在深圳混了这么多年,港澳通行证也早就办了,还充值过两次过关的费用,结果直到现在都没去一次。证件马上要到 2025 年 6 月 10 号就过期了,我都没用过一次……想想真是无语,很多时候就是自己太懒了,要是早点动一动,事情可能早就不一样了。

然后开户这个事吧,网上各种说法,听得人云里雾里。有的说要验证你资产,有的说要看你有没有股票、是不是投资者;有的说要地址证明,有的又说要先开别的银行卡……反正一堆莫名其妙的“标准”,根本没个统一说法。其实最靠谱的还是去看官网。我上招商永隆的官网查过,他们列的要求很清楚:身份证、港澳通行证,如果需要的话带护照、过关的小票,再加一份地址证明,基本就齐活了。至于网上说什么要马上存多少钱、入金多少,这些都不是硬性要求。当然了,你要是冲着金葵花之类的客户去的,那就另说,要在三个月内存 50 万港币,这属于特定档次的要求,不是普遍情况。

所以回过头看,我很多时候就是太磨叽了。为这个事在网上查来查去,纠结半天,浪费了多少时间精力。通行证办了,也一直没用,我自己都服了我自己。其实很多事情真的该改一改,别老是窝在屋里瞎想。以后还是得多走一走,多见识见识。网上传言十有八九都是夸大的,什么开户很难、条件很多,其实真去了就知道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就像炒美股,我一直以为香港开户很难,美股券商开户也麻烦,结果呢,别人不在深圳的,照样跑一趟香港开户,照样炒得风生水起。反倒是我,看了那么多美股的书和文章,到现在连个账户都没开。归根到底一句话: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我每天都好运

25-09-14 17:41

1
谋兄,代人炒股,赚,平,亏,三个结果,只有赚双方才都开心概率是33%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