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把手机调成深色模式了。iPhone 背景是黑的时候, 
OLED 那些像素基本就不发光,确实能更省电。除了深色模式,我也把一些 APP 的后台流量关了,像导航、微信这类在后台耗电的就少开一点。网络这块我先手动锁到 4G,出境到香港再看实际情况要不要开 
5G。
今天还看了一个关于“长期主义”的视频,讲得挺实在:为什么道理人人都懂,真正能坚持的很少?他举了两个例子——背单词和健身。
背单词有两条路:
	•	每天少量稳定积累。比如每天 3 个,一年就是 1000 个,十年就是 1 万个,词量到了基本能听懂美国小孩日常表达。
	•	先猛冲再放缓。短时间把量拉到三四千甚至更高,后期再慢下来。培训班里确实有人这么干。
健身为什么难?因为一开始没正反馈,甚至是负反馈。要是把“锻炼时的舒适度”画成一条曲线:时间在 X 轴,一开始 Y 轴是负值,要练到一定时长才回到 0,再往后才逐渐转正。等跨过那道坎,体感好了、效果出来了,正反馈就会越来越明显。
他提了两个小技巧我挺认同:
	1.	把目标设得足够低。比如引体向上,刚开始就定“每天拉 1 个”,拉不上去也算完成。先把“每天完成”这件事固定下来,哪怕只是一点点,之后自然而然会从 1 个到 2 个。
	2.	持续自我暗示 + 可见化记录。不仅心里想,还要说出来、写下来,给自己明确的承诺和证据链。
还有一点是兴趣驱动。选你真的愿意做的方式,才更容易长期坚持。联想到交易和写代码,我对“写代码本身”谈不上痴迷,但也不排斥。遇到有挑战的活儿,反而能把积极性调动起来,为了把一件事做好,就会去折腾不同系统、IDE、数据库、语言和框架。现在做交易也是一样:自己写监控程序、折腾代理上网、给 AI 充值、踩各种小坑……这些都不轻松,但只要目标足够明确、动力足够强,按部就班往前推,大概率能把事儿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