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做正确的事—2025年6-9月

25-07-02 09:40 11760次浏览
谋城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做长期正确的事
正确地做事

分散投资
网格交易
打开淘股吧APP
10
评论(1466)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谋城

25-09-18 20:41

0
刚才下楼走了走,因为台风要来,外面在下雨。雨虽然不大,但风挺大,不太适合在外面逛。还好开户的事已经推迟到下周二,否则明天过去肯定会很麻烦。

有时候想,这事总是卡来卡去的,搞得好像一直被为难、被针对一样。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许说明现在开户的人确实多了,监管要求也比以前更严格。

其实我一直想开个户,但开了那边的账户,好像 GPT Plus 订阅的问题依然解决不了。不过多一个港股的投资渠道,比如说打新,或者多一个美股的交易平台,这也是好事。退一步讲,就算只买一些美国国债,现在的收益率也挺不错。

另外,从资金分配的角度来说,多开一个渠道也是一种平衡。要是港股这边开起来太麻烦,我确实也在
谋城

25-09-18 17:56

1
刚才又想到,其实以前自己对很多事情太较真了。就像一两个月前去洛阳玩的那次一样,凡事都要较真。可问题在于,如果整个社会大部分人都较真,那当然是一个理想而美好的世界;但现实恰恰相反,如果大多数人都稀里糊涂、混日子,那你一个人非要较真,结果往往就是麻烦不断。

所以我现在也在想,与其纠结,不如简单一点。改变不了社会,甚至连改变别人都很难做到,那就不必把力气耗在外面,还是专注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就像股市一样,今年的行情是我遇到的最奇葩的一次。当然,前几年也有人觉得股市奇葩,但我当时觉得很正常。归根到底,关键不是市场是不是“奇葩”,而是它的走势是否契合你的交易策略和风格。

昨天晚上还和老婆聊到现在的经济形势,我说不好,她却觉得没什么特别的感觉,觉得一切还行。可能是因为她取的样本比较小吧。其实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环境不同,体会也就不同。不过如果大环境真的发生了巨变,那影响最终会波及到每一个人,只不过现在还没走到那一步而已。
谋城

25-09-18 17:47

0
下午又上招商永隆的香港 APP 看了一下开户进度,显示还是在审核身份,身份过了还要再审核地址。按现在这个速度,明天过去估计线上审核还没走完;再加上明天可能要受台风影响,所以我就把申请改期到了下周二。

说实话,这办事速度确实有点慢,但也许这就是常态。我们这边太惯“快节奏”了,惯了软件不断迭代、各种事情要马上办成。反过来想想,欧洲那边节奏慢一些,人家经济也还过得去。慢下来也许能把时间拿回来,做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搞艺术、去旅行、多陪陪家人——不至于整天被焦虑吞没。

在国内,经济好的时候大家都在想怎么更多挣钱;经济差的时候又在想怎么存够养老钱、怎么保住既有的财产。人生很多年都被“为了钱操心”填满,可学校却不教我们怎么应对这些。再说一个现实:今天账户市值又回撤了两万多,有时候真会觉得没什么意思,甚至有冲动把股票全卖了不折腾了。但冷静想想,这也不是解法,所以又只能继续纠结。

中国人的纠结里,有一种循环:总想着“等到某个节点就好了”——等孩子长大、等上大学、等结婚、等生了孩子……一转眼,一辈子就过去了,结果也不见得真的“好了”。



简短点评:
1. 节奏选择:快不一定好,慢不一定差,关键是能不能把时间用在对的事上。
2. 情绪与理性:市值波动带来的冲动易懂,但冲动决策风险大,冷静反思是必要的缓冲。
3. 人生优先级:别把生活全部押在“等某个节点变好”上,日常的小确幸和陪伴往往更现实也更重要。
谋城

25-09-18 14:16

0
昨天晚上那份材料,其实就是在网上东拼西凑出来的,并不是真正的调查与研究,更关键的是——孩子根本没有真正参与。这感觉就像幼儿园的手工作业:看着是给孩子做的,最后基本都是家长在忙活。一个高一学生能做出多“专业”的调查?最多是在老师带一带的情况下,象征性地参与一点,现实里大多数根本谈不上。于是,各种“各显神通、无中生有”的成品就这么被“搞出来”了。

现在很多所谓的“电子档案”,家长填、学校审、老师点评,最后隆重地存进系统里。看着挺酷炫,**意义有多大?**如果本来就没做过实事,大家却往里塞一堆假材料,最后会怎样?结果就是类似当下的“学历通胀”:本科、研究生到处是,同一纸学历并不代表真正的能力,优势被稀释。形式主义在这一点上,确实挺坑人的。

我常在想:我们这边形式主义特别多;而老美那边是法律特别多。两套路径,放到“创新与竞争”上去看,差距恐怕还是存在的。

说到这又想起今天看的一段视频:AI 的未来到底怎么走不确定,但有一件事挺确定——在巨量资源持续投入的前提下,AI 只会越来越快,很多工作都会被替代。甚至连宗教里“上帝”的位置,都未必稳固。

刚吃饭时又想到另一个视频:中国人特别爱拜神,拜神第一件事就是求财,所以“财神”特别多,很多本来和“发财”没关系的神祇也被封成财神,比如关公。身处其间的人往往不觉得奇怪;可换一个文化背景的人来观察,可能就会觉得处处离奇。反过来我们看别的文化也一样——没有对比,就很难生出觉悟。

所以我觉得:要谈什么“大彻大悟”,如果一个人从小只接触一种宗教或一种叙事,让他光靠“日用而不察”的日常就悟透,极难(少数天才除外)。大多数人还是需要对比与参照,才能看见“不一样在哪儿”,才能用不同的眼光把“司空见惯”重新看出门道来。靠闭门“格物致知”,既不现实,也很难可能。
谋城

25-09-18 14:06

0
关于开户的事情,我现在也不想再纠结了。仔细想想,纠结下去意义也不大。反正往后还是要学会把事情看开一点、看简单一点。很多事想太多也改变不了现状,倒不如少替别人操心,把自己的日子过好,这可能才是更重要、更现实的。

刚才下楼去吃饭的时候,突然又感觉好像“回归自我”了。平时经常觉得身体和精神有点脱离的状态,但偶尔会在某一瞬间,觉得身体属于自己,精神也回到身体里,那一刻就会很充实。可是一想到别的事情,又会觉得整个人的思维跟身体再次产生割裂,好像没办法完全融合。我也不确定这是因为精神压力大,还是因为自己平时思考的问题和现实生活差距太远。

今天还看到一个视频,有位女士在讲黄金、国债和货币危机的事。她说黄金大涨、长期国债价格下跌、收益率上升,这些都可能是未来货币危机的征兆。很多人都在买黄金,同时股市也在涨,但涨的主要是科技和 AI 相关的板块。这一点让我挺遗憾,我一直关注,却一直没买这类股票。比如阿里巴巴,我关注的时候在 120 港元左右,还跌到过 110 左右,结果现在已经涨到 150 多了。港股的节奏确实比 A 股快很多,至少我盯着的这些股票是这样。再比如中烟香港,当时我关注的时候才十六七块,现在都快四十了,也就一两年时间。

有时候想起来挺魔幻:你关注的东西没买,它涨了;你买的东西,偏偏在跌。走在路上也经常会冒出这种感觉:同一件事,不同角度看,完全是两种对立的结论;或者同时想起两件互相冲突的事情。说实话,我自己也分不清,这种状态对我的思维和精神来说,到底算是好事还是坏事。很多事情很难用单纯的“好”或“坏”去衡量,它的影响往往是多方面的。
谋城

25-09-18 13:59

0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说的是山西还是山东的一个农民。2012、2013 年的时候就有人采访过他,当时他大概 60 岁左右。他说过一句挺有名的话:“我对这片贫瘠的土地一点感情都没有。”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今天又看到后续的视频,已经过去十年了。再次采访时,这位老农已经 72 岁,他的老婆也 68 岁了。老太太还是在抱怨,说老头子整天看书、看报纸、画画,可就是赚不到钱。其实她倒不是不明事理,她也挺看得开,只是从一个农村妇女的角度来讲,她觉得活得实在点就行了。记者问她有什么理想或者愿望,她的回答也很典型:“没什么理想,只要身体健康,能吃能睡,家人平安,孙子能好好上学就够了。”这可能就是中国人最朴素的愿望吧。

反倒是那位老先生,依然在纠结:走不出大山,没有学历、没有文化、没有技能、没有背景,没有靠山,只能继续困在原地,心里还是觉得憋屈。但换个角度想,其实大部分人不就是这样吗?
谋城

25-09-18 13:56

0
润色后的版本如下(保持口语化,但理顺层次,重点突出):



刚才去港式餐厅吃饭,点了一份台湾卤肉饭。想起以前在大连上班时,我经常点这道菜,因为那时候的台湾卤肉饭里除了卤肉,还有一个大鸡腿。虽然一碗要十二、十三块,在当时算不便宜,但我刚毕业,觉得挺值得。那时候的卤肉切成大小不一的肥瘦相间的块,油也多,拌着饭吃特别香。

可人到中年就不一样了,现在基本上把肥肉部分挑出来,只吃瘦肉。倒不是说不好吃,而是身体接受不了太油腻。

这家餐厅菜单里经常写着“新品”或“上新”,让我挺好奇。厨房面积不大,我估计很多菜都是预制菜。预制菜最大的问题有两个:
1. 原材料本身 ——如果一开始就选差一点的食材,再靠大量调料、防腐剂去掩盖,吃起来肯定不靠谱。
2. 保质期过长 ——中央厨房的东西本来周转快,没必要搞成二十四个月。三到六个月应该是极限了。

我只是打个比方,比如防腐剂的量和保质期成正比,保质期 24 个月就要用一倍的量,如果缩短到三个月,只需八分之一。虽然这未必完全科学,但说明了问题:保质期太长,背后一定有门道。

更何况现实中还会出现“偷换标签”。像前几天我在外面看到一家生鲜超市,晚上八九点钟,店员就把没卖掉的肉撕掉原包装,再拿出来卖。所谓的“不卖隔夜菜”,结果标签一撕,货又成了“新鲜”的,这就很讽刺了。

另外,刚才还收到了香港招商永隆的短信,说我的开户资料不完善,让我赶紧用手机 APP 登陆查看。进去一看,居然是说我填写的“月收入 8000–30000 港币”需要提供证明。我就无语了,这个还要什么证明?

更离谱的是,我资料填得那么多,审核到最后才告诉我有问题。明明系统在我提交时就能识别出来,直接提示要补材料就行,非要拖到我临出发的前一天才提醒。要是真想嫌麻烦干脆别提供开户服务算了,何必搞得这么繁琐?而且后面还要五十万港币门槛,难道不应该在流程上更友好一些吗?

更奇怪的是,他还额外问了两个问题:
• 一是是不是“弯弯那边的居民”,这也太扯了,我明明给的是大陆身份证和港澳通行证,和弯弯完全没关系。
• 二是是不是某家特定公司的职员,更是莫名其妙。

算了,也只能等他们继续审核吧。



简短点评
1. 饮食体验:年轻时追求味道,现在更在意健康,心态和选择都在变化。
2. 预制菜问题:食材质量和保质期是关键,营销再多也掩盖不了根本。
3. 银行开户:流程复杂,缺乏透明度,最后时刻才抛出问题,体验很差。
4. 共通点:不论餐饮还是金融服务,如果只想着流程和形式,不从用户角度出发,最终只会让人反感。
谋城

25-09-18 11:39

0
昨晚折腾了一两个小时
填写了娃高一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研究性学与创新成果
基本上就是务虚的那一套
今天联系老师点评
基本搞定

~~

上午把《绝命毒师》剩余两集看完
结局确实令人意外
主角把各方面都考虑得非常全面、完整
细节部分几乎没有破绽

~~

持仓股平均跌一个点
账户市值回撤两万
有点悲催
谋城

25-09-18 00:25

0
昨天的剩饭

今天的冷饭

明天的馊饭

翻炒不息……
jincyy

25-09-17 21:55

0
现阶段,可以买房子并长期持有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