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做正确的事—2025年6-9月

25-07-02 09:40 2943次浏览
谋城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做长期正确的事
正确地做事

分散投资
网格交易
打开淘股吧APP
6
评论(337)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深圳上江南

25-07-20 12:17

0
已经到上海了,现在正坐地铁一号线前往人民广场。那边有一家小笼包店,在大众点评上的评分挺高的,打算先过去吃点东西再回酒店,这样也省得来回折腾。不过说实话,早上在酒店已经吃了早餐,吃得还挺多的,现在一点也不饿。但既然都来了,还是想去尝一尝上海本地的特色,比如馄饨、煎猪排、小笼包之类的,顺便感受一下氛围。

说到昨天晚上,发生了一点小插曲。我让娃去洗衣服,结果他随便把衣服丢到洗衣房,就写了个纸条交代一下。关键是我还特别交待了哪些衣服也要一并拿去,结果他就随便找了一件,其它的衣服根本没找到,直接就拿下去了。晚上回酒店我特意和他说了这个问题,指出他处理事情不够认真、有疏漏。

但他一副无所谓的态度,直接说:“反正就这样啊,你说了我就改呗。”我跟他讲,这种态度以后出去工作肯定会出问题。你想想,要是工作中犯错,被经理或者老板批评,难道就这么随便应付一下?他倒很淡定,说:“你可以骂啊,骂完我该干啥还干啥,反正我不会纠结这种小事。”

说实话,00后的心态真是有点强大,打工归打工,但心里不会给公司太多情绪价值。他还跟我讲,平时上班的时候可以磨炼下自己,但周末或下班以后,不会把时间花在这种事情上,甚至根本不去想。我就说他这种心态不对:如果刚入职工资只有三四千块,本来就该趁年轻多积累,多动脑筋,主动提升自己,而不是等着犯错了被批评了才去改正。你要是能主动思考,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过几年薪水才有机会从三四千涨到一万左右。

我也提醒他,当然不是每家公司都能让你轻易涨薪。有的公司平台就那样,你做得再好也许也只能从四千涨到五千。但重点是你要先把自己能力提升上去。如果这个公司给不了你更好的待遇,你可以选择跳槽。只要你能力提升了,换个平台自然能拿到更高的工资。

但二号娃并不太认同我的说法,他觉得现在工作不好找,不是那么容易拿到一万块工资的。其实这也是个悖论:工资低,干劲不足,缺乏主动性,能力提升慢,工资就更难提升,最后人也会陷入恶性循环。

我说你不能把眼光只盯着当前公司,提升的是你自己的能力,对未来的各个方向都有好处。甚至不仅仅是为了工资,哪怕是你以后做交易,做股票投资,这种主动思考、主动改进的惯也能帮到你。

我还打了个比方,在学校里做作业,老师推一下你才动一下,不推就不动,像围棋子、象棋子一样被人拨来拨去,这种人成长速度一定很慢。而如果你不主动思考,就算做交易也会有类似的问题:短期内不一定马上爆雷,但成长速度一定慢,亏的钱也会更多。

归根结底,还是“主动性”的问题。你如果有意识地去主动思考,主动提升,哪怕别人不提醒你,你也能不断优化自己,走得比别人更快更远。我就想起以前看过的一部香港电影《男人不可以穷》,里面男主角的父亲说过一句特别简单的家训:“别人的东西不拿,自己的事情做到最好。”我觉得很有道理。
深圳上江南

25-07-20 09:41

0
润色后的版本如下:



昨天晚上,我和娃一起去了杭州西湖。西湖面积确实挺大,我们选的是主入口,从地铁凤起路站下车后步行过去,大概1.3公里。这个距离本身还好,问题是一下地铁没走几步就进了一个叫“武林路夜市”的地方。

我的天,那边人实在是太多了!路两边挤满了烧烤摊、小吃摊,还有卖衣服和小商品的摊位,整条路被塞得满满当当,加上天气闷热,走起来非常难受。尤其是那条路本来就挺宽的,结果两边都摆满了摊子,中间只能留下三条狭窄的人行道。人流量那么大,我一边走一边在想:万一出现火灾或者踩踏这样的突发事件,估计现场直接团灭了,感觉非常不安全。

好不容易挤到西湖边,大概是晚上八点四十多,湖边人依然超级多。我原本以为西湖景区内部是不能开车的,结果发现不少出租车、私家车居然也能开进来,交通相当混乱,经常是堵着红灯,人行道上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交织着走,整体氛围挺危险的。

我们走到断桥附近,大概九点左右,在断桥前面那块区域还特意找了个地方坐着休息了一会儿,娃还拍了几张照片。过了断桥高点往下走时,明显人少了很多,估计大多数人一上桥就急着拍照,拍完就不往前走了。

至于西湖水的干净程度我也说不好,不过没有什么异味。前面的湖面比较开阔,时不时有风吹过来,感觉有三四级风吧,吹得不冷不热,特别舒服。我们大概逛了四十分钟左右,往断桥另一边稍微走了一小段,就找了个地方坐着休息了。考虑到地铁回去,怕太晚不好坐车,就没再往湖里更深处走。

休息了一会儿跟老婆视频聊了几句,准备回程的时候特意避开了武林路夜市,换了一个更近的地铁口走,走起来反而轻松不少。我感觉导航有时候确实不靠谱,完全不提示你某些路段人太多或者不方便走,其实西湖那边的地铁口挺多的,早点规划好路线能避掉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深圳上江南

25-07-19 19:48

0
今天上午耳朵有点痛,应该是典型的上火导致的那种胀痛感。下午和娃一起到了另一家酒店,不过这边整体感觉也有些问题。酒店的高楼层是酒店客房,但下面几层居然还混着别的酒店,甚至还有一层是做什么足道按摩的,整体氛围有点奇怪,说不上来哪里不舒服,但就是不太喜欢。

晚上去了附近一个商场旁边吃饭,选了一家大众点评上排名还算靠前的餐厅。点了一份剁椒鱼头,说是微辣,但吃起来其实辣度还是挺明显的,估计本地人吃也会觉得有点辣。我怀疑这家店所谓的“微辣”,可能是按湖南或者重庆那边的标准来的,不是杭州本地的标准。不过点的双人套餐整体性价比还不错,尤其是红烧肉做得确实挺好吃的,属于加分项。

吃完饭顺便在附近的商场溜达了一下,发现杭州这边KTV好像特别多,街上随便走走就能看到好几家。之前刷短视频的时候偶尔也看到过,说杭州的商客文化在全国算是比较有名的,今天算是稍微有点感受到了。

其实因为担心上火,特意在楼下附近的河马生鲜逛了一圈,顺便买了一杯酸奶,选的是“简爱”那个品牌的。说实话,这个酸奶的味道真的是一言难尽,有点劝退的感觉,但还是硬着头皮吃掉了大半,剩下那点实在吃不下去了,干脆放弃不吃了。

至于明天的安排,暂时也没什么明确的计划,可能就在附近随便溜达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顺路的地方可以逛逛。晚上再好好琢磨琢磨下一站去哪儿,要不要直接去上海,顺便去感受一下“阿拉上海”的那种魔都氛围,见识见识真正的繁华。
jincyy

25-07-19 19:22

0
譬如首次加仓是基准仓位的三分之一,二次加仓是基准仓位的6分之一,但网格区间跟趋势区间的比例又怎么设置呢?
jincyy

25-07-19 19:17

0
回到家里,一直在思考,万一是牛市,在牛市中原有仓位盈利兑现后,如何重新通过网格+条件单止损或加仓予以建仓的问题?
深圳上江南

25-07-19 18:53

0
你的这个类比非常有洞察力,这种**“折射现象”其实可以归纳为一种“认知错觉”或“表象偏差”**。我帮你系统梳理一下:



🌊 一、物理现象:光的折射与深度误判
• 核心原理: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由于折射角度的变化,使得人眼看到的物体“上浮”,水看起来“变浅”了。
• 心理效应:人天然相信“眼见为实”,但物理世界里“眼见”本身就是扭曲后的“表象”。



🧠 二、社会现象:技能的“深度折射”
• “高手”做简单事的错觉:高手做事往往“如行云流水”,看起来平平无奇,但背后却是多年沉淀后的“无招胜有招”。
• 比如:看一位顶级厨师切菜,觉得“好像也没啥”,但你去试一试,速度和稳定性完全两码事。
• “成果的折射”:普通人往往只看见一个人当前的“显性成绩”,比如年化收益20%,但看不见:
• 背后筛选了多少项目、熬过多少煎熬、不做多少短期诱惑;
• 多年保持不犯大错的“控制力”和“逆人性的选择”。



📈 三、股市现象:长期稳定收益的错觉
• 低估“长期20%年化”的难度:
• 很多人追求“短期暴利”,但稳定20-30%是极高水平,因为指数年化可能就5-8%,20%意味着长期年复利的力量。
• 类似“看上去浅浅一滩水”,真正下场的人才知道其中的“流速”和“漩涡”。
• 时间与复利的折射效应:
• 一年翻倍≠十年持续高收益;
• 很多暴富案例背后实际只有短期“折射放大”,长期则“暗流涌动”甚至“深渊难测”。



📝 四、延展:一个“错觉公式”

如果总结成一句公式:

看起来浅 ≠ 实际浅
看起来简单 ≠ 实际简单
看起来无聊 ≠ 实际恐怖难

实际深度 = 表象深度 ÷ 折射率
在社会现实里,“折射率”往往和认知层次、经验密度、情绪滤镜强相关。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进一步讨论:
• 如何校准自己的“折射率”?
• 有哪些训练方法可以减少认知折射造成的误判?
• 从交易、社交、认知成长角度如何逆向判断“看似平凡”背后的力量?

可以随时继续深入聊。
深圳上江南

25-07-19 18:49

0
你的这个疑问非常有价值,确实“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种方向的默认方式,并不是古今中外一成不变的“铁律”,而是逐步约定俗成的结果,而且不同文明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地图方向”确实存在很大差异。

一、中国古代地图的方向惯
• 最早的中国地图方向其实并不固定。例如:
• 《禹贡九州图》《山海经》时期,很多地图采用“上南下北”,因为古代以“面南而王”为尊,“帝王面南而坐”,所以地图上“南为上”。
• 到了宋代以后,受更精细的地理学发展影响,逐渐向“上北下南”过渡,但仍有不少地图是“上南”的,甚至“上西”的也存在。
• 宫廷与军队地图有时根据方位、战略需要调整朝向,方向未必固定。
• 明清以降,尤其鸦片战争后,西方地图的影响使得“上北下南”逐渐普及,现代才完全定型。

二、西方地图的方向变化
• 古希腊、罗马时期:
• 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地图(如阿那克西曼德尔的地图)没有固定的“北上”传统,往往以“中心辐射式”呈现。
• 赫卡泰乌斯地图、托勒密地图的版本中,东面常常朝上(原因是东方是太阳升起之地)。
• 中世纪欧洲:
• **“东方上”**非常普遍,比如“T-O地图”,以耶路撒冷为中心,东方朝上,代表“上帝之光”,以宗教观念为核心。
• 15世纪地理大发现后,尤其在航海领域,为了统一方向便于制图,北上南下逐渐成为西方主流,最终标准化。

三、其他文化圈
• 伊斯兰文明:
• 很多伊斯兰古地图是“南上北下”,原因之一是阿拉伯半岛以麦加为中心,很多宗教或文化惯影响地图朝向。
• 朝鲜、日本:
• 受中国影响早期地图多“南上”,后期逐渐转向“北上”。
• 南半球(如毛利人、南美印第安人):
• 早期地图多为口头传承或符号式,方向性并不明确。
• 近现代:
• 随着“格林尼治经线”和国际标准化,全球逐渐统一为“北上南下”。



📌 总结一句话:

“上北下南”其实是近现代全球化、航海制图、殖民扩张、科学规范的产物。古代不同文明的地图朝向往往受宗教、权力象征、地理认知的影响,南上北下、东上西下等各种形态都存在。

如果你感兴趣,我可以给你找一些古地图的图片,你会直观感受到“上北”并不是理所当然。
jincyy

25-07-19 13:24

0
是啊,太热3分钟
深圳上江南

25-07-19 13:15

0
打车吧

别单车了

深圳上江南

25-07-19 13:13

0


杭州火车东站东广场

附近atour有好几家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