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原文】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以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译文】精神与身体合一,能够不分离吗?结聚精气而达致柔顺,能纯真得像婴儿吗?清除内心污垢,使之清澈如镜,能做到没有瑕疵吗?爱民治国,能不用智巧吗?外表感官常受刺激而开合,内心能保持守静状态吗?通彻晓悟一切,能顺应自然吗?让万物生长繁衍,生养而不据为己有,使之繁盛而不自炫其能,让其成长而不充当主宰,这就是最高的美德。
【解析】本章从修身写起,进而谈到治国的方略,提出“爱民治国,能无以智乎”的思想。
从本章可以看出,在春秋战国时期,士人们均特别注重从自身做起,培养美德,然后惠及天下。儒家便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论。当然各家的修身方法各自不同,儒家的修身是要求道德的自我完善,达到忘我境界,成为具有完美人格与高度道德情操的完人。而道家学说的修身主张抱一、静观、玄览,达到精神专一,忘掉一切杂念,使人德同于天德,以这样的心胸来“爱民治国”。
本章一开头连用六个设问句,这六个设问句所涉及的也正是有关修身治国方面的问题。它的顺序与儒家并无明显不同,前三问也是从自身的营魄抱一、专气致柔和涤除玄览做起,而后推而及之,要求在治国中做到“无以智”(不用智巧)、“为雌”守静及“无为而治”。修身的三个方面,是步步深入的,先做到魂魄合一的状态,进而化刚为柔,达到像婴儿一样柔顺和无杂念的清纯之质,而后还要进一步清除内心的污垢,使之清明如镜,没有一点瑕疵。
有人以此章的内容作为自我修炼与养身的方法,自然也是可行的。由此可知,儒道两家的修身内容虽然不同,但都要求忘我,大公无私。
本章提出的所谓“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这被认为是合于道的,是道家最高的道德准则。有了很高的道德水准,然后才能承担治理国家的重责。儒道两家均对国君以最高准则来要求。《中庸》二十章中提出:“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因此,儒道两家,修身路径虽不同,而所达到的目的却是一致的。
--------------------------------------------------------------------------
这半年以后都做得不好,
从今天起,
不再贴实盘持仓,
资金尚小意义不大。
可能会贴一下做得不错的个股BS点,
也不再参加实盘比赛了。
致虚极,守静笃。
先静下心来,专注交易,
默默地把自己的账户做好做大。
把外债先还上,
把生活过好。
战略上一边提升自己,一边积累本金。
龙飞虎前辈说过:
在熊市中,我没有什么钱的话,我会为了积累本金,去开网约车、送外卖,劳动最光荣,这个没什么问题,都是这么走过来的,拥有云淡风轻的现在,一定有忍辱负重的过去。等后面各方面稳定了再参加实盘比赛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