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只是我的修罗道场。后面布道还是讲国学,股票是修行的道具。——玄门里的博股!
[淘股吧]看到一篇闻少的文章,分享给大家,很好的讲述了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如果说反是道的运行规律的话,那么弱就是道的表现形式,道最终都会以柔弱的形式展现出来,而非大众追逐的刚强。弱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弱化自我的存在;二是柔弱胜刚强。
弱化自我的存在,是用道的先决条件,也是践行无为法的基础。不管是儒家的无恶,佛家的无我,还是道家的无为,其本质都是在践行无为法,都是从无的视角来应对这世间的万事万物。无比有高出了一个认知的维度,所以它能对有进行降维打击。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都会受制于既有的条件,都是在变化
中发展的。就像那海里的浪花,皆是缘起的产物,尽管形态变化万千,但其本质都是海水。透过每滴海水就能看清大海的全貌,这便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便是溯本逐源。溯本逐源就是一个不断破相的过程。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相非相,即见如来。这便是无为法的精髓所在。
想要践行无为法,先得弱化自我的存在,因为我就是这世间矛盾的源头。只要有我的存在,就会给事物下定义,贴标签,做评判。就会有认知的局限,哪怕是背道而驰,哪怕有极大的偏差,也依然会我行我素。这便是佛家说的我执。
反馈到交易里就是一味的主观做盘,总是自我感觉良好。即便是已经明显的走弱,即便是已经被淘汰出局,却依然还会心存幻想,期待极小概率的翻盘。这便是屁股决定脑袋的交易,这便是交易的我执。
想要跳出交易的我执干扰,先得打破自我的束缚,只有当我变得无关紧要的时候,才能打开上帝的视角,才能看清交易的真相。否则你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是你想要看到的。换句话说,人永远都不可能见到自己认知以外的事物。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凡夫不可语道,皆是这个道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你能看见山,你就在山之外。当你能看见河,你就在河之外。当你能看见妄念,你就在妄念之外。看见自己的妄念与本质的偏差,这就是觉。一个真正的觉者,早已超越了自我的束缚,融入了星辰大海。
再来说说弱的另一层含义:柔弱胜刚强。道的运行方式一定是以柔弱的形式来展现的,老子在《道德经》第七十八章里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水看似柔弱,却能穿石断金,无孔不入,以柔克刚。老子向来都主张守柔和不争,因为柔弱中蕴含着无限的生机,而刚强则易折。不争就是回避逞强,就是在顺势而为。
柔弱胜刚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就是要摆低自己的位置,回避为人处事的逞强。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交易亦是如此,作手同样要回避做盘的逞强,因为那是背道而驰,注定都会走向失败。交易的大忌莫过于弱者的逞强,结局往往都会悲惨万分。
在股市里,看着很强的股票通常都很难让人赚到钱,而能让人赚到钱的,往往又都看着不是很强。真正能让短线交易赚到钱的,是股票的韧性,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市场合力,典型代表就是市场的龙头股。而那些过于刚强的股票,反倒是很难让人赚到钱,典型代表就是市场的一字涨停板。这就是弱者道之用在交易里的投影。
柔弱胜刚强给我们带来的另一个启示,就是不要去硬扛阻力,而是要学水的变通,随物赋形,顺应自然。水无常形,遇方则方、遇圆则圆,遇冷结冰,遇热化气,始终顺应环境变化。这体现了道的自然无为:不强行干预,而是因势利导,遵循万物本然规律。
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里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认为水是这天底下最接近于道的事物,它滋养万物却从不与万物相争,它总是甘居卑下之地(低洼处),总是待在众人不愿待的地方。喻示了道无私无争、包容一切的品格。人应效法于水,谦卑处下,反而能成就自身。
交易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大众都在苦苦追寻股票的快速致富之道,却忘了在他萌生这一想法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背道而驰了。欲速则不达,过刚必会折,就是其交易的死穴所在。所以,那些追求快速致富的交易者,往往都会被市场率先淘汰出局。真正能在市场里留下来的,往往都是深谙用弱之道的交易者。这就是股谚慢就是快的由来。
交易的终极比拼,从来都不在市场的行情里,而在人性的博弈里。你要对抗的也从来都不是市场的行情,而是人性趋利避害的本能。这也就是为什么交易总是在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轮回里打转的根源所在。
当你以百米冲刺心态来做股票交易的时候,就必然会选择刚强;当你以马拉松心态来做股票交易的时候,就一定会选择柔弱。这就是弱者道之用在股票交易里的应用。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顺道而行,就会心想事成。背道而驰,就会渐行渐远。这就是交易成败的终极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