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时代,低吸玩法怎么变?我们团队的实战心得
大家好,我们团队一直专注“低吸”手法,以前主要靠判断市场情绪周期和抓龙头股,在核心票调整时买入。但这两年市场变了:真正的龙头变少、主升浪变短,大部分时间都在震荡和板块轮动。
简单说,以前那种靠游资主导、龙头带情绪的短线玩法弱化了,现在短线定价权很大一部分在量化资金手里。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在量化主导的新生态下,我们团队对低吸交易的一些新想法。
行情就三种,低吸策略各不同:
1. 增量大主线行情 (比如年初的DeepSeek):
特征:指数涨、大票也涨、个股高度打开。一年也就2-3次这种黄金机会,闭眼都知道该猛干。
主升浪低吸: 老方法大家都知道,比如板块分歧日、情绪冰点日低吸核心票。但现在有个新问题:好票经常买不到,一启动就加速顶板。
新对策:
主攻20cm/30cm套利:当10cm龙头都顶一字买不到时,转头做板块里的创业板(20cm)或北交所(30cm)票。它们弹性大、不容易被顶死,经常给分歧上车机会,甚至绿盘低吸机会。比如DeepSeek行情里的
每日互动、
并行科技。
拥抱大容量中军:没权限做20/30cm?别急!板块里的“中军”大票(像
拓维信息),因为成交额巨大(一天上百亿),也很难连续加速,往往走“分歧+反包”的路子,低吸机会多得很。
主升浪结束后的震荡期:
这时资金还在里面折腾,龙头在高位震荡,低位开始补涨。
补涨股:多是连续加速,适合追涨接力,不适合低吸。
龙头股高位震荡:这是低吸的黄金期!量化介入后,这种震荡时间往往更长,提供了更多反复做差价的机会(像之前
竞业达、
红宝丽、
杭钢股份那种走势)。核心是:只要板块还有热度,龙头量能没衰竭,高位分歧就是确定性较高的低吸点。
*新型“人气震荡股”:现在纯正龙头少了,很多高度股炒完就A杀。怎么办?找板块里题材正宗、成交活跃(堆量)、波动大(振幅高)的票(像
首都在线、
长盛轴承)。这些票成了量化的游乐场。策略:接力赚的是连续上涨的钱,低吸赚的是反复波动的差价钱。别太纠结它能涨多高多久,专注吃波动。
2. 存量小周期行情 (比如近期的化工):
特征:钱就那么多,打不开高度,板块快速轮动,震荡为主。市场越弱,量化越强! 我们的审美和选股思路必须跟着变。
核心思路:
避监管:监管对账户影响大。在存量市场,尽量别碰已经进监管或快进监管的票(像
国芳集团、
国光连锁),主力资金(尤其是量化)会绕着走。多关注没进监管的高标或人气股(像
安记食品)。
看“股性韧性”: 重点选那些**惯性反包、经常烂板但跌不下去的票(像去年的
大众交通、今年的红宝丽)。这种股性,本身就很适合低吸。量化也喜欢在这种有量、有波动的票里折腾。
“十六字口诀”应对震荡:对于这种有基本面支撑、持续放量、维持高振幅(比如日均10-15%)的人气股(红宝丽、长盛轴承是典型),在趋势没破位前:大跌大买、小跌小买、不跌不买,大涨清仓。如果是小周期主升(像红宝丽15号启动),可以格局拿一拿;如果是纯震荡,做隔日差价,别恋战。
3. 无主线快速轮动行情:
特征:热点散乱,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持续性差。
策略 - 弹性票套利:这种环境最难做,机会小,要求高。可以尝试做板块内有辨识度的20cm弹性票(像消费里的
品渥食品)。
怎么做?
结合技术与情绪: 找箱体底部支撑(技术买点)+ 观察板块龙头动向(情绪买点)。比如:
龙头(国芳)强势反包时,弹性票可能跟风(品渥16号)。
龙头深水区有资金捞、板块预期未死时,弹性票跌到箱底也可低吸(品渥18号)。
注意风险:在板块退潮期(像国芳连续跌停后),这种套利预期要放很低,容易失败(品渥23号)。
总结一下我们的低吸策略优先级
1. 首选:增量大主线行情。主升浪低吸核心/弹性票,主升结束做龙头或人气股的宽幅震荡差价。一年就几次,抓住就猛干。
2. 重点参与:存量小周期行情中的独立量化人气股、找题材好、成交活、波动大、股性韧的票(如红宝丽、长盛轴承模式),用“十六字口诀”吃差价。
3. 可做可不做:无主线轮动中的弹性票套利。 难度最大,机会最小,需要精准结合技术位和板块情绪,对盘感要求高。
核心转变: 量化时代,低吸的核心从单纯“买龙头调整”,转向了寻找有量(成交活跃)、有波(振幅够大)、有韧性(股性好)的“战场”,利用量化和市场情绪共同制造的波动来反复套利。理解并适应这个新生态,是做好低吸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