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模式都没有一劳永逸,其战略逻辑在不断流变,战术逻辑变化频率更高,一年一变,年年不同,因为战术没总结到位被淘汰的人很少,但因为战略逻辑被淘汰了的高手数不胜数。
而如今st模式和龙头模式再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st在21—24年有一个核心战略逻辑—“重整”。模式有生命周期,战略逻辑自然也是如此。我以从自身为尺度分析,大致如下:
21年发酵期—22年爆发期—23年平稳期—24年衰退—25年新逻辑发酵期个人主(观性较强,如有不同、是因为咱俩不是同一个人)
st在2024年没有拉垮,要感谢10月启动的小牛市。但这仍无法掩盖老逻辑的衰退问题,曾经高收益的日子也不会再重现了。不过今年5月份、重组新规的落地让我察觉到新机遇的到来。我认为2025年大概率是一个战略逻辑流变的节点。
重组逻辑从2017年到现在完全是哑火状态,可在2017年之前它一直是st板块的核心战略逻辑。目前它正有卷土重来之势,你如果在这个时候介入st,有很高的概率切中了新老战略逻辑交替的节点,并且、在新的逻辑层面上,大家都是同一起跑线。
现阶段市场重组逻辑大热,重整逻辑暂时受到压制,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很可能形成双逻辑并行的运作方式,无非是重组为主、重整为辅,还是重整为主、重组为辅。不过在某种外力的影响下,一方取代另一方也不无可能,例如政策一旦掉头,一种逻辑就荡然无存了。
话说回来,如果你想追求百分之百的确定性,恐怕需要修正下自己的思维方式。金融市场只讲概率,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断重复博弈高概率的事情,如此气运之神才会站在我们这一方。
再说龙头股,我认为龙头股已在新老战略逻辑交替的节点上。还是以从自身为尺度分析,大致如下:
17/18年发酵期—19年爆发期—20年上半年平稳期、下半年衰退期—21年混沌期—22/23年回升期—24/25新逻辑发酵期 (个人主观性比较强,如有不同、是因为咱俩不是同一个人)
龙头股分类如下
高度类龙头:伪模式数板战法—衰退为套利模式,极少情况下、叠加某种属性会成为强势股。
趋势连板类龙头:
东方通信为代表—流变为趋势类容量龙头,无连续涨停特征,
常山北明为代表。
新诞生的量化类龙头:
大众交通为代表
现阶段是趋势类容量龙头为主,量化类龙头为辅。
最后的最后、我借用丘吉尔来做结尾吧:
这不是终点,这甚至不是终点的起点,这只是起点的终点。
抄龙师的语录
有很多很好的感触、学的东西 我就抄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