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盯着恒宝、安妮、宝莫的K线图发呆,突然想通了:自己亏亏赚赚这么久,不是技术不行,是没熬过“人性这关”。作为还在市场摸爬的散户,把这些天反思记下来,提醒自己别再犯傻。
一、“等得起”比“抓得住”更重要
以前总怕错过机会,恒宝早盘冲高就追,安妮跌了两个点就抄底,宝莫横盘时总觉得“该动了”,结果忙得像陀螺,账户却原地打转。直到这次恒宝涨停前,看着它横盘8天,每天换手率不到3%,突然懂了:机会是等出来的,不是抢出来的。
就像恒宝,前8天每天波动就2个点,我要是耐不住性子换了票,根本吃不到后面的涨停。现在给自己定了规矩:每天开盘先列“符合模式的票”(比如恒宝这种“主线+低换手横盘”),不符合的坚决不碰,哪怕看着别人的票涨停也不眼红。交易不是“菜市场抢菜”,蹲守自己看得懂的机会,比乱买10只票靠谱。
二、“割得狠”才能活得久
想起上次买安妮,跌到9.4元时犹豫了——“再等等,说不定反弹”,结果跌到8.8元,亏了6%才割,心疼了好几天。后来才明白:止损不是认输,是给账户“止血”。
现在不管买恒宝还是宝莫,下单前先算好止损位(一般5%),比如16元买恒宝,15.2元就设好条件单,到点自动卖,哪怕卖完它涨了也不后悔。散户最容易犯的错,就是把“小亏”熬成“深套”,就像手上扎了刺,早拔早好,拖着只会发炎。这几天看安妮的龙虎榜,机构净卖出1500万,要是没设止损,现在怕是要哭晕在屏幕前。
三、“少看盘”反而更清醒
以前开盘就盯盘,恒宝涨1分钱心跳加速,跌2分钱手心冒汗,收盘累得像打了场架,决策全靠情绪。这礼拜试着每天只看三次盘:9:30-10:00看开盘,11:30看上午收盘,15:00看全天结果,中间该干嘛干嘛,反而思路清晰了。
就像宝莫,前几天天天看,总觉得“快涨了”,忍不住买了点,结果越跌越慌。这礼拜少看盘,反而发现它的资金天天净流出,行业排名也靠后,根本不值得碰,果断割了。原来短期波动都是“噪音”,盯着日线图看趋势,比盯分时图瞎折腾靠谱多了——散户的精力有限,别被盘面的“小波动”牵着走。
四、“认栽”比“较劲”更聪明
买安妮时,总幻想“卖在10.5元”,结果冲到10.2元就回落,利润回吐了一半,气得拍桌子。现在想通了:交易哪有完美的?能赚点就不错了。
这次恒宝涨停,我在18.5元卖了一半,没卖到19.15元的顶点,换以前肯定懊恼,现在反而踏实——剩下的一半吃到涨停,已经比多数人强了。散户总跟“最高点”较劲,结果要么卖飞了骂自己,要么没卖跌了拍大腿,其实没必要。承认自己“猜不准顶底”,赚自己看得懂的那部分,反而睡得香。
五、“盘外功”比“盘中忙”管用
以前开盘前5分钟才打开软件,收盘就关电脑,结果买恒宝时都不知道它有“
数字人 民币”概念,买安妮时没看龙虎榜的机构卖出,纯瞎买。这礼拜逼着自己每天花1小时做“盘外功”:看政策新闻(比如数字人民币的
新动向 ),翻龙虎榜(看恒宝的主力是谁),写交易日记(记安妮的操作错在哪),突然发现好多机会和风险,盘外早就写明白了。
比如安妮,盘外看它近5天资金净流出5.8亿,就该知道分歧大,不能重仓;宝莫业绩虽增,但行业排名靠后,盘外数据一看就懂,根本不该碰。散户总觉得“盘外没用”,其实盘内的涨跌,早就被盘外的消息和资金定好了调。
写给自己:交易是场是对抗自己的本能
现在再看恒宝的涨停、安妮的波动、宝莫的下跌,心里踏实多了。原来散户想活下来,不用学太多技巧,能做到“等得起、割得狠、少看盘、做足盘外功”,就超过了90%的人。
交易不是比谁聪明,是比谁能管住自己。以后每笔交易前,都要问问自己:这是我等的机会吗?止损设好了吗?盘外功课做足了吗?不求赚大钱,先求不亏傻,慢慢熬,总能摸到点门道。
(要是哪天又犯浑,就翻出来看看——散户的敌人,从来不是市场,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