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钢联(sz300226)$ 上海钢联与稳定币、RWA(现实世界资产)及 RDA(真实数据资产)的业务关联度呈现深度融合的态势,其核心优势在于大宗商品数据资源与
区块链技术的结合,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维度:
一、稳定币业务:从数据支持到直接发行的跨越
上海钢联通过数据资产化直接参与稳定币发行,形成「数据封装 - 稳定币锚定 - 跨境结算」的闭环。其与
浦发银行合作推出的STEEL-CNY 稳定币,锚定钢材贸易数据封装的 RDA(真实数据资产),直接取代传统的新加坡普氏能源定价体系。该稳定币已在长三角跨境数据资产化试点中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结算,买方支付后智能合约自动分账给钢贸商、物流方及交易所,每笔交易抽佣 0.15%,预计年利润超 9 亿元。这一模式验证了上海钢联的数据定价权—— 其全球领先的钢材价格数据库为稳定币提供实时基准,确保锚定机制的可靠性,同时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跨境支付的高效清算,绕开美元结算体系。
此外,上海钢联的数据资产入表规模在 2024 年 Q3 已达 8300 万元,预计 2025 年突破 5 亿元,为稳定币发行提供了充足的底层资产储备。这种「数据即资产」的模式,使上海钢联从传统数据服务商升级为稳定币生态的核心构建者。
二、RWA 业务:资产通证化的实践者与推动者
上海钢联在 RWA 领域的布局已从理论探索进入实体资产上链的实质性操作。其子公司钢联国际于 2025 年 6 月在香港完成全球首个钢铁贸易企业 RWA 上市挂牌,将钢材贸易应收账款、库存收益权等实体资产转化为可交易的链上数字资产9。传统钢贸商依赖信用证抵押融资周期长达 30-90 天,而 RWA 通过智能合约实现资产实时确权与流转,资金回笼效率提升 70%。这一实践不仅激活了钢铁供应链的流动性,更通过香港金管局的 RWA 合规框架,链接全球资本,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上海钢联的数据风控能力是其 RWA 业务的关键壁垒。例如,其独创的「现货 + 期货套保体系」帮助客户锁定采购成本,应对价格波动,而基于区块链的溯源系统确保资产真实性,降低投资者风险。此外,上海钢联在 2025 年 4 月收购木联数据,进一步整合木材领域数据资源,为未来扩展 RWA 场景(如林业资产通证化)奠定基础。
三、RDA 业务:数据资产化的技术底座与价值放大器
RDA(真实数据资产)是上海数交所提出的「实数融合」范式,强调数据对实体资产的校验与价值提升。上海钢联作为数据封装与确权的核心参与者,通过以下路径深度融入 RDA 生态:
技术基建:构建联盟区块链平台,结合
数字水印技术建立
数据确权与溯源体系,确保大宗商品数据全生命周期的透明性和所有权数字化。这一技术直接服务于 RDA 的数据可信性需求,例如钢材贸易数据封装为 RDA 后,可作为稳定币发行的底层资产。
场景落地:在「STEEL-CNY」稳定币发行中,上海钢联将钢材交易量、价格波动等数据封装为 RDA,形成「数据资产 - 稳定币 - 跨境支付」的价值闭环。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数据资产的流动性,更通过智能合约实现交易分账、风险定价等功能,使数据从资源转化为可交易的金融资产。
生态协同:上海钢联投资设立大模型公司,研发行业垂直 AI 模型,结合区块链技术提升 RDA 的动态估值能力。例如,通过 AI 分析钢材库存、运输数据,实时调整 RDA 的价值评估,为 RWA 和稳定币提供更精准的定价依据。
四、战略协同:数据、技术与金融的三角闭环
上海钢联的业务关联度体现为数据 - 技术 - 金融的深度协同:
数据层:覆盖全球的大宗商品数据库(如钢材、能源、
农产品)为稳定币、RWA、RDA 提供基准和校验。
技术层:区块链(联盟链 + 智能合约)、AI 大模型、数字水印等技术构建资产数字化的基础设施。
金融层:通过参股金控公司、与银行合作发行稳定币、推动 RWA 上市等,打通从数据资产到金融产品的转化路径。
这种协同效应使上海钢联在争夺国际定价权中占据战略优势。例如,「STEEL-CNY」稳定币已覆盖中国 30% 铁矿石进口量的定价结算,在东南亚钢贸结算中的渗透率达 15%,逐步挑战普氏能源的传统地位。同时,上海钢联的数据资产跨境流通通过「沪港协同体系」实现,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数字基础设施。
五、风险与挑战
尽管业务关联度高,上海钢联仍需应对以下挑战:
监管合规:境内数据资产跨境流通细则尚未完全明确,需与香港《稳定币条例》等监管框架形成协同。
技术安全:区块链智能合约需通过第三方审计,确保抗攻击能力和数据不可篡改性。
市场接受度:RDA 和稳定币的跨境应用需获得国际钢贸商的广泛认可,目前东南亚市场渗透率仅 15%,仍有较大拓展空间。
综上,上海钢联凭借数据垄断性、技术前瞻性和金融场景落地能力,在稳定币、RWA、RDA 三大领域形成不可替代的业务关联。其战略本质是通过数字化重构大宗商品产业链,从
信息服务商升级为全球大宗商品数字金融基础设施的构建者,这一转型将深刻影响行业竞争格局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以上收集整理的相关观点仅供讨论,不形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