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一文看懂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全景,谁将成为下一个 “宁王”?

25-07-14 16:33 151次浏览
凤凰大阳丰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卧龙电驱(sh600580)$

人形机器人 产业链环环相扣,上游核心零部件供应奠定基础,中游机器人本体制造实现技术集成与创新,下游应用场景落地检验效能并反哺技术升级,共同驱动人形机器人技术发展与商业化进程,以下是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详细梳理:

一、产业链整体结构

上游 :核心零部件与基础软件供应,涵盖电机、减速器传感器、控制器、芯片等,其技术与质量决定人形机器人性能。

中游 :机器人本体研发设计、组装、测试及系统集成,整合上游零部件,打造完整机器人产品。

下游 :应用场景丰富,包括工业制造、仓储物流、家庭服务、医疗康养等多领域,应用拓展推动上游和中游技术迭代。

二、上游核心零部件

减速器 :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关键,如谐波 减速器、行星减速器。绿的谐波 为国内龙头,三次谐波技术突破专利壁垒,精度国际领先,成本较进口低 40%,适配人形机器人小臂、手腕等关节,与特斯拉优必选 合作紧密;双环传动中大力德国茂股份 等企业也在该领域布局。

伺服系统 / 电机 :实现机器人运动的核心,提供动力与精准控制。步科股份鸣志电器江苏雷利昊志机电 等企业中,鸣志电器步进电机精度达 0.9 度,占据全球相当份额。

传感器 :机器人感知外部环境关键,包含视觉、力矩、触觉等类型。柯力传感 为国内较大应变式传感器生产商,产品应用于机器人力学、触觉感知;汉威科技福莱新材 等企业聚焦柔性传感器和电子皮肤。

芯片 :机器人 “大脑” 核心,负责数据处理与智能决策,相关企业有英伟达 、华为、寒武纪瑞芯微 等。

丝杠 :执行器核心部件,转化直线运动。北特科技贝斯特恒立液压震裕科技 等企业投身其中。

灵巧手 :末端执行关键部件,实现复杂抓取和拟人化操作。兆威机电 、鸣志电器等企业致力于此。

控制器 :协调机器人各部分运行,如同 “指挥官”。汇川技术 伺服系统技术与市场竞争力强,永磁同步电机效率达 97%,配套特斯拉 Optimus;仙工智能等企业也在竞争。

三、中游机器人本体制造

优必选 :工业人形机器人 Walker S 收到车企超 500 台意向订单,预计 2025 年 Q2 具备规模化交付条件,研发、生产与应用经验丰富。

特斯拉(Optimus) :人形机器人预计 2025 年量产数千台,2026 年产能 5 - 10 万台,2027 年达 50 - 100 万台,品牌、技术、资金优势突出。

智元机器人 :2025 年 1 月 6 日量产第 1000 台通用具身机器人,技术与量产不断突破。

其他本体制造商 :小米(CyberOne)、傅利叶智能(GR - 1)、宇树科技(H1)等各具优势,在人形机器人市场崭露头角。

四、下游应用场景

工业制造 :承担复杂装配、检测、搬运等工作,提升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推动智能化、自动化发展。

仓储物流 :完成物流搬运、包装环节货物搬运与分类,适应高强度重复工作,提升运作效率与管理水平。

家庭服务 :提供家务劳动、陪伴照顾、教育辅导等服务,提升生活品质与便利性。

医疗服务 :在手术辅助、康复训练等领域,凭借高精度与稳定性,辅助医生手术,提供个性化康复方案,相关企业有埃夫特亿嘉和 等。

教育培训 :用于教学演示、应急救援培训,辅助教学,提升学兴趣与参与度,提供模拟场景与实操工具。

公共服务 :在商业导览、家政服务、智能安防等领域能够彰显高效、便捷的服务特性,有助于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以及效率,同时还能增强城市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五、产业链技术壁垒与投资机会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技术壁垒高,尤其是核心零部件供给,三大核心零部件(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成本占比约 70%,高成本制约广泛应用。随着技术进步和国产化推进,产业链有望在降本增效上突破。灵巧手价值量占比超 30%,预计 2030 年市场规模达 450 亿元,出货量增加将释放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投资聚焦技术高壁垒核心零部件企业、具场景落地能力本体制造商及掌握 AI 算法科技巨头。

六、产业链区域分布

科技中心城市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科研资源、科技人才与创新氛围优势,围绕控制、感知等领域成智能化核心。

长三角、珠三角 :制造业基础强大,产业配套与供应链完备,有望在零部件制造、机器人组装等细分领域形成集群。

长江沿岸及津冀鲁地区 :承接产业转移,利用产业基础与区位优势,推动智能制造,承担生产制造、产业配套任务。

其他地区 :加快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结合资源优势,提供生产原材料并探索特色领域场景化落地应用,如农业、矿业等。

七、产业链协同发展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协同发展推动技术创新,为各行业提供高效智能解决方案。智能汽车 产业链布局为人形机器人带来机遇,感知、决策、执行等领域技术经验可迁移,如智能汽车传感器技术、自动驾驶算法、动力系统经验助力人形机器人环境感知、行动决策、动力驱动优化,促进其技术发展。

八、未来展望

随 AI 技术进步与全球市场规模扩展,人形机器人产业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测算,2024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 10.17 亿美元,预计 2030 年达 150 亿美元,CAGR 超 56%。2040 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有望达 3 万亿元,其中工业领域近 2.3 万亿元,商业服务领域超 5000 亿元,家庭生活领域接近 1700 亿元。在政策、技术、市场需求推动下,人形机器人应用将拓展,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完整,各环节企业有望受益,未来或诞生具有行业重大影响力的企业。
打开淘股吧APP
2
评论(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