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阐述了我入市的一个小插曲,这里简要叙述下我和大A的前缘,大概是两年前买了一本《零基础学炒股从入门到精通》随便翻了翻,都忘的差不多了,K线都不知道是啥。
去年7、8月学了些基础知识,
同花顺 学投资新手课程过了一遍,知道了K线的基础知识,实体,上影、下影以及一些形态,均线、成交量,不过这两个倒是没怎么关注,毕竟太简单了,在看到关于止损方法的介绍时,一个叫指标止损的方法引起了我的注意,通过查阅 我知道了居然还有指标这种东西。
嘿!瞧,那个MACD一金叉就涨 ,一死叉就跌,二重顶背离 、三重底背离,三朵金花涨停战法……然后便陷入到了技术分析的漩涡中之中,MACD,KDJ,RSI,BOLL…杂七杂八的全都学了个遍,眼花缭乱的技术指标,花花绿绿的K线,闪烁变换的数字,关上灯,感觉股票就是这样,在复杂的指标变化中寻找规律。
直到九月初,挺可笑的,作为一名骨灰级小说迷,当时就在上兴趣使然,搜关于股票的小说,但正是这一不经意间的行为,把刚学半月技术指标的我又拉了出去,那本小说将我带到了一个新的、更全面的视角看待这个市场……直到现在,我依然认为其中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第一笔交易前几天,我刷完了那本小说,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保持谨慎,小心再小心,同时也在和其他书友的交流中慢慢的积累了一些认知,也算一种幸运吧,避免了完全无知的进入这个市场。
接着第二笔交易,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点,也是第一次。
我与大A:第一个涨停
2024年10月15上午10点多,我在卖出正平后又开始在市场中寻找机会,当时主要只看几样东西,大盘走势、涨速榜、大于7%快涨停的股票、持仓个股的走势,当时看到济南高新(现
济高发展 )快速拉升,跟昨天一样的操作,回调一点追涨进(昨天转了1000进账户),买了后就精神紧绷、焦急的时刻盯住盘面,当看到马上跌下去后就有些失望了,好一会都在绕着均线横盘震荡,还隐隐有些下行的样子,很快麻木无聊于是就去玩游戏了,想着眼不见心不烦,爱咋地咋地吧!大不了明天再卖掉不玩了,下午开盘也是随便瞄了几眼就没再关注了,直到打完一局游戏再看,涨…涨停了?瞬间就兴奋的跳了起来,手舞足蹈,甚至那一瞬间 ,我有了一个古怪的念头,难道我打游戏股票就会涨停?兴奋过后,我就去找这个票涨停的原因是什么,希望下次也能根据相似的因素再抓涨停。第二天一开盘小高开,冲高5个多点,有点拐头,怕利润得而复失的我赶快就卖了。
小结:很显然,以现在的视角来看,这次交易是十成的运气,一点实力都没有靠,属于“新手保护期”
BUFF加成,但也是能总结一些东西的,比如“看到涨停后会去找导致涨停的原因,希望相似的因素复制下一次也能涨停”,这就是人对确定性的需求,有需求就有供给,就有CYL收割,或许也是为什么柚子特别是大柚子介入的票会有那么多跟风散户的原因,由权威崇拜(砖家,大佬,股神)带来的确定性,相比于相信自己,还是相信更“专业”的人好些,这样安慰自己。却不知,股市的本质就是生态链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游戏”,永远是高一级的资本完成对下一级韭菜的收割,如果虾米都没了,小鱼吃什么?小鱼饿死了,大鱼就只能互相收割,没有人玩,股市也没有生机了,这样的结果会是那些人想看到的吗?就说到这…主要就一句话:你的需求造就了你被收割的必然,市场没有神,最后还活着的人自然就成了“神”。
另外,从上图可以看到,我后面又介入了几次这只标的,也说明了一个规律,资金对做过的品种有记忆性,特别是赚了米的,也叫辨识度吧。
永远敬畏市场,感恩市场,顺应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