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新开了家面包店,个把月前新开张人多,今天路过没啥人就去逛了下,4*4*15左右的乳酪条8块多,20多公分长的芝士面包加香肠12块多,送一个老婆饼,不算便宜,但我已经看上了个雪媚娘,准备下次去买。
年初刚到郑州,住的附近有家布吉还是啥的连锁面包店,去拿了2个甜甜圈2个乳酪蛋挞,应该是40多块接近50块,再也没去过了。
两者相比,是前者更便宜让我有下次继续去买的冲动吗?80%不是,因为两者的货品几乎不重复。
前者货柜里有价格,有价格是驱使我有下次还去的第一要素。
想起来之前看到说路边小摊有醒目价格的摊位比没有价格提示的摊位生意要好30%以上。
有的摊位卖的东西不止一种,但只要有一种货品的价格提示醒目,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人有比价心理,不止在同种货物之间比价,不同货物之间也可以比价,形成于惯和比对。
1颗鸡蛋3毛、4毛、5毛,如果这家1颗鸡蛋价格8毛、1块,那说明他家的其他货品也要比其他贵很多,不要求品质的,就不用去他家买
苹果橘子梨了。
相互比价,相互筛选。
很多骗局都有1个或多个明显漏洞,也是一种价格提示,不够纯粹的大sx,不会入局,也省了布局黑手很大的精力。
生活中,我打碎了一个茶杯,受到了远高于应受惩罚的惩罚,那我或许会变得更少犯错但谨小慎微,或许会变得更多犯错但与你何干,这类似“打碎了一个茶杯”的小错,也是一种价格提示,互相筛选。
我与世界,也有这种那种的价格提示,也有各种比价,我筛选世界,世界筛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