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
《我们误解了自己》
(周国平对话济群法师)
西方崇尚理性,但理性是通过思维认识世界,思维又是建立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而有限不能认识无限,所以康德看到了理性的局限性。
佛教既重视理性,更重视纯净的直觉。在信解行证的修学常道中,不仅有属于理性的闻思部分,还有超越理性的止观实践。唯有证悟心的本质,人类才有能力认识自己,遍知一切,因为心的本质就是世界的本质
最近十几年,炒个小屁股,学这学那,看东看西。理性分析多了,灵感么得了。灵感从灵台来,灵台失灵了,心灵心灵 心不灵了。
肿么办尼。。念天地之悠悠,擦擦心吧。把心擦干净,灵台清明,灵光自现。
小白就是小白,心里装再多还是小白,反而暗淡无光,有点小灰小黑。
把心擦擦干净,忘掉这个那个,佛教所谓“止观”,止是静,平静,定。定生慧,慧就是
大智慧 了,大智慧的范围广,包括但不限于所谓理性分析出的这些那些,还隐约时不时出现所谓“灵光一现”之类的下意识,潜意识,而且事后看非常正确的东西。这就是佛教讲求的“直觉”了。直觉很广泛,心的潜能很无限。如果理性是个地球,直觉就应该是宇宙了。哪个大?
说到这里发生一个疑问,佛教有没有所求?这个“求”就是带不带功利性?约等于 人想成佛 带不带功利性?这个疑问回答不了,可能也没答案,算了。忘了吧。
说回小白,本来就是小白。小白被理性的条条框框限制住之后,变成方小白了。方的东西就死板了,就有限了。世界无限,有限要被打破。所谓“心障”大抵如此。小白擦掉限制,变成大白。大白多好,太阳就像个大白,温暖,充满能量,生机无限。
所以说,忘掉一切吧。这样的话,“我”就不存在了。
大家不是想顺应市场吗?忘掉那个不顺应市场的我,只有市场没有我,不就顺应了。还有很多,比如说那个反向指标的我,那个二选一选错的我,等等。这一个个都只是过去的特定时间刻度上的那个我,但时间刻度是无限的,每分每秒或者继续细分都在变化,这些又联系到易经里的“变易”原则了,打住。忘掉
时间刻度20250611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