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近期部署的“
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及工业智能体深化应用政策,对入选陕西省“2025年度先进级智能工厂拟认定名单”的
陕鼓动力 “大型动力装备
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以下简称“示范工厂”)具有多重战略利好,具体影响分析如下:
🔧 一、政策核心方向与示范工厂的契合性深化场景应用牵引
工信部强调以“场景应用为牵引”,推动AI在研发设计、生产控制、故障诊断等环节深度融合137。陕鼓示范工厂已布局
智能检测 (如AI视觉检测系统替代90%人工质检)、设备预测性维护、远程诊断平台等场景14,政策将进一步加速其成熟技术向全行业推广,并可能获得工信部典型应用案例的专项资源支持35。
行业大模型与专用芯片支持
政策明确重点发展“行业大模型”及专用算力芯片(如ASIC)59。陕鼓在透平机组、压缩机等装备的智能运维中积累了大量工业数据,可借此契机联合科研机构开发垂直领域大模型(如“陕鼓工业故障诊断模型”),并通过专用芯片降低算力成本,提升本地化部署效率9。
⚙️ 二、政策赋能示范工厂的关键领域技术攻坚与标准制定话语权提升
政策推动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如《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17。示范工厂凭借其在“三码合一”物码追溯、智能CRM平台等实践46,可参与制定工业知识图谱、智能工厂评估等行业标准,强化行业标杆地位。
针对国产芯片短板,政策鼓励专用芯片研发9。陕鼓可联合陕西半导体企业(如三星西安、
华天科技 )开发适用于动力装备控制的
边缘计算芯片,降低对进口GPU的依赖。
资源倾斜与生态协同强化
工信部将加大对“灯塔工厂”、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的资金及政策支持37。示范工厂作为陕西省首批先进级智能工厂,有望获得省级配套资金及绿色审批通道,加速二期智能化扩建(如
5G全连接工厂)。
政策要求构建“产学研用”联合体57。陕鼓可借势深化与西安交大、西北工业大学等在工业
大数据算法、
机器人 控制等领域的合作,并牵头组建陕西省
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创新联盟。
产业链韧性建设
政策强调“智慧供应链”建设7。陕鼓已通过透明化履约系统优化供应链,未来可进一步整合区域中小供应商(如宝鸡机床、汉中零部件企业)接入
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产能协同与风险预警,响应陕西省“万亿级装备制造集群”战略8。
📊 三、区域战略叠加效应陕西省正全力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万亿级集群”建设,明确支持西安打造“
先进制造 业强市”68。示范工厂作为陕西高端装备标杆,将受益于多重区域红利:
项目申报优先级提升:省级先进工厂认定使其在申报工信部“人工智能赋能
新型工业化专项行动”时更具竞争力38。
本地化应用场景开放:陕西鼓励省内企业优先采购本地智造解决方案68。陕鼓的智能空分机组、远程诊断平台可快速在省内冶金、化工企业推广,形成内循环样板。
人才与基础设施保障:西安获批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将加码5G工业专网、智算中心建设8,为示范工厂提供低时延网络和高性能算力支撑。
💎 四、潜在挑战与应对建议中小企业协同门槛
政策指出中小企业因“缺钱缺人缺技术”对AI应用观望5。示范工厂需输出轻量化解决方案(如低代码MES模块),降低产业链配套企业转型成本。
数据安全与伦理合规
工业大模型需符合“人机对齐”原则9。建议引入
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脱敏共享,并参与工信部《人工智能法案》地方试点,建立工业数据伦理审查机制。
短期投入压力
智能化改造可能增加负债率(陕鼓2015—2022年资产负债率因转型投入上升)4。需利用政策专项基金(如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优化融资结构9。
📈 政策对示范工厂的直接影响总结影响维度具体表现政策支持措施技术升级行业大模型开发、专用芯片应用、标准制定参与工信部加强行业大模型研发布局;地方专项基金支持技术攻坚资源获取申报国家级项目优先级提升;省级配套资金倾斜陕西省“万亿级装备制造集群”战略;工信部典型应用案例支持产业链整合牵头组建区域创新联盟;整合区域供应商政策鼓励产学研合作;支持龙头企业打造标杆区域协同本地化场景开放;基础设施共享西安国家制造业技术改造试点;5G工业专网建设挑战应对降低协同企业转型门槛;数据安全合规中小企业“智改数转”专项行动;人工智能安全监管框架建立
💎 结论:从“示范试点”迈向“产业枢纽”工信部“人工智能+制造”行动为陕鼓示范工厂提供了政策跳板:短期可借力资源倾斜加速技术迭代与场景扩容,中期通过标准制定与生态联盟掌握行业话语权,长期则深度融入陕西省高端装备全球竞争力布局。若成功打通“技术-场景-产业链”闭环,该工厂有望从省级标杆升级为国家级工业智能体核心节点,并为
中国动力 装备“弯道超车”提供范式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