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睦股份:即将爆发的华为鸿蒙电脑核心龙头
冲浪作手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一、技术面良好:
1、放量突破30日线/60日线后,标准的缩量回踩60日线;2、周五受大盘拖累收带上影线的仙人指路K线;3、底部筹码峰聚集,主力吸筹充分,随时爆发主升浪;
二、个股地位:1、粉末冶金龙头;2、全球唯一一家粉未冶金压制成形与金属注射成形产业企业;3、华为终端核心供应商;三、事件催化:1、5月19日14:30,华为官宣将正式发布备受瞩目的首款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电脑。东睦股份 作为华为的核心供应商,目前已配备5条折叠机铰链模组生产线,是华为柔性屏手机转轴 MIM 精密结构件的主力供应商,占据华为铰链组件绝大部分份额。我们从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可以看到MIM业务是市场地位与强劲的增长势头!根据第一季度报告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实现 14.50 亿元,其中MIM 主营业务收入 6.34 亿元,同比增长约 65.86%,其中折叠机铰链为公司 MIM 技术平台的重要增长极。下图中清晰可见华为这款划时代意义的电脑为折叠屏,那么作为华为转轴 MIM 精密结构件的主力供应商,相较于手机产品,单台折叠屏电脑的结构件屋里尺寸更大,用料更多,其产值将翻数倍,东睦股份必然持续受益,MIM业务收入和利润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深夜官宣!A股并购重组迎历史性变革!5月16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一口气推出四项“首次”创新政策:简易审核程序、分期支付机制、私募反向挂钩、锁定期优化。这被市场称为“史诗级松绑”,瞬间点燃资本市场热情。东睦股份正好踏上风口,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并购!详见公司5月9日公告《东睦股份关于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的进展公告》,公司及相关各方正在全面推进本次交易相关工作。若此次收购成功,上海富驰将成为东睦股份全资子公司,进一步深化MIM业务布局。四、业务分析1、MIM业务:折叠屏手机驱动高增长随着折叠屏手机市场快速发展,加之本次华为即将发布的首款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折叠屏电脑,MIM工艺在铰链等关键部件中的应用渗透率不断提升。东睦股份作为华为等头部客户的核心供应商,目前已配备5条折叠机铰链模组生产线,实现从折叠机MIM零件向“MIM零件+模组”模式转变。2024年,公司战略性布局钛合金MIM粉末原料技术,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根据IDC预测,到2027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规模将达到1500万台,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东睦股份有望持续受益于行业增长,MIM业务收入和利润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机器人 业务:轴向磁通电机布局前景广阔在机器人领域,东睦股份凭借轴向磁通电机技术布局抢占先机。轴向磁通电机相比传统径向磁场电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扭矩密度高等优势,高度契合机器人尤其是人形机器人对关节电机的需求。公司通过与小象电动合作,不仅获得先进技术,还在宁波工厂筹备电机装配线,为量产做准备。随着机器人市场需求爆发,特别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加快,东睦股份机器人业务有望实现快速增长,成为公司未来重要的利润支柱。3、P&S和SMC业务:传统与新兴领域协同发展 P&S业务作为公司传统优势业务,主要服务于汽车行业中高端客户。2024年上半年,P&S业务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1.11亿元,同比增长26.69%,其中汽车零件销售占比75.72%,达到8.41亿元,同比增长28.42%。随着汽车行业向智能化、轻量化发展,对粉末冶金零件需求持续增长,P&S业务将保持稳定增长。SMC业务聚焦新能源行业,在光伏领域销售收入占比达35.94%,第二季度单季收入2.76亿元创历史新高,在芯片电感和服务器电源软磁材料领域也取得显著进展,销售收入达5229万元。未来,随着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SMC业务有望迎来新的增长高峰。五、业绩新高1、业绩大幅增长,创历史新高根据东睦股份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去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为3.8亿元至4.1亿元,同比增长92%至107%;预计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三大新材料技术平台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创历史新高,且预计MIM新材料技术平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85%。根据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实现 14.50 亿元,其中 P&S 主营业务收入 6.26 亿元,同比增长约 17.80%;SMC 主营业务收入 1.90 亿元,同比增长约 5.68%;MIM 主营业务收入 6.34 亿元,同比增长约 65.86%,其中折叠机铰链为公司 MIM 技术平台的重要增长极。报告期内,公司发放 2024年度年终奖约 2,165 万元。2、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提升主要源于产品结构优化,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增加。在MIM业务中,随着折叠屏手机市场发展,公司作为核心供应商,高精度铰链模组等高附加值产品收入增长显著;P&S业务中,汽车行业中高端客户订单增加,产品定价和利润空间提升;SMC业务在新能源领域不断拓展,虽整体营收有波动,但在光伏领域单季收入创新高,芯片电感和服务器电源软磁材料领域销售收入增长,也推动了盈利水平提升。同时,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成本,进一步提高了毛利率和净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