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这个月,炒股就四年了,目前账户还不稳定。视92科比为我的老师,龙头补涨切换,最终选择了做龙头,因为发现交易唯有核心才是不变的,每一个题材都有核心,补涨即使是开盘的秒板第二天也不一定有好的溢价。在2025年元月份确定只做核心,之前也做过首板二板,以为科比老师说的龙头补涨切换是一回事,其实包含了高低位,高位做龙头,低位做首板或者一进二,补涨或切换。
跟随市场,跟随的是市场的赚钱效应,这一点我感觉尤其是做核心吧,有赚钱效应题材才能持续,核心也能持续的打高度。也能避免盘中的一些轮动,比如前两天的金融,下午那么高潮,一进二当天就挂了,但是当天的港口货运发酵的特别号,我想是因为本身就具有赚钱效应,资金因为赚钱效应而聚集,隔天就有很好的溢价。
高度压制———这一点,我理解不了,是同题材的核心高度压制吗?还是在一个周期下面出了另一个题材的高度压制,因为现在都不是题材没有了再发酵新题材,都是这个还没走完,另一个就出来了。虽然也知道高度源于赚钱效应,但是还是会判断的错误,科比老师这句话我难以理解。
切换———题材出现亏钱效应的时候去切换,也是切换核心。题材走弱了没有人气了,发现也可以去切换,同样也是依据市场的赚钱效应,要信早信,不然都是接盘。之前总是被轮动题材主线题材,这些字词困扰。其实会有两个题材同时往上走,一边切换,一边补涨,至于选择,那肯定是哪个强做哪个。
退潮———之前以为高位断板就退潮了,其实不是的,断板还有补涨。没有赚钱效应就退潮了,要么是题材炒作一段时间以后再次高潮,基本也就退潮了。核心滞涨,该上涨的核心却不上涨,市场不看好,发现还有一种情况,是个股本身概念不正,可能不是直接受益,当然都是市场的选择,我有时碰到这样的情况也很是纠结,不知道是上好还是不上的好。
补涨———就是高位分歧向下再去补有辨识度的个股,最近题材没有持续性,之前总以为市场炒不完的主线,现在发现冰川老师说得对,持续的赚钱效应就是主线,具体能走多远,就看赚钱效应,人气好像不能代表市场的赚钱效应,资金会因为持续的赚钱效应再次聚集。
龙头———就像92科比老师说的一样,当市场认为他是龙头的时候,你脖子硬就完了。市场出了严重的亏钱效应,会影响高标的走势,也不是百分百,大部分时候会影响。
题材发酵———市场资金都在进攻一个方向,有核心就做一下。合适的时机点吧,题材出现了亏钱效应,或者即将分歧,就是切换好的时机点。这一块还在把握,不太准确,因为题材能走多远,很难讲,只能是跟随市场。
写出来,好像也没有太多的东西,可能也有一些细节不到位吧。现在的模式是只做核心,基本上开了一字板上不去也就等待分歧了,不存在管不住手,只做模式内的交易,出手错误,是理解力不到位。
希望路过的老师能够补充一下,或者说哪些地方还需要注意,非常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