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4日,就在
英伟达 CEO黄仁勋高调宣布与沙特、阿联酋达成历史性AI合作协议的第二天,美国商务部突然甩出一份“全球追杀令”。
这份名为《关于加强海外
人工智能芯片出口管制的通知》的文件,核心只有一句话:“全世界任何公司敢用
华为昇腾芯片,就是违反美国法律! ”
拜登的“AI扩散规则”刚生效就被废,川普要搞更大的。
原本在2025年1月发布的《人工智能扩散规则》,要求企业出口AI模型必须向美国政府报备,但还没活到5月15日的正式生效日,就被川普政府直接枪毙。
美国商务部副部长凯斯勒公开说:“拜登的规则既拖累美国企业创新,又得罪盟友,我们不需要这种烂摊子。 ”

但更狠的还在后面——美国直接给全球企业划了三条红线。
第一,谁敢用华为昇腾芯片,哪怕是在非洲或南美用的,美国都能用出口管制法收拾你;
第二,美国公司如果帮中国训练AI模型,后果自负;
第三,所有企业必须自查供应链,防止芯片被“走私”到中国。
最要命的是第一条。
美国这次搬出了对付华为的“终极武器”——外国直接产品规则(FDPR)。
简单说,只要生产过程中用到美国技术,哪怕只用了0.1%,相关产品就会被打上美国管制的钢印。
华为昇腾芯片的代工厂用了美国设备,所以全球企业买它就像买“赃物”。
更绝的是美国玩的心理战。
通知里特意把“推理”(inference)错写成“干扰”(interference),被网友调侃“连禁令都充满干扰”。
但法律专家指出,这个错误反而暴露美方意图——他们要把所有涉及昇腾芯片的行为都定义为“非法干扰”。

中国企业现在进退两难。
某AI公司CTO匿名吐槽:“我们花三年把系统迁移到昇腾910B,现在美国说用自家芯片也算违法? 难道要我们退回用算盘? ”
更魔幻的是,华为昇腾目前在国内都供不应求,根本没法出口,美国这招更像是“提前堵死未来出路”。
美国的真实算盘藏在英伟达的财报里。
就在禁令发布当天,英伟达股价暴涨8%,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
沙特那笔110亿美元的H200芯片订单,足够建造20个超算中心,正好配合美国“用技术换站队”的战略。
但别以为这只是中美对决。
新加坡AI初创公司老板詹姆斯叫苦:“我们刚买的中国服务器里有昇腾芯片,现在必须连夜拆掉换英伟达,否则连AWS云服务都用不了。 ”
马来西亚数字部长直接开骂:“这是21世纪的数字殖民,逼我们多花三倍价钱买美国货! ”

第二条禁令更是让科技圈炸锅。
虽然没明说处罚措施,但美国搬出了《出口管理条例》第736.2(b)(10)条款。
这条被称作“连坐条款”的规定,意思是只要你“知道或应该知道”自己在帮中国训练AI,哪怕只是提供电费,都可能被制裁。
亚马逊 云员工透露:“现在每接中国单子都要查三代。 ”
有个美国小公司因为帮中国车企优化自动驾驶模型,结果被BIS罚款380万美元。
更夸张的是,连用美国芯片训练出来的AI模型,其代码参数都被视为“美国财产”,禁止转让给中国团队。
第三条看似最温和,实则暗藏杀机。
美国要求企业建立“可信赖伙伴”名单,其实就是变相要求全球供应商和华为切割。
荷兰
光刻机巨头
ASML已经收到通知:若向
中芯国际 出售设备,必须证明不会被用于昇腾芯片生产。

中国企业的反击比想象中快。
华为被制裁第二天,就宣布昇腾910B产能提升300%,
中芯国际 7nm工艺良品率突破80%。
寒武纪 、
海光信息 等国产芯片厂商股价集体涨停,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押注“去美国化”。
但现实远比股市残酷。
某自动驾驶公司高管透露:“我们95%的代码都跑在昇腾上,要是美国真制裁,海外客户可能集体违约。 ”
更麻烦的是那些同时用中美技术的企业,就像同时踩着两条船,随时可能被浪打翻。
美国的盟友这次也没讨好。
欧盟委员会连夜开会讨论对策,德国经济部长直言:“我们不会为了美国芯片,放弃和中国的
新能源汽车合作。 ”
韩国三星电子更尴尬,他们既要用美国设备生产芯片,又想抢华为让出的中国市场。

这场芯片战争的荒谬之处在于——
美国用本国法律给全球企业立规矩,就像要求所有饭店必须用美国菜刀切菜。
但现实是,中国菜刀已经能切出生鱼片,而美国菜刀不仅贵还限量供应。
最黑色幽默的是产业现状。
英伟达最先进的H200芯片对中国禁售,但中国企业通过中东转口买的现货,价格比美国本土还便宜15%。
美国海关今年查获的“走私AI芯片”,有60%最终发现是亚马逊退货的二手货。
这场战争没有赢家,只有不断升级的对抗。
当美国商务部的通知变成全球科技公司的生死符,当每块芯片都要选边站队,
或许正如硅谷工程师在论坛吐槽的:“我们不是在搞AI革命,而是在打一场没有代码的冷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