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30年纪念

25-04-26 11:22 21739次浏览
鱼鹰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当你还年轻,

无论你投资什么:
都必须考虑三件事。

1:标的是否限量?(无论如何都无法增发,供给总量是一个定数)
2:标的是否唯一?(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被别的标的替代)
3:标的是否刚需?(人类刚需,如果你考虑是局部人群社区的刚需,那要考虑一下这个人群社区未来会不会衰退消亡?)

然后才值的去考虑,这个标的上限。如果当下的价格,距离它的上限,有成千上万倍的距离。那就是一个合格的标的。
如果标的连上面的123都无法做到,甚至连第一条就做不到了---实际上,世间绝大多数标的皆如此。那就立刻忘记它,因为那样的玩意儿根本就是个坑,绝对是个骗局。只能骗骗尘世中的傻瓜们的。傻瓜们是分不清真假的。

实际上,你的一生,能遇到的这样的标的,真的不会很多。可能一生也就1个,绝对不会超过3个。
所以当你遇到它的时候,你必须明白,你的投资生涯的其他的另外那一堆交易,无论已经积累了多大的成就,那都只是为了完成一次次的摸索、学、领悟的过程,其实都不算赚钱。或者说,那些赚到的钱相比于这个“它”会带给你的,都不值一提。

然后,正是因为123本身来自于自身的高度确定性,剩下的日子里,你将无事可做。唯有与时钟的嘀嗒相伴。这个过程很无聊,也很有趣。学会享受这个过程。而不是结果。

当你老了,你又会明白,所有的一切都会离开。你肉身的时间不是无限的。
你过去的的人生:本质上,
寻寻觅觅,只是为了与它结缘,
顽强忍耐,也只是替别人妥善地保管了一段这个标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你终将一点点放手。主动的把它一点点释放回社会。这个就是传承。
至此,人事已尽。

你将无愧于你这一生的投资生涯。

-------------------------------------------------------------------------------------------------------
回想入行30年那时,那时你会说,原来所谓的投资就是个骗局,这花花绿绿的世界,其实根本上没有可投资的标的。
无数傻瓜们会反驳的,那么多牛股,都不行吗?

“真的。没有123就不行。”
打开淘股吧APP
59
评论(743)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鱼鹰

25-10-13 08:47

7
ZEC是POW, DASH 是POS,网上很多信息把ZEC和ZEN混淆。[淘股吧]
实际上ZEN是诈骗项目,很多信息都是故意去混淆ZEC的,和当初的BCC从BTC上分叉,再BSC从BCC中分叉出去使用类似的操作手法。

在数字加密资产圈子里玩注意的是:一定要去伪存真

ZEC在500万尚未挖出来之前都是小投机,这波行情毫无意义,且不值一提。但ZEC如果能活到2032年,那时还能有25美元市场价格,也就是5亿美元的估值的话,我个人认为它会前途无量:它包含纯不透明的账本,这个是人类刚需。第一个纯不透明的币,里面有很多类似于比特币早期信仰者那样的人群,那些人群普遍都是哲学家,政治家,自由主义者,极客,程序员这类先驱人群。有这些人群在,这个币就存在一定的“纯洁性”,也就是他很可能会死不掉。而死不掉就一定会长大,所以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长期投资”的可能的。

当然,如果在2032年市场估值已经达不到5亿美元这种“烟头”估值的话,那就大概率是要彻底归零死掉了;---目前DASH正在经历这个。

所以,如果ZEC死掉也别大惊小怪,毕竟他能做的一切,BTC在未来需要的时候硬分叉以下,所有的技术都能实现的。BTC从技术上来分析,当下的BTC已经是包容了一切未来技术的。实际上,严格意义上,币圈子除了BTC任何币都不存在不可替代性---在需要的时候,其实都会被BTC替代的。

就目前看,当下的ZEC价格也就是个观赏价值罢了,观察下和我观点相同的纳瓦尔的发言有多大的力量。毕竟投机一下以后ZEC矿工还会把市场价格砸回原地。而2026年底-2027年深秋这段时间内,我个人认为,大概率ZEC还会跌回30美元甚至更低,也就是6亿美元估值左右,

届时:举个例子
手头资产在10万元家庭闲散资金的投资者请注意,在毫不犹豫得拿5万元RMB抄底3万美元BTC长期持有的同时,可以考虑同时对ZEC也开个长期持有的仓位,差不多买个5000元RMB的ZEC,博一下持有8到16年后,ZEC成长到3000亿美元估值,也就是这笔投资法币计价差不多涨500倍吧。5000元RMB也足够涨到250万RMB了。真的足够了。

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切忌心贪。佛祖说,世间一切,求皆不得。不贪,才有所得。贪了必然求不得。---因为,地球上的人,实在是太多的。你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员。你要的太多,乘以天文数字的人数,---是系统根本无法提供的。你这种贪,本身就是对系统的一种侮辱。

现在,我在数字加密资产世界里,已经有了两个信仰了,
1:BTC
2:ZEC

BTC已经在它创世15年后获得了华尔街的全力认同。
ZEC会在它创世的15年也就是2032年得到同样的尊重吗?
数字加密资产和数字加密资产矿机的遗产法案,会在哪一年在全世界监管层面获得一致共识并立法明确?

我不知道。也无所谓。
鱼鹰

25-10-03 16:56

7
曾写于2018年11月比特币破位下跌之时。8BTC论坛截图:[淘股吧]
 
 
也曾写于2017年夏天:截图:
 
 我衷心的希望祖国更繁荣强大,人间更和谐美好。而这一切,都是需要我们在正确的认知支撑下,通过不懈的奋斗和战斗,才能有的。
鱼鹰

25-10-03 09:16

7
重新拿主题的123来看看隐私币:[淘股吧]
限量,刚需,唯一。
限量呢,没啥问题,无论ZEC, DASH ,XMR,都限量,而且都是比特币这样的2100万总量的超级小盘,这类币,和那些山寨动辄10亿甚至无上限的币有本质的初心区别。凡是总量2100万的那种,我个人判断都是初创团队有理想情怀的,不是为了收割韭菜用的。过去网上有人黑ZEC说不透明地址增发了无数,我个人判断这是不可能的,这种事只有初创团队有可能做,然而团队做这个事情并捞不到什么钱,Zec创世后始终比较小众,交易所流动性不佳,这么做捞钱的前提就是市场流动性长期都要足够,其实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对ZEC开发创世团队来说,这事不做比做更有利益。
ZEC目前创世9年,存量1600万,总量2100万,还有高达500万未挖矿释放,根本不存在坐庄拉高价格的可能,我可以断言,ZEC在最近几年根本不可能在市场上卖出一个物有所值的价,仅仅创世9年的仿BTC协议的币,500万未挖矿的币会在未来持续的流通出来,这把剑悬在头上,它的市场价格肯定是无法达到高价的,是不可能接近于完成合理定价的,任凭哪个庄家都不敢去炒作的。在生命周期通胀率时间表上,ZEC将在2032年也就是7年后才能追上今天的比特币。 
刚需呢,隐私币的刚需逻辑是没问题的,人类社会包罗万象,复杂得很。BTC的全透明化社会这个理想离达成还有很多世纪的时间,甚至有可能永远无法真正建成那样的社会。举个例子来说,我们从小都觉得瑞士银行很高大上,非常牛逼。其实瑞士银行牛逼在哪里?它仅仅是牛逼在为客户保密的文化制度。那么有瑞士银行存款的都是坏人吗?肯定不是。合法的白钱也喜欢他。也就是说,无论黑钱灰钱白钱,人类个体其实都是希望保护自己隐私的,不想让不相干的人看到自己的账户。现实存在这样的需要。这就是刚需。从这个角度去分析,全人类金融体系如果估值1000万亿美元,瑞士银行系统值多少钱呢?1万亿美元被低估了吧?10万亿呢?哪怕50万亿也很难说是高估吧?所以,隐私币同理的,它们一同构成一个数字加密资产的“瑞士银行”系统,在代表着人类未来的数字加密资产金融体系的比特币逐渐成长到一定规模后,隐私币这个瑞士银行子体系,也会被资本赋予一个合理的估值范围。
第三就是唯一,这个非常难分析,就我个人来看,无论XMR,ZEC,DASH,都不能说将成为这个应用上唯一的东西。这是和比特币彻底不同的,风险就在这里。技术会被迭代,打理这种投资,就麻烦的多,像ETH一样,走完技术生命周期,就要同步的把手里的筹码换成下一代的新选手,然后再被技术迭代,再换。这是一种动态持仓的策略,一定要认识到所有依赖于技术的东西一定都会成为昨日黄花。当下去看隐私币市场,XMR,ZEC,DASH这三个是绕不过去的,最老,问世最久,生态里有极少数核心信仰者被市场鞭打得奄奄一息,市场基础较好,名人信仰的尤其多。这里面ZEC的信仰者最多,大多是数字加密资产世界的元老,如文莱沃克斯兄弟这类,他们坚信这个世界需要不透明的纯黑币来对抗无法被约束的公权力的操纵。

关于隐私币,这10年里我记得是作为话题讨论过3-4次了,都在过去的帖子里。就现在我觉得比较明朗,以ZEC为例,个人看法如下:
1:ZEC在2032年之前,不可能被市场合理定位。500万颗未采掘压在头上,也就是说2032年之前任何市场价格都不可能是高价。所以不要指望短期暴富,这是不可能的。
2:创世已经9年,我个人判断,ZEC的极限最低估值基本已经探明,就在3亿美元估值处。如果未来还能看到3亿美元的估值(尤其是在2026年底-2027年深秋时间段),可以以风投的心态,用自有资金的0.1%比例投资一点ZEC(如果吃不准是不是ZEC最终在隐私币中胜出的话,可以都投一点,但切记注意不要投他们的低价分叉币,那些纯割韭菜了,根本没有真实生态的)
3:当下ZEC估值30亿美元不到,着眼于20232年以后的行情,其实还属于便宜的,但追高 FOMO 肯定被套,可能要套到2032年才能见得很大的持有利润爆发。7年的被套风险是很大的。如果在这7年里,有新的技术迭代ZEC,搞不好ZEC就无缘成为数字加密资产的瑞士银行了,所以追高风险无限大。
4:关于“数字加密瑞士银行”这个叙事概念的估值,我个人认为目前2025年其实也就300亿美元估值差不多了,瑞士银行的必须性,直到今年人类还没明白过来,就算真明白的人,其实真没有几个。这两年能有300亿美元估值都撑死了,都已经是过于乐观了。至于2032年以后可能在1000亿美元-5000亿美元估值左右。当然,无限的未来时间尺度去看,最终还是要看BTC金融的估值,如果整个BTC金融系统估值能达到我的预期,也就是50万亿美元,那么数字加密瑞士银行估值也应该能同步达到1万亿美元的规模应该是没有啥大问题的。

所以要说风险,大得很,当下130美元一颗,不排除2026年底-2027年深秋,伴随着BTC的中期下跌,ZEC跌回20美元去。跌幅90%妥妥的。绝对的本金被砍得只剩脚背。当下在里面倒腾的散户,短短2年时间,届时都会死绝。
但换个方向去看,当下ZEC130美元,对应27亿美元估值。说高么绝对不高,因为未来长期看,如果300亿美元估值完成,妥妥的就是一个一眼望去,完全轻松简单的白捡的10倍标的。进一步,如果它的终极理想达成,50万亿美元的BTC,1万亿美元的“瑞士银行”估值,那么就是370倍,超百倍标的。机会其实很大,比炒A股大多了。

超大的波动,超大的β,就是时刻对应着超大的风险,同时对应的也是一个超高的α,10倍-100倍,这个α在未来7年将持续存在,个人觉得,没有任何牛股可以比得上。这就是隐私币投资市场的本质。

如果你看了本贴,想立刻去配置一点,这非我写这个帖子的本意。但你完全可以以一个平和的心态等待机会,短短2年内,这样的机会可能就有,在你觉得合适的价格,以风投的心态买一点点比如总仓位的0.1%参与进来,持有不动,永不加仓。如果有哪一天,这0.1%自动成为你总仓位的30%甚至50%,那将是你一生的骄傲。
鱼鹰

25-08-26 16:37

7
从2-5年的长周期分析判断预测未来的股市平衡位置,我个人看法是这段时间内还有2个巨大的估值折价因素:[淘股吧]
A:美股的估值模型降低;
B:统一或者菲律宾问题;
如果不考虑AB,仅对国内经济热度做一定的理性分析,实际上A股的中枢平衡位置就在2950点左右;
考虑到AB折价因素,70-85折比较合理;那就是2050-2550点左右是平衡位置。
也就是说长期(2-5年目标)来看实际上从公司业绩基本面分析,A股也就能稳在2050-2550左右。
现在3800点,为啥有人买呢?其实不要考虑人。是市场的力量;市场正在对2027统一做出乐观预期。

统一的溢价效应是按照正常定价的5倍10倍来定的。
既然看得到涨到6000+甚至12000的投机机会;3800市场也有买入的理由。
但是只要投机结束,心里要清楚,这仅仅是投机,股票其实不值那么贵的。牛市关股票屁事啊,企业还是那点业绩。分红也就还是那点。可能随着经济下行,分红极大概率还要缩水。
所以投机结束后,股市会回到2000-2500点区域找到情绪退潮后的平衡点。
那次如果真的到12000了,那会跌的非常惨绝人寰的。个股普遍跌掉90%。股市大户直接变散户。股市中产直归零。

当然,散户还是散户,不会亏很多钱,因为散户本身也没多少钱套进股市里去。

这就是当下,市场张力开始释放的时候,我们要看到的前面的巨大风险,上涨的幅度可能极为剧烈,然后下跌的幅度可能是每一个中国股民都难以接受的。
鱼鹰

25-08-24 14:38

7
所以当下的操作重点,就是在4000点附近把杠杆率快速降回1(未必一定要等到4000);然后持仓风险敞口做大调整,1份的本金按照集团军思路分配兵力,中国50, MSCI沪深300ETF,中证500ETF,微盘股ETF,科创ETF这类,摊一张大饼。[淘股吧]
做出战略行动后,就不要再看盘(换股啥的)应对了,因为未来的一切可能,你这一整套操作(从几年前到现在)已经都能应对了。而且应对的结局是将非常优秀的。

当然你要注意,你天然存在的多头倾向可能害了你,市场出现回调的过程中,你一定一定一定一定不要加仓!整个未来过程中杠杆率不要>1.0;就是一定老老实实用1分满仓本金去博那个奇迹。这是你赢下未来的立身之本。

然后就是等自己的命运了。本轮你看对做对,这个属于你自己的行情,到底有多大?现在肯定是不知道的。任何以为自己知道的,其实都是比不知道更不知道。

未来,有当然好,没有,也无所谓。你都赢了。
鱼鹰

25-07-30 09:23

7
我设想,专业的事情让专业设备去做。[淘股吧]
把每台计算机/手机/大型机房的所有计算机的每个时间片上的所有计算任务都外包出来,这些计算任务全部放到互联网上,去让专业矿池的计算矿工去解决,矿工群体投入计算设备和能源,计算出结果就全部打包封装在互联网区块链上,结果的正确性有去中心化的机制来保证。所有的本地计算机的节点“钱包”也就实时得到了计算的结果信息,连入本地计算机操作系统,就可以连续的运行。

计算机用起来体感还是一样,用户也不需要知道实际的计算过程已经不是在本地完成。实际上每台计算机仅负责人机界面的交互。不再强调本地运算能力。

矿工打包计算结果区块,以此分配区块奖励(计算量代币)。

由于奖励存在,矿工行业仍然会非常卷,这促进了计算能力的科技进步迭代速度。这种去中心化的竞争明显要比垄断寡头挤牙膏模式要好。

矿工部门是分布式的,具有永不停机的属性,矿池甚至可能演化出AI矿工,不仅具备计算能力,甚至具备计算知识。也就是说有些结果不需要计算就能直接知道。而且这种“知识”会不断增加。

本地用户在解决高强度计算的时候获益是非常大的,越是高强度的计算任务,互联网的ms级别的延迟就越不重要,因为远端云端的高性能计算能力远超本地硬件能提供的算力。

代币总价值规模伴随着全人类文明的繁荣而成长。人类的一切思考和经济活动,其实都可以抽象成计算。只要人类文明发展,计算的价值就是无限提高的,这是没有天花板的。所以每一个代币代表的真实财富,是随着时间成长的。

整个生态是能够自洽的。在互联网基础设施进化到一定的发达程度后,应该会演变出上面说到的生态。
鱼鹰

25-07-23 08:53

7
NAV如手足,市场如衣服。控制论的关键就是建立反馈环路。在市场生存,对市场要薄情。对市场薄情就是对NAV的忠诚。
鱼鹰

25-06-23 09:03

7
以前聊过的,中国是如何凭借历史遗留问题,成功的把港币这个美元稳定币纳为己用,成功破解蒙代尔货币不可能三角,使得人民币成为成功得既要又要还要的世界唯二的伟大货币。

当下美元法币生态也要开展大规模的美元稳定币扩容,实质上也是扩大生态的重要举措。

有关金融敏感信息,本论坛是无法把一些深度内容发出来的,不再做尝试了。
鱼鹰

25-05-10 16:54

7
概率是真实的吗?一次说清频率主义与贝叶斯主义(作者:智子教授[淘股吧]


在我们生活中,"概率"这个词出现得太频繁了。
买彩票,天气预报说下周六可能有雨,股市分析师预测下个月大盘上涨的概率有80%……概率似乎无处不在。
 
 


但冷静想一想:这些“概率”,真的是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吗?
还是说,它们只不过是我们人类为了理解不可控的世界,硬生生发明出来的一种安慰剂?
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概率到底是真实存在,还是一种人类想象?
而要搞明白这个问题,就绕不开两个阵营的长期论战:频率主义 和 贝叶斯主义。
频率主义:概率就是长时间的频率
频率主义的基本信仰很简单:概率是客观存在的。
按照频率主义者的说法,所谓概率,就是在大量重复实验中,某个事件发生的相对频率。
 
 


比如,拿一枚标准硬币,不停地抛。抛100次,正面朝上50次,概率就是50%;抛1000次,正面朝上500次,概率仍然是50%。
如果你有无限的耐心和时间,理论上,这个正面朝上的比例最终会无限接近50%。这,就是著名的大数定律在背后默默发力。
在频率主义眼里,概率只有在能反复重复的实验中才有意义。
比如,拿一副标准扑克牌,随机抽一张,抽到红桃A的概率是1/52,这可以通过洗牌抽牌的无数次实验来验证。
又比如,骰子掷出六点的概率是1/6,只要你扔够多次,统计数字就会逐渐向理论值靠拢。
 
 


但问题来了:并不是所有事件都能这么干。
比如问:“2024年特朗普赢得总统选举的概率是多少?”
频率主义一下就犯难了。特朗普的2024年选举,只有这一次,不可能拿来重复上亿遍。
你想拿过去的选举数据来凑?那问题来了——到底是以“所有美国总统选举”为参考,还是只参考“政治局势相似的选举”?
同样,问“下周六下雨的概率是多少?”也是一样的尴尬:是参考历年同季节同地段的数据?还是参考目前气候变化下的新数据?
 
 


一切变得模糊,参考框架本身成了问题。
换句话说,频率主义能处理的,只是那些可重复、可验证的标准化事件。
遇到一次性、独特性极强的问题,频率主义就开始结巴。
频率主义的优点与硬伤
优点很明显:
它提供了一种客观、一致、可操作的方法,
不掺杂个人主观情绪,
特别适合用来描述那些标准化随机过程,比如抛硬币、掷骰子、彩票开奖。
也正因为如此,频率主义成了现代统计学的基石。
你熟悉的置信区间、假设检验、最大似然估计,统统建立在这个框架之上。
但频率主义的短板同样致命:
它对一次性事件、历史事件、未来预测基本无能为力。
它很难处理人类生活中那种“听到一点风声就开始做判断”的典型状态。
更要命的是,频率主义无法很好地解释条件概率——比如,在新证据出现后,我们如何调整自己对某个事件的判断。
现实生活里,我们经常根据新信息调整判断,比如天气预报说有飓风警报了,你当然会立刻改变“明天出门”的计划。
频率主义在这类动态调整上的解释力,显得生硬又迟钝。
贝叶斯主义:概率就是信念的温度计
与频率主义一板一眼的风格不同,贝叶斯主义干脆直接把概率定义成了:个人主观信念的程度。
 
 


按照贝叶斯主义者的说法,概率并不是自然界自带的物理属性,
而是我们头脑中对某个事件发生的信心程度。
拿特朗普2024年竞选来说,支持者可能觉得他赢的概率是80%,反对者可能只给出20%。
概率,不是由客观外部给定的,而是由每个人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偏好、认知水平动态调整的。
这就引出了贝叶斯主义的一个核心概念:概率可以随着新证据而变化。
当新的数据到来时,我们根据贝叶斯定理,把原先的“先验概率”更新成新的“后验概率”。
比如,本来你觉得下周六下雨的可能性只有30%,
但忽然气象局发布了最新卫星图像显示风暴正在形成,于是你把自己的判断调整成70%。
这种灵活、动态、自我修正的机制,完全符合我们在现实中做决策的直觉。
贝叶斯主义的优点与烦恼
贝叶斯主义的优点太明显了:
可以处理任何不确定性事件,不管能不能重复;
自然支持动态更新,能根据新证据灵活调整判断;
允许不同的人根据不同背景和信念作出不同概率评估,符合现实中的复杂性。
同时,贝叶斯方法还能给出概率分布,直观表达我们对某件事的不确定性范围。
不像频率主义那样只给出一个冷冰冰的点估计。
但是,贝叶斯主义也不是无敌的。
它最大的问题在于:你得给每个问题设定一个初始的“先验”。
这个先验从哪来?主观!凭感觉!这就不可避免地引入了偏见。
而且,要不断获取数据、不断更新,数学计算量也非常庞大。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种天天算概率更新的生活方式,简直是折磨。
更糟糕的是,如果你一开始的先验选得太离谱,那么即使后续有再多数据,更新后得到的结论也可能严重偏差。
辣鸡进,辣鸡出。
最后的思考:概率到底是什么?
所以,概率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
其实,答案是:既真实,也虚构。
在抛硬币、掷骰子、彩票这种简单世界里,概率确实可以看作客观存在,
频率主义在那里是王者。
而在历史预测、天气预报、医疗诊断、投资决策这种复杂世界里,
我们必须承认概率是带着人类主观信念的,
贝叶斯主义才真正接近人类思维的本来面貌。
所以,真正成熟的态度是——两种视角都要会用。
在需要客观检验的地方,比如科学实验、标准统计推断,频率主义给你坚实基础;
在面对不确定性决策、动态信息更新的时候,贝叶斯主义教你如何灵活调整。
懂得在不同场合切换视角,才是真正理解概率的人。
小结
概率不是自然界的铁律,而是我们描述不确定性的工具。
频率主义强调客观频率,适合可重复实验。
贝叶斯主义强调主观信念,适合一次性预测和动态决策。
在不同情境下灵活使用两种体系,才是科学又理智的做法。
如果你以后再听到有人拿着“概率”来忽悠,不管是卖彩票的、搞投资的、做预测的,
你可以很有底气地反问一句:
"你说的,是频率意义上的概率,还是贝叶斯意义上的概率?"
到那时,世界上又多了一个懂概率的人。
鱼鹰

25-11-09 09:43

6
赚到你自己看见钱都反胃;
早晨的鱼翅泡饭吃到恶心;
名表包包买到全身挂满都戴不下;
房子买得多到处处都是空空荡荡没人住;

鱼尾不是在客观世界的概念,是你的自身的鱼尾;
对你来说,如果这是鱼尾了,
刺多且没肉了,不想吃了,
那就是鱼尾了;

不要跟着这个梦幻泡影,颠倒淋漓的世界走,
要跟着你自己的心走;
你自己才是世界的主人。

我撤了,
这股市你爱涨不涨,爱跌不跌,关我屁事。

这就是鱼尾了。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