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启技术 近期发布的年报并未带来超出市场预期的表现。从业绩构成来看,当下的成绩主要得益于第三代超材料在小规模生产与应用方面的成果。这固然有力地证明了超材料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但公司真正的价值爆发点,更在于第四代超材料技术实现大规模生产与广泛应用。目前,相关项目才刚刚开工建设,距离业绩的全面爆发显然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沉淀。
当前,产能紧张无疑是光启技术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不过,年报中也有一大显著亮点值得关注——研制收入达到了 2.8 亿元,相较于 2023 年实现了 9 倍的惊人增长。这一数据的大幅提升,蕴含着丰富且积极的信号。一方面,它清晰地反映出
军工装备隐身化的发展趋势正不断加速,由此带来了大量的研制任务,光启技术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在这一领域赢得了更多的机会;另一方面,研制收入的激增也预示着未来从研制阶段顺利转化为批量生产的项目将大幅增加,这为公司未来的订单获取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对于其业绩增长持续性的担忧。
需要注意的是,年报和一季报所呈现的业绩,均来自 709 基地一期的产出。在过去一年中,该基地不仅要完成正常的生产任务,还承受着九倍于以往的研制任务,这些研制任务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产能,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值得期待的是,709 基地二期已于去年十月底正式投产,考虑到通常六个月的生产交付周期,其产能目前才刚刚开始逐步释放,后续有望为公司业绩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与此同时,光启技术在今年实现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转变——成为了系统级供应商。以往,公司主要按照单独产品进行交付,而如今则是伴随整机系统一同交付。这一升级虽然标志着光启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承担的责任和压力相应增大,但也会导致公司收入确认的节奏发生变化。这意味着市场在评估光启技术的业绩时,需要以更为长远和动态的视角去看待。
总体而言,光启技术在超材料领域的发展步伐坚定,随着第四代超材料项目的推进、709 基地二期产能的持续释放以及系统级供应商角色的逐步深化,其在产业链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尽管短期内面临产能紧张等挑战,但从长远来看,公司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增长潜力。
$光启技术(sz002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