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现在A股市场上对手盘的现状目前从市场的对手盘的角度来看, 过去的市场散户是A股市场的主要交易主体,容易受到市场上的情绪来影响,追涨杀跌,惯性很强,那么过去情绪流派的炒作就非常的有效,但是现在开始变得不一样。
过去市场的参与者:机构,散户,游资。主要就是这三家,机构基本上重仓大体量好基本面的个股,受到炒作资金体量的限制,和筹码的影响,游资大部分是炒小炒差。
现在市场的参与者:机构,散户,游资,量化,量化成为市场新的玩家,而且高频量化针对的就是市场上的波动,在市场出现题材,消息或者是其他的可能刺激到市场情绪化上涨的时候,提前买入或者是平铺埋伏,在上板的时候,或者是涨停板的次日进行下砸,导致涨停板非常难以封死,以及次日难以有溢价,这样就实现了平抑市场情绪化波动的结果,这也是监管层面愿意甚至是促进量化发展的地步。量化做到了在情绪之前拿先手,在情绪起来的关键节点砸盘,让情绪不断的在酝酿-夭折-酝酿-夭折的过程中,周而复始,在这个过程中,当然会平抑了市场当中无序的情绪波动。
二、关于情绪周期的变化 情绪周期最早由炒股养家老师提出贪婪循环-恐慌循环,周而复始的运转在股市中,并再由92科比进行补充完善细化区分出混沌期-主升期-高位震荡期-退潮期,并根据此周期的分化,针对性的对于不同时期进行操作手法的调整和仓位配置的建议,混沌期-小仓位参与新题材试错,主升期-参与前排龙头的追涨,高位振荡期-挖掘低位补涨,退潮期-空仓。由此情绪周期理论成为了A股短线交易中的核心理论基石,也衍生出情绪流派的短线交易者。
个股的涨跌服从于题材,题材服从于情绪,情绪服从于大盘。题材只是情绪的载体,题材不重要题材出现的时机很重要。但是这里的题材其实都是指的会随着情绪上下起伏的题材,有一点消息刺激,有一些市场预期,是不是会存在明确的产业推动,有没有明显的业绩提升都是不明确的。但是有强大政策导向,明确而超预期的业绩回报,那么这样的题材反而会驾驭左右情绪。这也推出来两个题材炒作的类型:面带点;点带面。
现在市场上的周期,可以进行区分的,从大的维度上来看,有题材周期,投机情绪周期,大盘情绪周期;从风格维度上来看,有连板周期,有趋势周期。
在量化还未兴起的时候,题材就是情绪的载体,所以题材周期就是投机情绪周期,这两个周期是高度重合的。但是现在题材周期不一定等于投机情绪周期。量化对于短线理论的学导致了两个最大的不同之处:
1. 和大盘指数共振的首板变得由量化的平铺方向进行主导,首板套利资金会进入被量化设计好的板块和个股中,第二天往往被砸,导致首板溢价变低,
首板套利的收益变差。2. 从混沌期中走出来的题材,在情绪分歧的时候扛过分歧,但是在分歧转一致的节点,也就是第二天,容易被第一点带来方向性的偏差,使得高位走出持续性的个股在分歧转一致的时候失去低位补涨的支持,导致高位崩盘。在情绪周期中本应该分歧转一致走加速的阶段,变成了高度上的高低切换,题材上的内外切换。
接力资金的收益变差。三、情绪投机是否会消亡? 严格意义上来讲,只要这个市场还是由人来参与的,贪婪循环-恐慌循环的周期性出现就依旧存在。但是过去划分非常细致的情绪周期和节点可能就失效了,因为题材周期在量化的影响下轮动的速度要比以往更快, 这就导致情绪资金和题材的绑定并没有过去的牢固,在过去题材不重要,题材出现的时机很重要,但是现在题材的重要性可能会被突出出来,变成题材出现的时机不重要,题材本身的逻辑,想象力,以及市场认可度最重要。情绪会跟着题材走,而不是题材跟着情绪走,更好逻辑的题材更容易吸引市场上的资金和汇聚市场上的合力走出持续性。
在此有两个关键点:
1. 题材本身的想象力和空间更为重要,例如DS那样的国民级别的题材,每个人都可以下载,每个人都可以试用,普罗大众都可以认知到的,都会认为好的,这样的题材本身就有很好的高度预期和市场认可,而不需要说通过情绪资金打出高度以后,题材获得市场认可,引发不间断的炒作。
2. 重视持续性的个股,个股和题材都是情绪的载体,如果题材轮动的很快,难以承载情绪,有独立逻辑的个股可能更容易通过走出持续性吸引情绪资金抱团炒作。
四、情绪投机不会消亡的话,交易模式应该如何制定?细化是锻炼执行力的前提 对于一个交易模式来讲,最重要的是执行,执行的前提是细化,将模式内的买点卖点,细化成可以明确执行的信号,只要有了明确的信号,才可以来说执行的到位不到位。有了坚定的执行力,才能说通过盈利和亏损的账户反馈,来反馈修正交易模式。
执行力是制定交易模式的关键现在的短线交易者,包括我自己,其实也是两个不同职业的叠加,一个是交易员,一个是分析师,交易员就是临盘去执行交易操作的,分析师是来通过各个维度的分析来进行交易模式和交易策略的制定和修正的。那么到了临盘交易的时候,如果分析师这一端没有明确的交易信号,那么交易员如何去执行交易操作呢?所谓的执行力也就无从谈起。无从谈起的执行力,模糊不清的交易模式,周而复始的混沌理解,每天停留在悟了和没悟的周期性精神状态中。如何才能从不断变化的市场中走出来呢?这样肯定是不行的,坚定的执行力和成功的交易模式中,必须要先有一样,这个循环才能打破,但是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交易模式也要不断根据市场的变化来推陈出新,但是
执行力是不变的,所以新手必须要从执行力开始练起。能否锻炼出坚决的执行力,其实就是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走上交易这条路的关键点,也是大佬所说,有些人一看交割单,在交易这条路上能不能走出来,就一眼能够看得出来。其实看得就是这个人的执行力,哪怕是一段时间一直亏,只要是坚定自己的交易模式的执行,排除模式本身有重大问题,其实只是行情和运气不好罢了。
市场理解是制定交易模式的基础说白了,所有市场参与者来到市场,都是为了赚钱的,不赚钱还在市场上忙什么?做题材挖掘的资金,赚的是题材被市场认可的钱,做首板的资金,赚的是首板爆发第二天人气溢价的钱,做连板接力的资金,赚的是连板汇聚市场合力的钱。这就像一个自然界完整的生态链一样,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要想吃肉的概率最大,那就要看最大的对手盘的在哪里?
1. 散户,散户的资金体量肯定还是最大的,也是最没有格局的,市场理解能力最弱,也是最容易被市场情绪所左右的。一旦可以吸引到散户参与的题材和个股,肯定会有巨大的涨幅,和强大的上涨惯性。
2. 游资,一句话概括‘消息驱动的主观多头’,从散户逐渐做大,拥有最敏锐的市场理解,和足够在关键时刻左右市场情绪的资金,擅长在情绪转折的时候,通过资金优势,引导市场资金和合力的汇聚,打造具有足够高度的个股龙头,引发市场对于龙头所在题材的炒作,主要分成两个派系,看高做低的首板派系,和看低做高的龙头接力派系。
3. 机构,也分成私募,公募,险资,外资等各种成分,基本上以长线持股为主,持有的股票也基本上以基本面好的白马股和蓝筹股为主,基本上不参与市场短期的炒作,但是部分私募会根据国家政策,行业发展,短期业绩的风向,进行中期的波段持股.
4. 量化,最早量化的出现应该是在期货市场,根据技术指标进行反复操作,用机器的执行力和指标给与的精准买点实现稳定复利。随着AI的快速发展,
人工智能在量化中的应用开始展现出强大威力,比如市场上舆论的监控,关键词高频词的快速检索,并且对应拉升市场中的对应个股,全自动打首板,排单监控,高频排撤等等。并且在理解了市场上主流的短线交易理论以后,对于低位,和高位都有针对性的操作,某种程度上,量化成为了市场上对于消息,情绪最为敏感的资金,而且是逆着情绪的走势来进行交易,客观实现了平抑市场上情绪波动的目的。
分析完各个维度的资金,可以说交易模式的制定方向就非常简单: 以散户为代表的惯性资金依旧是占据大头,但是游资通过周期节点的启动,人为拉升个股引发题材炒作的方式会变得非常难,因为量化也熟悉周期和节点,而且更具有资金优势,可以很容易的带偏市场合力的方向,让题材情绪无法顺利的走出来,但是真正的大级别题材,比如DS这样,从开始就可以达成机构游资和情绪合力的题材,可以冲破量化的阻击走出真正的大行情,唯一能够阻止炒作的只有监管天花板。
既然量化成为市场上最敏锐的资金,那就跟随量化来做,识别量化买入的信号,做套利。题材如果说受到量化的影响,难以按照过去周期的运行逻辑进行炒作,那么个股,具有独立逻辑的个股,可能会存在抱团炒作的机会。
总而言之,交易模式制定的方向就是弱情绪,强题材,重逻辑,跟随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