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儿老哥,亏麻了这周,不过比起亏钱,更让我难受的,是没办法做到脑子想的和手上做的完全一致,也就是老生常谈的知行合一,知和行谁在前?肯定是知在前,行不合知,因为知不透彻,也就是认识的还不够清楚,再加上人性中,人做事情都需要正反馈去驱动,以此克服犹豫的特点,这里的矛盾反映到现实中,就是你想好了要怎么操作,但是真正去做的时候就完全和想的背道而驰了。
随便点一个角度....比如切入一只股票的好机会很多时候是稍纵即逝的,可能也就一两秒的时间,它往上一爬,然后你就失去了日内浮盈的机会。
这个时候,你脑子就在想,我现在再去有没有性价比,有没有日内浮盈给我垫底,这会儿追高了,待会儿回落了山顶站岗怎么办.......
好了,一来二去,你脑子宕机,一团浆糊,开始找其他票下手,弥补你心里面的踏空,实际不过是随手单爆亏前的 yy 罢了.......
提一嘴,你预想去操作的标的,应该是你目前心中的最佳,错过了再去去参与其他的,诶算了,不想说了全是泪......
说说这周经历总结出来的反思吧。
咱们小小散户,想在股市盈利,第一点,必须学会分辨,分辨什么,怎么分辨.....这里面能讲的东西几天几夜都讲不完。
但是总有一个比较实用的规律:那就是去分辨出最有辨识度,能让最多人来接盘的标的。
这一步如果通过学也做不到,那基本可以告别市场了,即便短时间能靠运气挣钱,长期看也只有给别人送钱的份儿。
第二点,也是最难的一点。
那就是客观的对待是市场。
这些话被说烂了,但是能做到的人寥寥无几。
现在淘股吧在这方面让我印象超级深刻的,是会弹琴的高中生。
他的操作简直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看他的实盘,不知道重仓错过了多少地天级别的大肉,基本都是割大肉离场。
但是。
那又怎么样呢?
在市场里面,他依据自己的水平,找到了能为他提供足够流动性,足够竞争力的标的,然后直接就参与进去,后面反馈不及预期,又直接割肉。
我靠了。
直接,直接,直接!!!
什么概念?
参与和离场,眼睛都不眨一下的。
钱这个玩意儿在他眼里真的就是个数字了。
试问在座各位能做到吗?。
我不能,我连“参与”这一步都被卡住了,我克服不了心里的恐惧和犹豫。
正面例子说完了,说一下反面例子。
首先声明一点,不是刻意诋毁只核大学生老师。
这两天大学生老师被拴在
慧博云通了。
慧博云通这一段时间,代表的是重组。
现在重组势微,
核电一系列竞争力明显吊打重组。
作为能从 3 万干到 60 万的顶级短线选手。
大学生老师对于不同赚钱效应之间强弱的分辨能力,毫无疑问是顶级的。
那现在市场上明明是核电和一系列高辨识度标的的天下,为什么老师没有调转枪口,还是执着于慧博呢?
这个时间可能有很多人抬杠了,搬出各种各样的论证
不过豪言在前。
就算是老师本人来了,只要是用市场的角度进行解释,在当下,也毫无疑问一定是不客观的,是错误的。
这就是市场的魅力,它不和你整那些有的没的,只要事情没有发生,那你想的越多,死状就越惨。
.........关关难过关关过
第一关,能不能找到盈利的入口?
这一关,经验,天赋,学的加持下,能过的人不少。
第二关,冰冷的客观 vs 跳动的人性。
来吧各位,展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