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中航成飞和中航沈飞的基本面已改变

25-05-09 08:18 336次浏览
早起的鸟儿24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中航沈飞中航成飞 作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旗下两大核心战斗机制造商,在产品定位、技术路径和市场布局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可从以下维度展开分析:


一、核心产品与技术路线


沈飞以重型战斗机和舰载机为核心,代表机型包括:


• 歼-16:基于苏-27深度改进的四代半多用途战机,强调对地对海精确打击能力,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大载弹量(12吨),是空军战术打击主力。


• 歼-15:中国首款舰载战斗机,针对航母起降进行结构强化,可携带反舰导弹执行舰队防空和制海任务,已在辽宁舰、山东舰形成战斗力。


• 歼-31(FC-31):第五代中型隐身战机,采用双发设计和内置弹舱,2025年改进型歼-31B完成舰载适配测试,侧弹舱可挂载霹雳-15导弹,计划成为福建舰电磁弹射舰载机。其外贸版本因未被中国空军采用,国际订单尚未突破。


成飞以自主创新和跨代技术突破为标志,代表机型包括:


• 歼-10系列:单发轻型三代机,从歼-10A到歼-10CE逐步升级,配备矢量发动机和先进航电,2025年歼-10CE在巴基斯坦对抗中击落多架“阵风”战机,成为军贸明星。


• 歼-20:全球首款双座五代机,2025年量产规模突破400架,采用鸭式布局和WS-15发动机,具备超视距打击(霹雳-17射程500公里)和有人-无人协同能力,单机成本约1.2亿美元。


• 六代机研发:成飞歼-36采用三发设计(两台涡扇15+一台爆轰发动机),最大速度3.5马赫,内置弹舱可携带6枚霹雳-17或2枚高超音速 导弹,作战半径超2800公里,兼具战略打击能力。


二、技术特点与设计理念


沈飞延续苏式技术体系,注重多用途与舰载适配:


• 气动布局:继承苏-27系列的升力体设计,歼-16、歼-15均采用常规布局,强调中低空机动性和大航程(歼-16航程3900公里)。


• 舰载技术:通过强化起落架、折叠机翼和抗腐蚀涂层,解决航母起降的高过载和盐雾腐蚀问题,歼-31B前起落架可承受千牛级冲击。


• 发动机依赖:早期依赖俄制AL-31F,近年逐步换装国产涡扇-10,但WS-13尚未完全成熟,影响歼-31B超音速巡航性能。


成飞引领隐身化与智能化潮流:


• 隐身设计:歼-20采用菱形机头、S型进气道和吸波材料,雷达反射面积(RCS)小于0.001㎡,远超F-35的0.01㎡。


• 无人协同:歼-20S双座型可指挥“忠诚僚机”执行蜂群作战,翼龙-3无人机可作为其战术节点,实现“有人-无人”体系化打击。


• 跨代技术:六代机歼-36集成量子通信、AI辅助决策和分布式传感器,具备“超维度互联”能力,可同时追踪30个目标并实施电子压制。


三、市场定位与军贸表现


沈飞以国内需求为主,外贸进展缓慢:


• 国内市场:歼-16、歼-15占据空军、海军主力地位,2025年预计新增订单超80架,占国产战机采购量的40%。


• 出口困境:FC-31因未被解放军采用,国际买家持观望态度,仅巴基斯坦表达采购意向,但尚未签署正式合同。


成飞是军贸龙头,形成全谱系输出能力:


• 高端市场:歼-20作为全球仅有的三款五代机之一,单价1.2亿美元,2025年产能达50架/年,毛利率超30%,未来可能向俄罗斯等国出口。


• 中端市场:枭龙(JF-17)累计出口156架,单价1800万美元,占据新兴市场份额;歼-10CE单价3750万美元,在中东、非洲打开局面。


• 无人机优势:翼龙系列全球市占率18%,翼龙-3航程超1万公里,可携带2吨弹药,2025年新增2个用户国,军贸收入占比超80%。


四、研发历史与战略布局


沈飞依托仿制改进积累技术:


• 历史路径:从歼-5(仿制米格-17)到歼-11(苏-27国产化),长期以逆向工程为主,2010年后逐步实现自主创新(如歼-16)。


• 六代机突破:歼-50采用无尾翼设计和三台发动机,隐身性能超越F-22,计划2030年形成战斗力,主打“第六代格斗机”概念。


成飞坚持自主创新实现跨越:


• 技术跃迁:从歼-10(完全自主三代机)到歼-20(五代机标杆),成飞打破西方技术封锁,WS-15发动机量产解决“心脏病”问题。


• 全产业链布局:通过收购贵飞、控股中无人机 ,形成“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体系,翼龙-10无人机已实现全产业链基地内循环,交付周期缩短30%。


五、无人机领域对比


沈飞聚焦战略侦察,推出全球最大无人机:


• 神雕(WZ-9):翼展50米,配备双体雷达系统,可探测1000公里外的三代机和500公里外的隐身目标,填补中国反隐身预警空白。


• 技术短板:无人机仍处技术积累阶段,尚未形成察打一体能力,出口市场几乎空白。


成飞主导察打一体,构建无人机王国:


• 翼龙家族:从翼龙-1(1吨级)到翼龙-3(6吨级),覆盖侦察、打击、气象、货运等多场景,翼龙-2H在甘肃地震中提供应急通信,翼龙-3可执行洲际打击任务。


• 技术优势:采用模块化设计,翼龙-1E全复材机身降低成本30%,并实现与歼-20的战术数据链互通。


总结


沈飞与成飞的差异本质上是技术路径与战略定位的分野:沈飞以重型机和舰载机为根基,通过改进升级巩固国内市场;成飞以隐身化和智能化为核心,凭借歼-20和翼龙系列实现全球竞争力。这种“沈霍伊”与“成洛马”的双轨发展,共同支撑中国航空工业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未来,随着六代机和无人机技术的深化,两家企业将在“有人-无人”协同、高超声速打击等领域展开新一轮竞争。


根据2025年最新披露的订单数据及行业动态,中航沈飞与中航成飞的战斗机订单呈现显著差异,具体可从国内采购、军贸出口、产能布局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国内订单:沈飞主力机型持续放量,成飞歼-20列装加速


沈飞凭借歼-16、歼-15等机型占据国内采购主导地位:


• 歼-16:作为空军战术打击核心,2025年产能突破120架/年,总数接近500架。其订单占国产战机采购量的40%,单机成本约5亿元,2025年新增订单超80架,主要用于替换歼-7、歼-8等二代机。


• 歼-15:随着福建舰电磁弹射系统调试完成,2025年计划交付24架改进型歼-15T,单价约6.5亿元,重点提升舰载机联队规模至48架/航母。


• 歼-31B:作为福建舰配套隐身舰载机,已完成电磁弹射适配测试,2025年预订单达36架,单价约8.2亿元,计划2026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


成飞以歼-20为核心推动四代机列装:


• 歼-20:2025年量产规模突破400架,产能提升至50架/年,新增订单80架,单价1.2亿美元,重点部署东部、南部战区以应对隐身威胁。其双座型歼-20S可指挥“忠诚僚机”,2025年订单占比提升至30%。


• 歼-10C:作为空军三代机主力,2025年国内订单稳定在24架/年,单价约3750万美元,主要用于替换歼-10A/B型号。


二、军贸订单:成飞全球开花,沈飞突破在即


成飞依托实战表现和性价比优势,军贸订单呈爆发式增长:


• 歼-10CE:巴基斯坦在2025年印巴空战中使用歼-10CE击落多架“阵风”战机,直接拉动订单增购至70-90架,单价7600万美元。埃及签署40架采购协议(含配套武器),总额250亿元人民币,成为首个非亚洲用户。孟加拉国计划采购16架歼-10CE及48架枭龙,构建“高低搭配”体系。


• 枭龙:Block3型凭借KLJ-7A雷达和PL-15导弹,在缅甸、尼日利亚等市场持续获单,2025年新增订单60架,单价3000万美元,累计出口超200架。


• 翼龙无人机:翼龙-3获沙特采购生产线,成为首个海外用户,预计2026年实现本地化生产。翼龙-2H在甘肃地震中提供应急通信,推动阿尔及利亚、阿根廷等国意向订单。


沈飞军贸仍处突破期,但FC-31潜力显现:


• FC-31(歼-31B外贸版):2025年迪拜航展期间,中东多国表达采购意向,潜在订单规模超200亿元,单价约8500万美元,预计2026年首笔合同落地。


• 歼-16D:电子战型号获巴基斯坦、伊朗等国关注,单价约6500万美元,但受美国制裁影响,交付周期可能延长至2027年。


三、产能与供应链:沈飞扩产应对需求,成飞整合提升效率


沈飞加速产能爬坡以承接订单:


• 沈阳数字化总装线:投产后歼-16装配周期缩短30%,2025年产能提升至120架/年,同时启动歼-31B生产线建设,规划2026年产能达50架/年。


• 供应链管理:通过预付32.75亿元采购款锁定钛合金、复合材料产能,应对原材料涨价压力。


成飞依托重组整合释放订单潜力:


• 吸收合并成飞集团:资产规模从39.75亿元增至1256.34亿元,手握超800亿元订单储备,2025年下半年进入密集交付期。


• 智能化升级:成都青羊基地引入AI质检系统,歼-20单机生产周期缩短25%,良率提升至99.2%。


四、未来增长点:六代机与无人机协同


沈飞聚焦舰载机与六代机研发:


• 歼-50六代机:采用无尾翼设计和三台发动机,隐身性能超越F-22,2025年完成原型机试飞,预计2030年形成战斗力,潜在订单超200架。


• 神雕无人机:翼展50米的战略侦察无人机,已部署南海岛礁,2025年新增4架订单,单价约1.5亿元。


成飞构建“有人-无人”体系:


• 歼-36六代机:三发设计(涡扇-15+爆轰发动机),最大速度3.5马赫,2025年启动预研订单,计划2035年量产,单价约3亿美元。


• 翼龙-3无人机:航程超1万公里,可携带2吨弹药,2025年新增阿尔及利亚、阿根廷订单,军贸收入占比提升至85%。


总结


2025年,中航沈飞以歼-16、歼-15的国内订单为根基,FC-31军贸突破在望;中航成飞凭借歼-20列装加速和歼-10CE、枭龙的全球热销,订单储备与交付能力居行业首位。两者在六代机、无人机领域的布局,将进一步巩固中国航空工业的全球竞争力。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2)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旺旺仙倍

25-05-09 10:34

0
鸟爷好,文章写得真棒受益匪浅
早起的鸟儿24

25-05-09 08:25

0
注:本人长线持有沈飞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