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至今中美关税战的具体情况:
2018年
-3月:美国宣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理由是基于“国家安全”的232调查。
- 4月: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涉及水果、
猪肉等产品。
- 6月:美国对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中国立即实施对等反制。
- 8月:美国宣布对额外16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中方再次同步回击。
- 9月:美国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并在次年5月提高至25%,中国则对600亿美元美国商品加征5%-25%关税。
2019年- 5月:美国将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关税从10%上调至25%。
- 12月:中美双方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暂时缓和紧张局势,但既有关税并未取消。2020年- 1月:中美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国承诺扩大从美国的进口,美国则维持关税但暂缓新关税实施。
2021 - 2024年
拜登政府上台后延续了特朗普时期的关税政策,启动了部分商品关税豁免复审。双方在半导体、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摩擦进一步加剧。
2025年4月
美国多次发布行政令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中国也迅速对等反制,双方关税上限分别猛增至145%与125%。
过程如下:
- 4月2日:美国宣布“全球对等关税”政策,对包括中国在内的60个存在贸易逆差的国家加征更高的关税,使得中国输美商品税率再次提高34%(加上前两次总共加税54%),并于4月9日生效。
- 4月4日:中方宣称自4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的关税。
- 4月8日:美国白宫宣布将对中国输美商品的“301条款”关税从34%提升50%至84%,涉及电动汽车、
锂电池、
太阳能板等总价值1800亿美元的商品,4月9日正式执行。
- 4月9日:中国商务部宣称,对美国商品加征84%的关税,并将护盾
人工智能公司等6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将美国光子公司等12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 4月9日: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对等关税继续提高,提升至125%,以回应中国的反制措施。此时,
美国对中国商品实际加征的总关税税率为145%。- 4月11日:中国宣布将对美国商品的关税提高至125%,并表示鉴于当前关税水平,美国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的可能性,如果美方继续加征关税,中方将不予理会。
2025年5月12日中美发表联合声明,宣布90天内暂停部分关税,
保留部分并
取消部分行政令
加征关税,中方同步调整反制措施。
原文摘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中国”)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美国”),认识到双边经贸关系对两国和全球经济的重要性;认识到可持续的、长期的、互利的双边经贸关系的重要性;鉴于双方近期的讨论,相信持续的协商有助于解决双方在经贸领域关切的问题;本着相互开放、持续沟通、合作和相互尊重的精神,继续推进相关工作;双方承诺将于2025年5月14日前采取以下举措:
美国将(一)修改2025年4月2日第14257号行政令中规定的对中国商品(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商品)加征的从价关税,其中,24%的关税在初始的90天内暂停实施,同时保留按该行政令的规定对这些商品加征剩余10%的关税;(二)取消根据2025年4月8日第14259号行政令和2025年4月9日第14266号行政令对这些商品的加征关税。
中国将(一)相应修改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4号规定的对美国商品加征的从价关税,其中,24%的关税在初始的90天内暂停实施,同时保留对这些商品加征剩余10%的关税,并取消根据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5号和第6号对这些商品的加征关税;(二)采取必要措施,暂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起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
采取上述举措后,双方将建立机制,继续就经贸关系进行协商。中方代表是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美方代表是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和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协商可在中国、美国,或双方商定的第三国进行。根据需要,双方可就相关经贸议题开展工作层面磋商。(新华社)
**********************
目前有两种理解:
1.美国加税到145%,中国加税到125%(截止到2025年4月11日),大家都做不成生意了,然后坐下来谈判,最后达成协议:回到原点(2025年4月2日以前关税标准),大家各加10%继续做生意。
2.美国加税到145%,中国加税到125%,大家都做不成生意了,然后坐下来谈判,最后达成协议:从最后开始降,大家都降91%,24%暂停,保留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