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唯一不变的就是永远在变,上一秒做好的策略,下一秒就会因为一则消息,一个政策,一个波动,有了不同的判断;
稍微大一点的层面,拿短线策略中的一个完美模型来举例,短线最喜欢的主线题材炒作,它一定是指数下跌,哀鸿遍野,然后这时候冒出一个盖世英雄,冒出一个与指数放量大阳线的共振题材,它能带来庞大的,持续一两周乃至一两个月的赚钱效应,这就是大家最喜欢的,所谓的“主线题材与龙头战法”;
这种题材的完美演绎形式,它必然是在历史上多次出现的,不然也不会被近乎所有的短线客疯狂吹捧;
但它现在也逐渐变成了一种理想主义中的乌托邦;
因为市场是不断进化的,人是不断进步的,所以所有教科书上的模式模型都会与现实有一定的偏差;
拿4/7爆发的农业/种业举例,本质逻辑是特朗普关税,那么为什么4/3爆发的物流/
统一大市场就没有人第二天去接力,而种业就有?
昨天政策利好出来之前,大家是怎么看待种业的?特朗普关税下,进口价格升高导致
农产品 涨价逻辑,大家的定义会是一个套利的想法,会是“又不是指数放量阳线下诞生的题材,能有什么持续性?这种环境下都没多少资金入局,高度也不行”,“环境差套个利,指数一反弹,新题材(潜在主线)一出来,谁还买种业啊?”;
但盘后出了一则消息,所有人的预期都随之改变!农业第二天的持续性就得到了保证,而第二天,指数肯定是要护盘的,农业跟指数上涨就站在了同一边,从逆指数套利,到护盘阳线绕不开的方向,就因为一条消息,完成了从乌鸡变凤凰的转变;
所以说,市场永远处于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预期是一直在变化的,一个观点,是面对当时局势的观点,当新的市场要素出现,新的政策出现,就有了新的预期,需要构建新的纳什均衡来让自己的策略一直处于上风;
没有任何一条主线,一个龙头是可以被提前预判的,有时候一个题材死不死,就看所谓的龙头还有没有资金运营,有时候就因为一个游资,一笔几百万几千万的单子,人家犹豫了几秒,龙头就起死回生了,大家看到龙头起死回生,整个题材也就活了;
基于以上的观点,我们再来看今天的农业:
辉宏果蔬什么逻辑?
1.筹码,昨日放量涨停,涨停时间很早,从筹码的角度,过左侧筹码套牢区,是必须放量的;
2.同身位竞价强度第一,老手法了;
3.政策与指数修复预期;
美农生物 什么逻辑?
1.
回盛生物 红盘冲高6%以上,有承接;代表20cm的赚钱效应;
2.昨日20cm一字板,今日还能大高开,是超预期;
3.农业板块;
这些条件,都得开盘验证,能隔日验证的,那就是确定性买点,一般只存在于短线环境非常好的时候;
市场永远在博弈,农业能不能成,赚钱效应持续多久,是看天吃饭,是看今天板块发酵力度如何,今天它所带来的赚钱效应能不能被市场追捧,看盘后有没有新的消息来推动,看今天护盘力度的大小,如果不行,明天还要护盘,跟护盘资金同队的农业也就有了所谓的资金注入的预期,而这些所有利好利空,都会变成两个字“竞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