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成都春熙路的证券营业部里,38岁的王涛正对着电脑屏幕发呆。这个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男人,已经在股市摸爬滚打了15年,账户资金却始终在10万到100万之间徘徊。他的交易记录写满了笔记本:"2001年6月14日,沪指见顶2245点,满仓被套";"2003年1月6日,割肉
东方明珠,亏损47%"。
那时的他还不叫"职业炒手",而是闽发论坛里的"校长"。每天收盘后,他都会在论坛写下复盘日记,用四川话调侃自己:"老子今天又遭主力涮了,割肉的时候手都在抖。"他的帖子里没有华丽的技术分析,只有血淋淋的交割单和掏心窝子的反思:"弱市不做,这句话说了三年,今天才算真懂。"
2006年,A股迎来大牛市,王涛的账户终于突破百万。他在论坛晒出交割单,配文:"10年磨一剑,出鞘必见血。"这句话后来成了的金句。
2008年,王涛在成都某茶馆里喝茶,突然接到闽发论坛管理员的电话:"论坛要关了,你打算咋办?"他盯着茶杯里的茶叶浮沉,突然一拍桌子:"自己建个场子!"
三个月后,上线。王涛用"职业炒手"的ID发了首帖:"这里不欢迎股评家,只收留敢死队。"他把自己的交割单贴出来,附上心得:"打首板要眼到、手到、心到,看到涨停瞬间,手脚要快过刘翔跨栏。"
早期的像个武侠江湖。asking、炒股养家、赵老哥等高手相继入驻,王涛化身"校长",发起首届百万实盘赛。比赛规则简单粗暴:"一个月内翻倍,奖金全归你;腰斩出局,学费不退。"首届冠军是个叫"龙飞虎"的年轻人,三个月赚了300%,王涛亲自给他颁奖:"年轻人,记住,超短的精髓是控制回撤。"
2009年,沪指从3478点一路暴跌,王涛给自己的千万账户定了个疯狂目标:每月盈利10%。他的操作堪称教科书:
弱市空仓:大盘成交量跌破80亿,直接关机去钓鱼;
强市满仓:2010年稀土行情,他连续打板
包钢稀土,10天翻倍;
纪律如铁:止损线永远设在成本价下方5%,有次重仓的
成飞集成跌停,他眼都不眨直接砍仓。
他的交易室墙上贴着八个大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有次徒弟问他:"校长,你为啥总盯着分时图?"他指了指屏幕:"这不是K线,是市场的心电图。"
2011年,王涛成立银帆私募。第一期产品发行时,有客户问他:"你这超短策略能管大钱吗?"他笑而不语,用业绩说话:四年时间,银帆1期累计收益253.72%,同期
沪深300只涨了10.43%。
仓位控制:永远保留30%现金,牛市加仓,熊市空仓;
逆向思维:2013年创业板暴涨,他却重仓银行股,"当所有人都在炒题材,我就捡便宜货";
心法传承:每周给团队上情绪控制课,用德州扑克训练心态。
2023年,注册用户突破千万。王涛早已退居幕后,但他的影响力无处不在:
实盘赛传统:每年的"职业炒手杯"吸引数万人参赛,冠军奖金高达百万;
游资黄埔军校:从走出的赵老哥、方新侠等,如今都是百亿级大佬;
心法圣经:他的语录被整理成《职业炒手回忆录》,扉页写着:"超短不是赌博,是概率游戏。"
在成都宽窄巷子的茶馆里,王涛偶尔会和老股民聊天。有人问他:"你觉得现在的股市还能复制你的传奇吗?"他呷了口盖碗茶:"时代变了,但人性没变。记住,牛市赚大钱靠胆量,熊市活下来靠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