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从籍籍无名出发,希望用微薄的力量,争取给市场带来另一个视角。如果方便,欢迎多点赞和转发。
经常有股友后台跟笔者探讨量化的问题,为此,写文分享下笔者理解的高频量化。
在深入探讨高频量化交易之前,先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辩证思维应用的小事:
市面上顶级的炒锅,往往是底厚而侧面薄,这种设计有助于快速均匀地加热食物同时,比较轻便,但标价较高,性价较差。上图是一款某个品牌的家用炒锅,性价比不错,但家里的老人使用后,反馈质量虽好,可使用起来略显吃力。针对这个问题,是要花上千的价格,换购个更轻薄的炒锅,还是让老人勉强凑合着用呢?貌似是个两难选择。
经过深入思考,笔者在把手的地方做了上图显示的改良,缠上耐高温的缠带。通过这个小改良,不仅手握时的握感更舒适,还巧妙地缩短了力臂,使得老人用起来更省力。从而平衡了,既不用丢弃原本质量还可以的锅,又充分兼顾到了老人的使用体验,做到了辩证思维的巧妙运用。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实际有些事情不能简单的用非黑即白的线性思维,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换个角度,用辩证思维,或许能很巧妙的平衡和解决对立的矛盾冲突和问题。
言归正传,关于高频量化,先了解下一则新闻,2024年2月宁波灵均投资在1分42内,卖出沪市股票合计11.95亿元、深市股票合计13.72亿元,期间造成了
上证指数 和
深证成指 快速下挫,这种严重扰乱正常交易秩序的违法行为,最终被沪深交易所处罚。一时间,市场上关于高频量化的讨论风起云涌,甚至谈虎色变,如临大敌,仿佛量化交易就是股市中的“洪水猛兽”。
然而,龙妖理论则持有另一种观点。首先,专业化的大资金机构,凭借自身庞大的资金体量和先进的技术优势,在超短线交易领域确实有着明显的优势。监管层虽然为此限定了,报撤单频率限制每秒不允许超过300笔、每天不超过2万笔,但即便每秒 299 手的高频挂单速度,也使得普通散户在超短线操作上,仍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
凡事要辩证的看另一面,正是由于大资金体量庞大的缘故,他们在建仓一支股票,和出货时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这就使得他们的建仓过程容易被市场追踪。一旦他们的买卖交易行为冒头,符合龙虎榜的上榜条件,就很容易引起市场的关注和跟风,这反而会干扰他们的交易策略。
更关键的是,如果市场趋势发生反转,大资金想要在高点将手中的股票全部顺利出货,几乎很难。因为他们的出货量巨大,一旦抛售引起跟风,必然会引发股价的大幅下跌,从而导致自己也出货困难。所以大资金使用高频量化,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但也不能为此夸大和神话了量化的影响力。毕竟量化交易背后,还是人为的交易理念在主导,高频量化的优势更多只是体现在超短线操作上,如果制定的量化交易策略有缺陷,即便有再牛的量化交易工具,或者卖飞,或者亏损,也不是新鲜事。龙虎榜上知名游资的惨案更是比比皆是。
相比之下,散户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散户资金量小,在股票的进出上更加自由灵活,而且可以选择的投资目标范围也更为广泛,可以选择品质更好的个股。对于平时白天工作的上班族股友来说,如何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巧妙地扬长避短,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毕竟在这个战略问题上,选择远大于努力。
从辩证思维的角度,想要平衡了以上矛盾,笔者认为,快牛的主升浪起爆点介入,不论是散户、甚至是大资金机构,在量化交易时代,是个绝佳选择,而且以后这是大势所趋。大资金主力发起的快牛主升浪,是日线级别的,这些受高频量化的影响非常有限。
在这个上涨阶段的关键转折点介入,既避免了普通散户在股价飙升段跟量化交易的速度竞争劣势,又能够发挥散户灵活的优势,实现“吃鱼身”的目标。
俗话说,盈利模式有其障碍,这个交易策略的难点,是具体如何准确识别主升浪起爆点,散户需要克服这个高壁垒的门槛。笔者鼓励有基础的股友,要坚持这个信念,沿着这个思路和方向砥砺前。具体内容可联系笔者。
最后,笔者建议股友们,不必神化高频量化的影响力,等你们越过高山后,相信大家自会感叹,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