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上周五知道国产芯片会爆发,所以顶板
佳都科技,但是没买进去;其实更好的做法是打板或半路容量品种,今天汰弱留强;
今天再接周五的高潮+周末的发酵,是一笔盈亏比很差的交易,因为如果好的,不会让我买到,不好的买到容易吃面。
今天更好的选择是
章源钨业,或者半路
北方稀土。
明天的预期,应该是国产芯片分歧的一天,可以考虑找容量品种低吸,或者早盘前排的打板;同样道理,稀土及小金属是明天分化的一天,不适合接力。
0
打板
好上好吃面,上周五国产芯片受
DEEP SEEK影响爆发,周末各种发酵,今天上午理应很难解,好的应该是一字预期,不好的才能买到,非常一致。所以在某一题材高潮后第二天出手,不管是高位、还是地位,吃面的风险还是很大的。除非是那种超级题材。今日应该买入稀有金属涨价方向,然后明天吃个溢价,再切换至芯片方向。
0
慢就是快,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模式。科比老师的龙头补涨切换,作手奇衡三的周期龙反抽、预期没结束的龙头二波、主升期的总龙或分支龙、龙头突破最高板超预期的小仓位。
不是每一天都有机会交易,找到那个确定点,不要妄图抓住每一个机会。要做就做核心
0
复盘复什么?
1.对行情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也就是市场风格偏好,是指数行情、局部题材行情,是主升、轮动、下跌行情(判断资金进攻的方向,是高位、还是低位,是连板小票、还是趋势大票,是主板、还是创业板,是走指数行情、还是缩量抱团行情、还是没有主线的轮动行情)?
指数的连续增长不常见,尤其是放量的上涨,当指数放量向上时,与其共振的题材如果有逻辑,那题材容易走出持续性;因为量能够大,资金需要一个宣泄口,风格上也更倾向容量大票。同样一个题材,量能不够,资金选择的也许就倾向情绪小票。因为量能放大,有机构的参与,票的基本面也变得重要些。因为大家都选择大票,那么更容易走趋势,不适合连板。那么大部分适用的连板玩法反而没有趋势的好。应对手法:基于市场的风格变化,选定共振题材中的核心票,低吸高抛。
2.如果有明确进攻的板块,找到资金进攻的板块,挖掘背后的原因。就是分析题材背后的催化是什么,是突发消息、是新政策催化、是技术创新,还是什么。也就是找到逻辑推演中的元起点。然后基于这个元起点主观判断题材的持续性。
3.判断题材所处的阶段,是主升阶段,还是高位震荡阶段;核心票都是哪些(身为票、日内龙、容量核心...),基于这些核心票的形态、筹码、逻辑、板块地位去推演这些票的走势,进而预判其他票的走势;第二天基于这些票的实际走势和预案做出相应的处置。
0
知道最高板断板,可以先停下来,等方向明确后再出手
0
总喜欢在龙头断板时博弈中位股穿越,中位股还不带题材,你不亏损谁亏损
0
操作的好垃圾,复盘不够,推演不够,分析不够。随性交易。
0
整体上,炒作分为两个大类,一个是炒预期,即新事物、新概念第一次出现,对股票的位置、筹码等更加看重,例如以伊战争;另一类是炒落地,
新能源汽车、人行
机器人,股票位置重要,但是个股实实在在的逻辑也很重要。因为炒落地时,很多是机构在炒作,机构资金更加看重个股的硬逻辑和业绩成长性。而炒作概念,更多的是短线热钱,更多是靠消息的扩散演化驱动。
0
股市是混沌的,有很多影响因素,不同的资金代表不同的主题,有着不同的思维惯、价值观及操作惯。接力就是要选人气股,在主流、人气股上都赚不到钱,在其他没有辨识性的股上赚钱更难。总是怕高,低位炸板和晋级率更低。我们不是回避打高位,而是想办法综合各种技术去提高成功率。这里有整体的投机情绪,受指数与辨识性高位股影响,如果指数下杀、高位跌停情绪肯定不好,这时候更考验辨识性。第二是题材持续性,一方面是个人主观上对题材的理解,另一方面是看资金的选择。
0
忍了一天,尾盘打个板,这个板应该打自己的脸。市场情绪还不错,要上板早上板了。尾盘上板打板是大忌。计划外交易,感觉自己很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