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韭菜交易心理学系列1

25-04-06 15:17 277次浏览
龙头悟道笔记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韭菜科林整个上午都盯着E-迷你标普期货,耐心地等待交易机会。终于,他看到行情符合某个进场模式。他仔细地观察价格运动和他设定的进场条件的指标。进场条件完全成立。价格止跌回升,所有指标都发出做多的信号。他心想:“进场模式的条件完全吻合。”

行情几乎马上就朝着对交易有利的方向发展。市场快速上涨,突破近期阻力线,上升通道畅通无阻。标普从预设的进场点上涨了12点-一对于这个市场来说,日内行情走得很好。可是,科林却一无所获。
他根本就没做这单交易。后来,他说起这件事:“昨天也出现了符合这个进场模式的行情。我昨天进场了,可是亏损了,今天就想着这件事。其实今天的行情比昨天还略好一点,昨天有一个指标没确认,而今天的进场模式是完全吻合的。我很后悔没进场,也不明白是为什么。我没感觉到什么强烈情绪,肯定没感觉到恐惧。我只是想,昨天的交易亏了,今天这单也会亏的。我错了。我怎么就没做这单交易呢?”
科林之所以错失良机,并不是情绪作梗,也不是看错行情,而是他的思维模式在作怪。科林的心智进入了一个自然的心理盲点,心理学家称之为“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是一种认知偏差,是指我们的心智在做决策时,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其他信息影响更大。科林的心智对昨天的交易结果印象较深,而对今天“完全成立”的进场条件印象较浅,于是,他没做这单交易。
许多交易者相信,情绪是交易心理学最重要的成分。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完全正确。感觉和情绪当然重要。没有了感觉和情绪,交易者无法做出可靠的决策。强烈情绪(例如贪婪、生气,尤其是恐惧)可能对交易产生重大影响,引发心态不稳的交易行为。然而,可能影响交易的不只是情绪。想法和我们的思维模式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些时候,某个想法会引发强烈情绪,人们越去想,情绪就越是强烈。还有些时候,情绪跟我们做出错误的交易决策并无多大关系,科林的情况就是这样。许多交易者都没有意识到,我们的心智和思维模式也会对交易和交易决策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我们的思维模式可能会制造出心理盲点,给我们套上枷锁,从科林的例子中可以看到,当我们陷入了心理盲点,技术技巧在那一刻就失去了作用。事实上,交易心理学中最重要的内容,就在于我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对待自己的想法。本书的主要宗旨是帮助你更多地觉察到自己的想法,觉察到这些想法是怎样直接影响到你的交易行动的。学运用本书介绍的认知相关技巧,可能会对我们的交易产生最具决定性的影响远比我们管理情绪的常见方法强大得多。当然,这并不代表情绪无关紧要,我们可以置之不理。我们会在下一章开始讨论情绪。但现在首先要重点讨论的,是我们的思维模式天然存在的种种局限性,这是交易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交易者要取得良好的交易表现,必须觉察和明白这些局限性。
思维是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都已经以为常,通常不会刻意去想“想”这回事。但只要我们稍微停下来,观察一下自己的想法,就会开始觉察到心智的活动。这是一项有趣的研究。我们很快就会发现,林林总总的想法几乎会连续不断地浮现,永无休止。心智在不知疲倦地发表评论,告诉我们一些事情。若是想让心智安静下来,停止思绪流动,除非经过练,否则你最多只能坚持几秒。就算是经过练,大多数人最多也只能坚持几分钟,心智就会又开始叽叽喳喳,总会有一个又一个想法不请自来。我们从中可以总结出心智的两个重要特征:想法永远是与我们共存的,我们对想法没有多大的掌控力。明白这一点,对交易者来说至关重要。
由于我们从小就经历了心智每天的喋喋不休,我们已经以为常,也产生了很大的依赖。我们通常会把心智告诉我们的话当成对现实的准确反映,很少会质疑或客观评估自己的想法。由于想法是我们自然而然的一部分,接受这些想法似乎也是很自然的一件事,但在交易中,这可能是一个危险的倾向。
之所以危险,部分是由于我们的认知能力存在天然的局限性。有一些心理界限经常会限制我们的思维方式,扭曲我们处理信息的方法,影响到我们的决策方式,导致交易出现可预测的失误。这些都是我们的心理盲点,常称为“认知偏差”和“启发法/启发式偏差”。对交易者来说,最重要的心理盲点包括:
●代表性启发式偏差
●近因效应●损失厌恶● 确认偏误
●基础概率忽略●情感启发式偏差后见之明偏差
交易者必须对心理盲点有所了解,在自己交易时,觉察到它们的存在。
启发法和认知偏差
所谓“启发法”,指的是心理捷径。人们在面对复杂或困难的决策时,经常会运用简单的经验法则,帮助解决问题和做决策,以此简化决策任务。如此一来,思考问题会变得更加直截了当,更加省时省力。启发法缩短了决策时间,减轻了心理负荷,让人不必在脑中处理和理解大量数据,就可以快速有效地处理问题。这些心理捷径在许多情况下都是方便好用的,许多时候可以得出相对准确的结果。例如,我们计划自驾游,需要制定油费预算。为此,我们需要知道加满一次油可以行驶多少英里。有一个方法是在未来六个月内,每次加油,都详细记录加仑数和里程数,然后计算平均值。这种方法会得出在许多不同路况下,每加满一次油可以行驶多少英里的准确数据,我们可以以此来计算油费。又或者,我们可以走捷径,在下次加满油时,把里程表设为零,用这箱油能走的里程数来预估油费。这样走捷径得出的结果,是否跟收集六个月的数据同样准确呢?准确性多半会差一些,但这种简单的方法已经可以得出大致的结果,用来做旅行规划已经够用了。这就是利用启发法。
启发法在生活中是很常用的。例如,我们在决定是否到一家陌生的餐厅用餐时,可能会以餐厅的整体外观作为判断的依据。我们不会煞费苦心地等顾客走出餐厅,调查他们的用餐体验,只要餐厅看起来干净诱人,停车场里有一些车,我们就倾向于在这里用餐。在这里,我们用简单的思维作业取代了复杂的思维作业。这就是启发法的标志性特征。评估一家餐厅的外观,比调查顾客的用餐体验更加简单。同样,在估计油费时,计算一箱油可以走的里程数,比记录和计算六个月的里程数更加简单。启发法有其价值所在,可以帮助我们高效地处理面对的情况。因此,我们通常会把启发法作为默认的思维模式。
但有些时候,启发法和其他简化的心理模式会引起重大的判断失误和不一致。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诺贝尔 经济学奖获得者)和阿莫斯·特沃斯基进行了一项开创性的研究,探讨了我们的思维模式,以及这些思维模式为什么会造成失误。他们发现,人在面对风险和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决策时,会有强烈的倾向要舍弃认真理性的分析,转而利用启发法和其他认知捷径。这经常会造成可预测的失误和不良后果。他们刚发表这一研究成果时,这与当时的传统智慧是背道而驰的。从这份研究报告和随后的著作中,衍生出了一门新的学科,强调心理学对经济决策的影响,现在,这门学科被称为“行为金融学”。
当一个人面对的情况涉及评估复杂和经常不完整的数据,也涉及风险,结果不确定之际,人对信息处理(我们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的天然局限性就会自动自发地浮现。相关研究结果清晰可靠,也对交易者有着重大意义:在不确定、高风险的情况下,人在做决策时会自动应用启发法和其他认知偏差,经常导致严重的失误和代价高昂的错误。交易总是涉及风险。交易结果总是不确定的,交易者在每次做出交易判断时,都会面对复杂和不完整的数据。当交易者贪图方便,走心理捷径,就会引起失误,做出不明智的交易决策,直接导致交易绩效欠佳。
我们在科林的例子中看到,他在做判断时,近期的交易结果对他产生了更大影响,导致他错失了大好的交易良机。交易者面对的难题在于,心理捷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既方便又管用的,可是在我们的交易中,却会造成代价高昂的失误。我们接下来看一下杰姬的例子,她刚搬进城里,现在步行上班。在过去两个星期,她沐浴在清晨暖和的阳光中走路上班,还挺享受的。可是昨天,在她上班途中,突然下起了暴雨,她赶到办公室时,浑身都湿透了。今天她带了一把伞。这是对近期经历的适应性使用。我们可以拿杰姬的例子与科林错失的交易对比一下。跟杰姬一样,科林也有过不愉快的经历,也就是交易蒙受亏损。第二天,同一个进场模式的条件成立了。可是,昨天交易亏损的经历还记忆犹新,这本来跟今天的交易毫无关系,也与他的决策毫不相干,但比起今天教科书式的进场模式,昨天失败的交易给科林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杰姬没有淋雨;科林错失了交易良机。随后,科林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没有把握住这个交易良机。这就是在交易中利用启发法、出现认知偏差的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由于在日常决策中,启发法和其他认知偏差的例子俯拾即是,所以我们在交易时,自然而然就会顺手套用。此外,由于我们毫无戒心地相信心智告诉我们的话,我们陷入了心理盲点,对自己犯下的严重交易错误浑然不觉。无论是交易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交易者,都必须理解和觉察到这些盲点。接下来,我们先来讨论交易中可能最常见的启发式偏差,也就是代表性启发式偏差。
在淘股吧成长,是时候该回馈了!对兄弟们有帮助,请不要吝啬你的金手指,点赞打赏加油券一键三连是继续更新交易心理学系列文章的动力!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