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手机 /PC需更高散热性能
AI手机散热:技术升级与市场机遇
随着智能手机性能的不断提升以及AI技术的普及,手机散热需求显著增长,散热技术已成为影响手机性能和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本文将深入探讨AI手机散热需求升级的原因、主流散热技术的升级方向、市场趋势与产业机遇,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一、AI手机散热需求升级的原因
(一)算力与功耗激增
AI手机的运算能力大幅提升,如大模型推理、图像处理等任务对芯片的算力要求越来越高,导致芯片功耗也随之增加。例如,运行大型AI任务时,手机处理器温度可在15分钟内升至40℃以上,而高负载场景(如游戏、多任务处理)可能导致芯片降频,影响性能稳定性。据预测,AI芯片算力预计到2027年将达50000 EOPS以上,功耗提升直接推高发热量。
(二)电池容量与能量密度提升
为支持AI长续航需求,手机电池容量普遍突破5000mAh,但大容量电池在高负荷下会加速热量积累。叠加快充技术(部分品牌功率超100W),进一步挑战散热系统。
(三)设备轻薄化与集成化矛盾
AI手机需集成更多高性能组件(如NPU、
5G模组),但机身厚度限制迫使散热方案在有限空间内实现高效散热,传统单一材料(如石墨片)难以满足需求。
二、主流散热技术升级方向
(一)复合散热模组成主流
1.
石墨烯+VC均热板:石墨烯导热系数高(约5300 W/mK),结合VC均热板的二维平面传热,散热效率提升显著。例如,三星S24 Ultra的VC均热板面积较前代扩大1.9倍。
2. 多层石墨片:通过叠加2层以上石墨片提升局部散热能力,
苹果 iPhone 16 Pro散热膜覆盖面积增至后盖的60%。
(二)液冷与3D VC技术突破
液冷散热通过液体循环高效导热,已在高性能硬件中验证可行性;3D VC技术利用三维立体传热,适用于复杂场景(如AI服务器),未来有望向手机端渗透。
(三)材料创新与工艺优化
1. 超薄VC均热板:如
领益智造 研发平面度<0.15mm的VC,通过激光焊接工艺实现量产。
2. 热控型PI薄膜:作为石墨散热膜前驱体,国产化替代加速(时代华鑫、
瑞华泰 等企业突破技术壁垒)。
三、市场趋势与产业机遇
(一)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2024年全球AI手机散热材料市场预计达32亿元,2028年将增至102亿元(CAGR约26%)。VC均热板市场规模2024年为12.4亿美元,2032年预计突破35.9亿美元。
(二)产业链核心企业
1. 石墨烯/石墨散热:
中石科技 (苹果供应商)、
思泉新材 (多层石墨片)、
道明光学 (华为合作)。
2. VC均热板:
捷邦科技 (收购赛诺高德)、
苏州天脉 (全球市占率8.92%)、领益智造(超薄VC技术)。
3. 液冷技术:
超频三 研发液冷方案,探索AI手机应用。
总结:
AI手机的高算力、高集成度与轻薄化趋势,倒逼散热技术向复合化、高效化升级,产业链企业需持续创新以应对市场需求。
-----------------------------------
以上文章观点,仅个人建议复盘,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