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当前对机器人的几点看法

25-03-10 00:29 692次浏览
流星投资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转发一篇好文,作者观点与我不谋而合


没想到周末机器人 讨论度这么高,有这么多大v质疑机器人。这里谈谈我的看法。


一、为何机器人汽配股值得重估大多数机器人标的都是汽配股,起涨前很多都是10-15倍PE,即使涨到现在,还是有不少没到20倍PE。纯估值的角度,即使不能说这个股票多便宜,但你肯定不能说很贵吧,10-20倍估值的行业,遇到了一个未来巨大拓展行业空间的拐点, 估值阶段性提升到20-30倍肯定不过分,反而是合理的。横向对比来说, IDC遇到了AI,估值就能炒到30倍PE以上,汽配为何不可?全球对比来说,国内哪个行业未来地位和行业空间提升更大?汽配在汽车智能化和机器人两大趋势加持下,能与之一比的行业并不多吧。量化来说,如果未来有百倍千倍以上的空间,即使可能性目前看并不是很高,但只要有可能,适当的期权定价本就是合理的。如果一个票可能涨百倍以上,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但愿意配一些的人还是不少的?万一实现了呢。对一个未来十万亿乃至百万亿以上的行业,几十亿的公司成长为几千亿不是很正常吗。那些持否定意见的人,难道看不见产业在加速发展?难道看不见机器人产品迭代速度非常快?连宇树王兴兴自己都说机器人发展速度超出了他的预期。对一个一日千里的新兴产业,不迭代自己认知,不跟进产业发展,凭一两年前的过时数据、落后认知就简单粗暴的否定,还自信满满,真应了马云那句话“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


二、为何看好AI医疗的人也应该看好机器人当一个新产业 朋友圈迅速扩大,巨头纷纷加入,社会各种资源加速投入的时候,我们应该尽早上车,躬身入局,而不是的质疑和指摘。何况很多人的质疑根本站不住脚,比如一边各种看好AI医疗,一边各种看空机器人。殊不知,作为两个典型讲“未来故事”的行业,空间想象力都是很大的,就不说谁更大了,谁已经有各种产品、样品?谁的实现路径更清晰可见?谁的朋友圈、社会投入在迅速壮大?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注意了,我这里不是不看好AI医疗,正好相反,我也非常看好医疗数据价值将获得这轮AI浪潮的大力挖掘,而且基本是底部第一时间就挖到了卫宁健康华大智造 等标的,但我不会踩一捧一,我甚至认为看好AI医疗却不看好机器人是非常奇怪的,不是简单的认知问题了。看不懂一些行业是非常正常的,谁也不可能啥都能看懂,承认不懂不做就好了,但非要装成很懂的样子,自己看好的才能涨?不是自己看好的涨了就是瞎炒?


三、为何机器人应该比新能源车 诞生更多十倍股至于资本开支扩张炒供应链的逻辑,机器人跟这两年的算力、前几年的新能源车,本质是一样的,无非是节奏节点的差别。很多人低估了机器人未来两三年可能的市场空间,这一点我之前也说过。很多人只看身边有无应用,然而机器人不是只有c端消费机器人,也不是只有人型才叫具身智能,不能忽略了B端工业场景更快量产的可能性,这个我也说过。特斯拉 自己的汽车工厂,机器人应用场景俯拾皆是,几千台就是小case。同理,国内的比亚迪 、蔚小理等新势力、华为赛力斯 等,仅仅汽车工厂这个场景,容量就不小了。而且这是成本容忍度很高的场景,几十万一台的机器人一个智能工厂立马就能上几百上千台。还有矿山、救灾等大量危险场景,还有早就应用的军工场景。。。这么简单一算,今年合计出货一两万台,不过分吧,这差不多就是百亿空间。量产元年,就有百亿,26年几百亿到一千亿,27-28年几千亿,这个规模,这个速度,还有什么行业?算力供应链,数据中心供应链,不也是几千亿资本开支的规模?18-22年,宁德时代 每年的资本开支最高不到500亿,其供应链就诞生了先导智能恩捷股份天赐材料 等一批十倍股。跟新能源车相似度非常高的机器人,行业资本开支规模至少是新能源车的几倍到10倍级别,其供应链十倍股机会比新能源车更多,当然是非常正常的。


四、为何不能将机器人上涨简单归因为机构报团和筹码游戏我很早就指出新能源资金的迁移(其实只是风格内平移),是机器人板块走趋势的动力,但这不过是表面的现象,我也一直说,机器人上涨背后是汽配重估,汽配是国内最值得重估的行业之一,不要瞧不起汽配行业,行业天花板是不是正在打开,市场规模是不是在快速变大,龙头市值空间是不是正在提高,全球看国内行业地位是不是正在提升?仅仅归因为机构抱团炒作,是不是过于简单过于武断了些,难道好东西不让人买?越来越多人承认这是好东西大家惜售不愿意丢了筹码还有问题了?没错,抱团也是筹码游戏,股价涨跌论到最后,长线短线价值还是投机,不论什么玩法,大家都是筹码游戏,只不过有些是博弈对手互掏口袋的筹码,有些是等待兑现逻辑认知的筹码,有些是伴随企业成长实现价值的筹码,没有谁天生高人一等,就看你手里拿着什么筹码了,又能兑现什么筹码了。最怕的是错配,拿的是掏口袋的筹码,却梦想着成长价值的实现,或者反过来,本来可以躺着跟企业共成长,却天天找对手博弈。所以,很多时候,不是筹码有问题,而是筹码持有者的认知不匹配。


五、不要太多阴谋论,机器人跟自动驾驶、Agent有相同也有不同另外,不知道一些人是什么脑回路,他们认为机构就是看好汽配就是要炒汽配,吹自动驾驶炒不起来,于是换个马甲吹机器人,还是要炒汽配。其实哪怕看一眼机构去年四季度甚至更早时间在汽配的配置比例,也不会这么说了。没理由一边坚定推汽配,一边低配汽配吧。其实没必要那么多阴谋论,多数时候只是一种市场合力,仅此而已。其实自动驾驶也是分级的,不是要实现最后真正的无人驾驶才能规模应用,普遍认为L3就可以了,渗透率不能快速起来只是因为法规等现实卡点存在。其实就这点来说,机器人跟自动驾驶、跟agent是一样的,并非一刀切的达到最终完美的效果才能规模应用,现实存在大量要求不那么高的应用场景。而且我也不认为机器人更获得市场认可跟训练数据的需要有多大关系,如果是这个逻辑,本就跟数据搜集训练迭代更密切相关的自动驾驶岂不是早早就应该炒起来?为何机器人炒这么高这么久了,自动驾驶基本还是没怎么动。某种程度上,机器人作为AI应用的终极载体,这个逻辑和信仰来得比大模型更底层也更确定一些,毕竟大模型只是AI发展历程中的一种技术路线,当前阶段被证明更有效罢了,不代表未来必然一直是最有效的路线,但不论AI如何发展,到最后,物理载体就是机器人,相信这一点的产业大佬明显多很多。


六、为何有未来的机器人还应该更贵一些至于不断抨击某些票贵甚至有泡沫的,我其实想说,这不是很正常吗?这不是资本市场应该有的现象吗?供不应求的、大家都想买的,贵才是正常的,合理的。就好像,你觉得北上广深房价很贵,甚至有泡沫,你就希望他们大跌、腰斩?这样的话二三四线的房子只会更惨。定价未来,给成长以时间,适当泡沫化,引导资源配置,这才是资本市场最大的作用。有未来的产业,总是比较贵的,有一定泡沫的,而没有未来的产业,总是比较便宜的,有不少折价的,这才是合理的现象。所以我们不能简单比较两个行业的估值,哪个PE估值低就是更便宜更值得买 。未来成长空间更大的行业,估值享受一定溢价,才是合理的现象,也是资本市场应该提倡的方向。有些人总喜欢拿前几年新能源那一轮行情说事,认为机构抱团最后一地鸡毛,然后说自己当初就不看好如何有先见之明云云。难道新能源不是崛起了隆基通威阳光电源 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一批世界级产业巨头吗?最后整个产业链各环节不是诞生了一批全球性的行业龙头?一个行业整体空间扩大十倍,出来一两个十倍级别成长的大龙头,再出现一批2-5倍级别成长但是股价也涨十倍的二三线企业,再有一批跟风最后又掉队的小企业,这不是很正常的现象吗?你在行业整体涨三五倍后还拿着后排谈星辰大海,这就是你投资的问题,不是市场的问题。正如每个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一样,初生到成长到成熟再到衰退的轮回,每个行业都要经历。正如不能用成熟后的稳健保守去否定年轻时的积极有为,资本市场里同样不能用低速成长期的低估值来否定高速成长期的高估值。给青春以岁月,给成长以溢价,才是健康的市场。


七、为何看多DeepSeek也应该看多国产机器人还有,看好DeepSeek却看空宇树等国产机器人的,我也觉得奇怪,两者都是平价、国产代表,都打破了“中国科技不行”“差老美太远了”的固有偏见,甚至于国产机器人技术与国际一流的差距,可能比大模型还要更小一些,宇树机器狗全球市占率超过60%,人形机器人性能不比特斯拉otimus、OpenAI figure等老美最好的机器人产品差,成本还更便宜,没必要完全看特斯拉脸色,不是说特斯拉跌了就一定要跟。


八、赢家定价逻辑小结一下,我上面说了一堆逻辑,无非就是证明机器人确实可以炒值得炒应该炒,而且不管你对所谓的高估泡沫多么的看不惯,这个现象还会继续存在,还有持续挺长时间,也许你认为现在太贵了泡沫了,没准短期板块还跌了,市场看起来还验证了你的判断,但过不了多长时间,很可能就被市场更疯狂的追捧更极致的抱团打脸。理由非常简单,当大多数票都能算清楚未来三年估值的时候,当还有不少票估值低于20倍PE的时候,大概率就不是你该担心的泡沫,而是你要继续拥抱的泡沫。至于踏空就看空的人,市场大概率会继续让你一直不舒服,你想回到一开始的便宜位置让你舒服上车是不可能的,你嫌贵的未来会继续贵越来越贵,因为趋势一旦确定,就是赢家定价了。


九、最后机器人肯定会有惨烈下跌,但在此之前坚持看多做多最后,提醒一下,虽然我一直是坚定的看多做多机器人,虽然我也有说过未来机器人大概率也会产能过剩,最后下跌时可能比新能源还要凶残,但就算未来一段时间有下跌调整,我也仍然以看多做多为主。不过我并不鼓励踏空的人现在去追涨,因为确实如你所说涨多了贵了,随时可能下跌,我不希望你更不舒服。


以上为转发内容,以下我近期的一些发言

自2023年OPENAI诞生以来炒的那些人工智能的股票的逻辑和预期,自从DeepSeek以后,基本都被打没了,虽然现在不少分析师、研究员还不愿意承认,或者说认知问题,没有意识到现在行业格局已经基本清晰,也就是以前可能是百模大战,但现在及接下来,可能就剩下几家了,对于单独一家来说,可能算力确实需求大增,但因为大部分竞争者都退出了,所以行业总需求反倒是下降的,即便还是上升的,但预期已经给打没了。反应到盘面上,就是春节节后在DS的引领下,一部分老的人工智能股票又炒了一波,但是好多是在持续下跌的,比如逻辑最正业绩最没问题的易中天,而在002261见顶后,整个板块接下来可能都将持续阴跌。从交易层面来看,还能在这个市场活下来的,大概都是人精了,玩预判你的预判这套,都不是什么高科技了,要上一个台阶,只可能剩下玩小作文了。这就是目前还玩情绪派这一套的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情况。小群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频繁割肉的,也说明在人工智能这个场地玩这套不好使了,其实这不见得是情绪派的这套就完全不行了,主要是人工智能现在格局基本定型,行业将近进入成熟期了,所以必须靠实打实的业绩,不能再靠讲故事那套了。


再给大家说一次,为什么我从年后第二周就坚决不看好DS,原因就是易中天一直跌。易中天代表人工智能的有业绩的那一部分,如果那一部分都跌,那炒题材的就相当于空中楼阁难以为继。一个大的板块炒作,一定是相得益彰,机构按机构的思维干,游资按游资的套路干,但大家都能赚大钱,就像近期,在机器人板块里,我做我的趋势,游资做它们的打板,大家都不错。


假如把一个行业比如人的各个年龄段,那人工智能2023年就像人的20来岁,去年是30来岁,而今年已经40来岁,基本定型了,事业小有成就,剩下的时间就是把现在的事业做大做强了,外界对你的期望也是这样,你必须拿出成绩来证明自己,不能再讲故事谈情怀忽悠别人了。

而机器人现在就是2023年的人工智能,是20来岁的小伙子,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朝气蓬勃,你可以给它无限的想象力。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1)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禾乃文

25-03-10 02:13

0
不错的好文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