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消融的清晨,老农夫秋月站在山坡上,凝望着远方刚刚泛青的田野。春风微拂,他白发如霜,手中竹杖轻点着潮湿的土地。
"乙巳之年啊,"他喃喃自语,眼神穿透时光,"蛇行草间,万物知时。"
竹篱小院里,他孙女小蝶正在喂养一篮初春刚孵化的小蚕。阳光透过纸窗,在她纤细的手指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爷爷,今年的蚕特别早就孵出来了,这是好兆头吗?"小蝶的声音如同山间的溪流,清澈而带着好奇。
秋月缓步走近,微笑着抚摸孙女的头发。"乙巳之年,一切都要顺应其时。早蚕正当养,晚来空叹息。"
"可是春天刚开始,桑叶还那么少。"小蝶望着窗外才抽新芽的桑树,眉间泛起细小的涟漪。
老农夫的眼中闪过一丝智慧的光芒。"我去年冬天,在后山种了一片早熟的桑树。现在,跟我去看看吧。"
他们沿着山路行走,穿过晨雾笼罩的竹林。在一处向阳的山坳,一片桑树早已新叶嫩绿,在春风中轻轻摇曳。
"爷爷为什么要在这里种桑树?"小蝶惊讶地问。
"乙巳之年,春夏多雨。低处的桑树会遭水患,高处向阳的才能避过灾难。"老人指着远处的天空,"看那云朵的形状,五月将有大雨。"
夏至过后,果然山洪暴发,村里低洼处的田地和桑园尽数被淹。许多家的蚕因桑叶短缺而饿死,织女们在空空的蚕室前掩面而泣。
唯有秋月家的高处桑园安然无恙,蚕儿吐丝结茧,一片丰盈。
村里人纷纷前来询问秘诀。秋月只是微笑着说:"不是我有先见之明,是古人早已告诉我们,乙巳之年,早禾莫令晚,蚕亦莫令迟。我只是聆听了先人的声音。"
盛夏时节,灾情过后,秋月带领村民在荒废的田地上种下耐旱的谷物。村民们质疑这样的选择。
"秋冬将至,何必再费工夫?"一位村民说。
秋月轻抚新种下的种子,轻声道:"夏季麦苗秀,三冬成实肥。看似无望之地,往往孕育希望。乙巳之年,后半年的祝福比前半年多得多。"
深秋时分,当其他村庄因春夏灾害而面临粮食短缺,秋月村的田地却是一片金黄,丰收的景象令人惊叹。
冬雪初降的夜晚,小蝶在灯下织着春蚕吐出的丝,问道:"爷爷,为什么您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老人凝视着窗外飘落的雪花,语气如同冬日的暖阳:"因为我懂得聆听时间的低语。乙巳之年如同生命的四季,有涨有落,有悲有喜。明白了这一点,就能在洪水来临前登上高处,在丰收到来前播下种子。"
他拿起一片蚕茧,放在烛光下:"你看这蚕茧,外表平凡,内里却是一根可以织成
华美锦缎的丝线。人生亦如此,在困境中藏着转机,在平凡中孕育非凡。"
雪越下越大,屋内的灯火却越发明亮。老农夫与孙女的剪影印在窗纸上,如同一幅永恒的画卷。
时间流转,乙巳之年的故事在村子里代代相传,成为人们面对变幻时节的指南,如同老农夫留下的那根指向未来的竹杖,立在每个人心中的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