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振江股份——助力外骨骼机器人从科幻走进现实

25-04-02 13:48 222次浏览
今日有风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当前,外骨骼机器人 已从早期的军事和医疗领域拓展至工业物流、建筑等场景。例如,部分企业开发的腰部外骨骼可帮助物流分拣员减少腰部负荷,下肢外骨骼则用于工厂流水线长时间站立作业。

数据显示,全球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从2020年的3.9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6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3%。


振江股份 作为一家以风电设备、光伏零部件为主业的制造企业,近年来通过子公司海普曼切入外骨骼机器人赛道,标志着其从传统工业向智能装备领域的战略延伸。

根据公司2024年4月在投资者互动平台的披露,海普曼聚焦于研发工业用外骨骼助力机器人,旨在解决重工业特殊岗位劳动力不足、劳动强度大的痛点,通过技术手段提升生产效率并保障工人健康。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企业对智能制造趋势的敏锐洞察,也展现了外骨骼技术从科幻想象向现实应用的跨越。

外骨骼机器人的核心价值在于“人机协同”。振江股份瞄准的重工业场景中,工人常需搬运重型部件或长时间保持高强度姿势,导致职业劳损率高。海普曼研发的外骨骼设备通过仿生结构设计、多模态感知系统和智能算法,可实时识别人体动作并提供助力,减少30%以上的体能消耗,外骨骼可辅助工人完成高空作业或重物搬运,显著降低工伤风险。

外骨骼机器人的另一爆发点在于“银发经济”。截至2024年末,中国60岁以上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的22%,催生了庞大的康复与助老需求。振江股份虽当前聚焦工业领域,但技术积累可向养老场景延伸。例如,下肢外骨骼可帮助半失能老人恢复行走能力,而传感与控制系统的通用性为跨场景应用提供可能。

尽管前景广阔,外骨骼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仍面临多重挑战。技术层面,重心不稳、响应延迟、环境适应性差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以工业场景为例,复杂的工作环境要求设备具备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耐久性。此外,成本高企也是制约因素。目前消费级外骨骼售价多在数万元,而工业级产品价格更高,对企业采购形成压力。振江股份的应对策略或可从其风电业务中汲取经验,例如,轻量化材料(如碳纤维)的应用、动力系统的优化设计,以及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

试想一下,当脑机接口与外骨骼机器人深度融合,人类将突破生理极限,开启“意念驱动机械”的新纪元。在医疗领域,脊髓损伤患者可通过脑电信号直接操控外骨骼,实现“所想即所动”——大脑发出行走指令,外骨骼瞬间解析并驱动关节,让截瘫患者摆脱轮椅,以自然步态行走;脑卒中患者利用神经可塑性原理,通过外骨骼辅助训练重建运动神经通路,康复效率提升数倍。

从科幻电影中的钢铁战甲到工厂车间的助力装备,外骨骼机器人正经历从概念到产业的质变。振江股份的探索不仅是企业转型升级的缩影,更是中国智能制造迈向高附加值领域的标志。随着技术成熟与生态完善,外骨骼有望成为继工业机器人后,下一个改变人类工作方式的颠覆性技术,而振江股份的实践将为这一进程提供重要注脚,推动这一“未来科技”真正融入生产与生活。

作者利益披露:原创,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截至发文时,作者持有相关标的,下一个交易日内可能择机卖出。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