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成都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
开发科技 ”,股票代码“920029”)登上北交所。
开发科技 于2023年12月申报北交所上市获得受理,2024年12月6日成功过会,并于2025年2月底获得注册批文。本次公开发行股份3,346.6667万股(不含超额配售选择权),拟募资总金额为10.17亿元(不含超额配售选择权),为北交所2021年开市以来募资规模最大的公司。
新兴市场潜力可期 中国制造业向“技术出海”转型
据MordorIntelligence数据,出货量方面,智能电表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1.62亿台增长到2029年的2.36亿台,预测期内(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7.81%。发达国家逐渐进入第二代智能电表的更替周期,新兴市场则开始大规模推行智能电表项目。
开发科技主营业务为智能电、水、气表等智能计量终端以及AMI系统软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其中,AMI系统软件是
智能电网和
智慧能源 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具备高效的数据处理和管理能力。公司以全球智慧能源体系变革及双碳战略下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装机为契机,以核心产品智能电表为起点,为客户提供涵盖电水气等多种能源、软硬件一体、适配各类通信技术的完整智慧能源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据了解,开发科技是全球最早参与智能电表研发及部署的企业之一。公司前身为
深科技 计量系统事业部,1998年起便与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EL合作开展了具备自动抄表功能的全球第一代智能电表项目的研发及大规模部署,二十多年来公司(包括公司前身,下同)以全球智能计量技术前沿的欧洲市场为起点,响应国家鼓励
智能制造装备“走出去”的号召,成功将“中国制造”的超过9,000万套智能计量终端推向以欧洲发达国家为主的全球40多个国家。
开发科技不忘初心,积极探索全球智能计量技术。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专利累积149项,其中发明专利48项。
营利逐年稳步增长 快速响应全球客户需求
2021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1-6月,开发科技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47,475.91万元、179,066.43万元、254,978.26万元和131,858.65万元,净利润分别达到20,776.28万元、18,336.75万元、48,767.12万元、29,856.98万元。期间,业绩总体保持稳定增长。
在全球市场中,依据不同国家或地区需求,智能计量产品需要进行相应的研发设计。经过公司在欧洲市场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储备了大量成熟、完善、适用于各类应用场景的先进智能计量产品平台化设计方案,在面对中东、中亚、东南亚、南美等国家及地区市场的差异化产品需求时,公司能够基于丰富的平台化设计方案储备进行修改,大幅缩减方案设计周期,实现快速高效的设计、生产、交付,快速响应全球客户需求。
开发科技就产品能够与超过30余家全球主流厂商的电水气表、采集设备、AMI系统软件等产品适配,可收集传输电、水、气等各种能源数据,产品集成能力深厚。公司智能计量终端能够与Itron、Landis+Gyr等主流厂家的同类型产品兼容通讯、互相集成,且能够适配西门子、霍尼韦尔等主流能源管理系统软件,降低用户部署成本。另外,开发科技的智能电表能够与FLONIDAN、GWI等厂家的水、气表集成,收集水、气表所计量的数据,作为通讯装置将电水气数据合并传输至能源供应商,为业务同时涵盖电水气等多种能源的客户提供了更高效和集成化的解决方案。
在全球市场,开发科技能具备适配各种场景的产品通信解决方案,支持包括DLMS、STS、IDIS、STG等多种通信协议,具备包括G3-PLC电力载波通信、P
RIME-PLC电力载波通信、载波-无线双模通信、RF-MESH微功率无线通信、RF-LoRa微功率无线通信、Sig-Fox无线通信以及2G/3G/4G/NB-IoT/CDMA电信通信等各类通信技术能力。据悉,公司在产品通信领域已取得了超过200项全球适用的认证,能够满足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及地区对于智能计量产品通信方式的需求。
在质控上,开发科技配备有CNAS(中国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标准专业检测实验室,对产品可靠性进行严格的验证和测试,公司通过了ISO质量管理、ISO能源管理、ISO环境管理等各类体系认证。公司部署在欧洲的第一代智能电表产品已成功经历了完整寿命周期的验证,产品可靠性得到了多个发达国家的充分验证。除此以外,公司产品在境外市场取得了欧盟MID、CE认证,沙特阿拉伯SASO认证等多项具有严格技术标准要求的国际权威的产品认证,合计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各类认证逾600项。
对于本次上市,开发科技募集资金将用在成都长城开发智能计量终端自动化生产线建设项目、成都长城开发智能计量产品研发中心改扩建项目、全球销服运营中心建设项目等方面。
开发科技表示,未来将继续把握行业机遇,在境外市场进一步巩固欧洲市场优势,并积极开拓中亚、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市场;在境内市场,在已中标项目良好执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公司在国家电网等境内大型电力公司的供应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