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唯一的操作就是空仓,空仓也是一种操作。它还有另一种高大尚的说法,那就是顺势而为,逆势之下放弃一切没确定性、没把握的交易。
正如上周的周复盘标题所讲,“困难行情,一定要协调好攻守力度,提前做好打一场硬仗的准备才行”。战略是这样的,执行下来也没变形。本周还没开始就已经提前做好了要打一场硬仗的准备,每晚的复盘力度都拉得满满的,每天的盘前功夫也下的很足,都在寻找预期差方向和模式内交易尝试切入,但可惜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腥风血雨之下,思考得再严谨总有逻辑漏洞或者额外的顾虑,确实没看到任何有确定性并且值得新开仓的机会,临盘哪怕看到一些零丁机会,要么很快被盘面危险信号劝退,要么被自身理智给消灭殆尽。 也不是说借着“行情不好”的理由故意空仓躺平,让自己轻松和放松一些;相反,本周每天都在认真盯盘,盘前、盘后的复盘也在尝试找合适的节点下的合适机会。比如:
周二的时候就明确说了,周三择时上会存在关注机会。当晚的想法也是打算小试牛刀新开仓的,当时备选了两只票——3进4的
尤夫股份 以及2进3的
合锻智能 ,但可惜的是两只票次日又被“聪明资金”顶了一字;还有周四早盘的时候,先是提了医疗方向反包基因强大(涨停断板,次日反包)的
润都股份 :
润都股份还说了很可能走成小一号的
中毅达 ,周五确实再度反包,再度超预期。另外,周四下午还没开盘,又观察
华辰装备 这只票,被动强分歧是一方面;相对看好周五
机器人 方向回流轮动又是一方面,当晚还观察了其他几只机器人,最符合模式审美的三板炸板后反包的合锻智能,周五竞价最想考虑的也是它。事后来看,周四如果关注机器人的先手,选华辰装备两天下来正反馈,周五竞价如果关注合锻智能收盘反馈也不错,可交易永远不可能拥有上帝角度。回过头来看,要么符合择时但择股上的预判被预判了,要么是择时不符合但择股又冒出来了,归根结底还是行情太弱,没办法既符合又符合,谨慎一些没有错。虽然连续5天都是高挂免战牌,没抓到机会,但最起码管住了手,心没乱。本周每天盘前的时候都会和大家强调“开仓之前先数一数跌停家数”这一重要信号,有形中又劝住了很多管不住手的朋友。
没有买卖,也就没有伤害。在大多数人都在回撤的这段时间里面,空仓没亏,哪怕没赚,也权当作赚了!
最后,来聊一聊大家最近一直在热议的量化资金。周六已经和大家简单分享了一些,今天接着前面的补充,再总结和分享一些在后面:
大多数人对量化交易的定义是各种条件单触发后自动买入或者自动卖出,但这只是量化最基础的能力和特点而已;目前的很多量化,除了人不断的制定策略输入给它,它还会不断学和捕捉语料等,自己给自己提建议,自己给自己更新和优化,不断迭代。比如,之前大家普及的从“
长盛轴承 ”的名字补涨逻辑,围绕“轴承”二字,从长盛轴承到
万达轴承 到
襄阳轴承 ,再到各种轴承的发散和爆发,比如后面的
南方精工 (旧名:南方轴承)、
宝塔实业 (旧名:西北轴承)的启动递减等都有量化的参与痕迹:
以及本周的发言“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也刺激了量化进攻相关名字股,
未来电器 、
德尔未来 、
视觉中国 等:
是不是觉得很恐怖?不单单给量化制定策略的人在研究如何写出更具有针对性的策略来收割你,甚至机器人也在模仿和研究人的操作,这也是为什么现在量化如此被短线资金厌恶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共识性的东西被同化得太厉害,要么失效,要么买不到。比如,以前大家都在说的一字定方向,都在说的有新题材就优先做新题材,现在是不是不那么适用了,都被量化给席卷了。所以,现在经常看见的就是一个新题材刚出来就是批量涨停被达到高潮,然后龙虎榜一看,量化平铺,这还怎么玩?打板的速度量比你更快,撤单和卖出的速度也是你难以想象的,可能你单子刚挂上去就被插队了;可能刚刚还是大单顶死,没过几秒就因为几个大单的卖出触发量化集体撤单撤完了;还有类似去年的坠机流,如果你的主动预判不够强,很大可能你也是卖不过量化的。
量化的种类很多,毕竟每路量化的策略也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的。有做量化低吸的,量化打板的,还有量化做T的,总之,你会的它都会,你不会的你做不到的,它也能做到;而且,人是会有情感羁绊和主观臆断的,所以盘中操作的时候会有各种局限,但机器不一样,它只会根据制定的策略买入和卖出,或者识别到之类信号买入和卖出,真正做到“模式内不恐惧”和“不做模式外的交易”,从这个角度来讲,一些顶级大佬的操作和自控,就顶得上“人形量化机器”,灵活性还更强;量化的种类很多,所以量化的战场也很广。龙虎榜上经常能看到量化,不是因为量化只做短线票,而是因为短线交易最活跃,同时也最容易出榜。其他地方可能更多,但你看不见。总之一句话,
散户越密集、交投越活跃的地方,量化就越多,因为量化和人一样,赚的是波动的钱,靠差价赚钱,这是亘古不变的。
再讲讲量化的定价权。最开始的量化,不管是资金量还是市场规模,都不算大,因此在市场里面没有话语权,更没有定价权,只是市场众多资金类型里面的一种而已,属于参与者的定位。起到的作用,更多的也只是助涨和助跌而已,还达不到主导的力度。但最近几年不一样,量化开始慢慢做大,再加上配置量化的基金也越来越多,有公募的,也有私募的,所以量化的体量和规模开始大了起来,可能在市场增量的时候还是助涨助跌的作用,但在缩量的市场和轮动的市场,就有了绝对的定价权。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什么时候市场舆论会直指量化,还不是市场不好(没有赚钱效应)或者严重缩量的时候,也就是大家都在亏钱的时候。举个例来讲,当定价权在机构和游资上的时候,市场即使不是增量的,也是有主流方向和赚钱效应的,这个时候大家通常是不骂量化的。那时没骂不是因为量化那时不存在,量化一直都是存在的,只是那时候焦点不在量化之上,量化起到的作用还是助涨和助跌而已,没有定价权,所以不骂;当市场缩量但游资有定价权的时候,大家也是不骂量化的,因为那时连板和抱团也有赚钱效应,大家都是朝着有游资的地方奔赴,焦点也不在量化上;只有当市场缩量而且退潮(没赚钱效应的时候),大家才开始讨伐量化,因为这个时候机构和游资都不干活了,定价权就落到了量化上,焦点也转移到量化上。同理,大家以前骂量化,也是在市场缩量且没赚钱效应的时候,其他时候不骂,是因为市场的定价权不在量化之上。
拥有绝对定价权的量化,不像游资那样会格局,卖出会考虑,或者有顾虑,它依然我行我素,还是像之前一样按照策略自动买入和自动卖出。和之前一样的行为,不过情况就不一样了,毕竟是在仅剩的、都是游兵散勇的战场上挥舞镰刀,收割流动性,结局自然惨不忍睹了。最近关于量化的骂声开始多起来了,也是因为定价权在量化身上。比如当下,市场的定价权就是量化资金,可以看到,
核电、芯片等题材爆发的时候都是量化包场,龙虎榜涨停板上一眼望去也都是量化,所以又是一片怨声载道。节奏踩得好的,也可以收割量化,但那只是少数人和少数情况下才成立,多数人和多数情况下是要被暴击的,要么被其他人的镰刀割伤,要么被量化收割。
为什么说现在的量化定价权越来越大,对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大家对比一下之前就知道,比如,往年量化拥有定价权的时候成交量只有几千亿而已,但现在是在万亿成立量之下依然拥有定价权,还不能够说明什么吗?大家可以再看看最近讨论度颇多的“开源证券西安西大街”这一席位,前年、去年还只是几百万一只票在操作,几个月前已经是单票千万级别买入,现在的话动不动就是几千万一只票,不管是从上榜频率还是上榜资金来看,都是越做越大的。最重要的一点,现在的量化可比过去要高级得多,过去的量化可能只会引导一下“弱转强”,现在已经会通过首板介入,开始顶一字来打造高标和妖股了,可以说,未来或者说目前的市场,还会根据大家的喜好来造股给大家接力,大家喜欢弱转强,它就能够营造弱转强,喜欢超预期,它就打造超预期,喜欢做轮动,它就提前拿先手卖给你,这些都是可以想象得到的而且大概率能实现或者已经实现。当你的能力跟不上ai的能力的时候,你的预判可能会被预判,你的预期、你的操作可能也是滞后的。面对这些,我们能做的就只是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成长到能够不被收割,甚至反向收割,要么就避其锋芒,等到市场定价权不在量化上时再出手,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最后,分享一下如何应对量化风暴:
一、择时上:
1. 顺势而为,避开量化的“狩猎时段”,缩量市场和退潮时期谨慎出手,降低交易频率。 量化在缩量市场掌握定价权,如当下行情,此时需要避免的是高频交易,没有把握时优先空仓或极小仓位试错。 最简单的可以量化的信号监测就是女王反复强调的,每日开盘前观察跌停家数、市场量能等。
2. 反其道而行,等待放量反弹日或者连续冰点后博弈反弹和做性价比。大家都知道,量化助涨助跌的特性在增量市场更容易形成正反馈,而在缩量退潮的行情下容易演变成镰刀。因此,择时上要尽量聚焦主升,不单单是指数的主升、题材的主升,择股上也一样。多做主升,少做退潮后的反抽、反弹、甚至反包,这些都是过去两年女王反复给大家强调的,经久不衰;或者,
不见量不出手,等镰刀不再互砍时再考虑买点,如单日放量10%+或存在重大消息刺激市场同频共振走强,或者新主线爆发初期(如政策驱动题材首日启动时参与,此时游资与机构主导,量化仅为跟随者)参与,从趋势角度来讲,做启动和只做主升异曲同工,但毕竟考验对题材的判断力。其次,就是反共识博弈。比如量化集体撤单后的错杀修复(如量化砸盘后情绪冰点低吸)。逻辑方面,就是等“镰刀砍不动”时再下场,将侧重点放在(连续)冰点下,做性价比,比如本周四如果拿机器人的先手,周五开盘就能取得不错正反馈。轮动行情,经常轮着轮着就轮不动了,等场内互砍的资金砍不动了,你再举刀入场,胜率和性价比都会大幅提升。
二、逻辑与择股方面:
1.择股聚焦硬逻辑。量化依赖的是历史数据与固定策略,主要优势在速度和执行,难以灵活应对复杂盘面和具有硬核逻辑的稀缺性个股。这类个股由于存在预期而且短期逻辑无法证伪,所以走势上往往韧性极强,不惧量化来去时的波动。
2.多做容量票。相比量化能够批量参与的首板票、反包票、连板票或者其他形态的小盘个股,容量票要更显韧性一些,比如前面的
拓维信息 之类的个股。当然,目前的市场没有这类个股出现,持续缩量的行情下容量票不容易引起资金的共识和重视,本周稍微有点不一样的
卧龙电驱 ,也没走出来。
3、独立逻辑个股里避险。这个不用多解释,由于逻辑独立、个股独立,没有板块的影响,所以走势上自然也走得独立,用来避险是不错的。
4、
拒绝“明牌博弈”。量化擅长顶一字、平铺新题材首板,所以
要避免参与一致性过高的方向。 当然,
明牌博弈不仅仅包括量化平铺的方向,还包括一些预期内涨停、预期内补涨、预期内抱团的个股,凡是预期过于一致的地方,谨慎一些总没错。若新题材首日批量涨停且龙虎榜显示量化席位,宁愿等分歧后参与活口或者博弈错杀,也不要次日就去莽撞接力。
三、向内求:建立系统,提升认知,提高风控等。 1、知己知彼,提前预判,做到预判量化,收割量化。虽然想要实现很难,但不代表没人能做到。如果你真的复盘发现了什么样的信号能触发量化的买入和卖出,自然就能先量化一步买入和卖出,或者同频共振不受其害,再者不能收割也能避免被收割。
2、 建立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前面已经说了,可以将量化理解为有纪律性的模式操作,同理,大家追求的交易系统说到底也是有纪律性的操作模式,还比机器人多了两点,一个是主观能动性,一个是买入后的灵活应对。因此,需要做的就是建立好交易系统,守株待兔。
择股,不是找感觉能上涨的,而是在符合大势、符合节奏、符合模式的,找能看得懂的交易,买股不凭感觉,而是追求确定性,拥有一个好模式时,模式内交易就是最大的底气。3、打得过就加入,打不过就不加入。如果盯盘时能够识别到类似量化的介入痕迹,比如千手单频繁撤挂时,你就能占据主动权,可以结合次日的预期,选择买入或者放弃;如果特别厌恶量化交易的,可以将量化席位高频出现的个股拉入黑名单,拒绝参与到其中。
4、提高自己的风控。最简单最有效的就是降低交易频率,加大复盘力度与复盘优化不做临盘交易,强化止盈止损与仓位管控等。不要被情绪支配,每天的复盘重点多去统计和总结当日的赚钱交易和亏钱交易是哪些。
最后,
量化是市场进化的必然产物,抱怨之后要记得及时调整心态和状态,现阶段与其抱怨没法改变的,不如将其视为“高级陪练”。通过强化择时纪律、深挖个股逻辑、逆向利用量化行为,躲过量化风暴,等待一击必杀的机会或者等待黎明的到来。好在就目前而言,量化肆虐的原因还只是因为行情不好,是周期性的。那么,熬过了这段困难时光,当行情重新回来的时候,一切又都会回归美好,但前提是,你的本金还在。愿大家都能成为时间的玫瑰,在行情困难的时候能够保证本金不少,在不容易赚到钱的时候能够做到仍有所获,可能是修心方面的,也可能是攒经验和攒能力方面的(赚认知和赚成长);在行情回来的时候能够做到多位一体,并驱前进(赚账户、赚认知、赚成长)的繁荣局面,期待大家能成为独当一面的强者,成为下一个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