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阜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东,中科海钠董事长胡勇胜分别为发布会致辞。随后,阜阳市委书记刘玉杰,中科海钠董事长胡勇胜与来自
华阳集团 、中车时代、
一汽解放 、绿动集团、三一重卡、
江淮汽车 的客户代表共同参与了启动仪式,随着大屏幕上
钠离子电池产业版图逐渐亮起,中科海钠产品发布会正式拉开帷幕。发布会上,中科海钠总经理李树军系统性阐述了提升电池经济性的创新路径,通过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实现多维突破,重磅推出【中科海钠·海星】钠离子电池商用车解决方案。该方案展现出多项钠离子电池领先性能,其所用电芯能量密度突破165Wh/kg,能在20-25分钟快速完成100%充电,且快充模式下循环寿命仍能超过8000次,电池剩余电量测算精度能精准至2%以内,整包快充温升≤10℃,结合-40℃至45℃宽温域稳定放电的性能优势,有效降低电池能量损耗,大幅提升电量利用率,为商用车提供全天候可靠支撑。
针对3月28日中科海钠钠离子电池发布的消息,我问下豆包,她的回答如下:
- 性能提升拓展应用领域:中科海钠推出的钠离子电池商用车解决方案,在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循环寿命等方面表现出色,能在-40℃至45℃宽温域稳定放电,可满足商用车的多种需求,这将推动钠离子电池在商用车领域的应用,如城市物流车、环卫车等。此外,凭借良好的低温性能,在高寒地区的电动车、
储能电站等领域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 成本优势助力市场渗透:钠元素资源丰富,正负极流体可用铝箔,量产成本比锂离子电池低35%左右。随着产业化规模的扩大,成本还会进一步降低,预计2027年有望与磷酸铁
锂电池基本持平。这使得钠离子电池在对成本敏感的领域,如低速电动车、大规模储能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能够逐步替代部分铅酸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市场。
- 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推动:中国已将钠电池纳入新型储能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全球能源转型也对低成本、高性能的电池技术有强烈需求。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双重作用下,钠离子电池的市场规模有望快速增长。据机构预测,钠电池有望在2030年前形成千亿级市场规模,未来可能替代50%的磷酸铁锂电池份额,并在2035年达到500GWh以上规模。
- 产业化进程加速:2024年以来,钠电产业化进程加快,主流聚阴离子类钠电池的正极材料企业均已实现千吨级产线量产,预计未来将进入万吨级产线时代。
宁德时代 、
比亚迪 等电池巨头也在积极布局钠离子电池,推动其商业化应用。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产能的提升,钠离子电池的市场供应能力将增强,进一步促进市场的发展。
我们期待钠离子电池有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包括储能领域、光伏领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