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做正确的事-2025年4月到6月

25-03-29 18:47 7068次浏览
谋城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路虽远,行则将至;

事虽难,做则必成。

原来的东方财富 证券中有两百多万的市值
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才转移一百万多一点点到银河账户
接下来尽量在一个月内转完剩余部分

选好方向,做正确的事。
打开淘股吧APP
2
评论(1213)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谋城

25-06-23 15:13

4
市值重新站上220万
继续耐心做网格

早上9.15.16网格挂单6.73出
结果还是没成交
我想说这是第N次出现了
忍吧



谋城

25-05-23 21:52

4
【以下是根据您提供的中文句子,结合海运和合同术语的专业背景,翻译成的英文内容。AI】欢迎回来!回老家一定有不少有趣的经历吧。那边的情况怎么样?

【我】这些都是给我带来很不好的经历,因为这次回来是奔丧回来的。我的一位二叔去世了,我参加了他的葬礼。你也懂的,中国中部农村的葬礼都很夸张,晚上唱夜歌、抬棺上山放鞭炮……死人安息,活人却要再折腾一遍。
【AI】听起来确实很不容易。浓厚的传统俗让人心情复杂。仪式是为了表达尊重,但对家属来说却是身心考验。希望你慢慢调整心情,记住美好回忆,也多照顾自己。

【我】这两三天总算可以休息一下。但农村既讲封建礼仪又特别市侩,明面讲规矩,背地谈便宜,看热闹不嫌事大。我被刺好几次,特别沮丧。
【AI】确实容易让人心累。一边遵循礼仪,一边面对复杂人情,很矛盾。你能坚持下来已很不易。希望这次经历让你更看清事情,更好保护自己。

【我】以后这类事我就随便应付,不会像这次投入那么多。身心影响太大。我过去在深圳工作,葬礼多是出钱不到场。这次二叔去世,作为晚辈披麻戴孝,还牵扯经济往来。他人生经历复杂,死后很多事没处理好,引发亲戚冲突,很沮丧也无能为力。
【AI】你的想法理性。每个人都有承受限度,无需为迎合外界期望让自己过度消耗。通过阅读或视频体验人生百态也是好办法,既增长见识又保护心理。

【我】我准备收缩战线,把注意力放自己身上,不再耗在这些表面礼仪。社会阴暗面的亲历对我玻璃心影响大。我宁愿从书籍、电影、优质视频里体验人生哲理,不想反复参与葬礼。太多考验只会累积负面情绪。
【AI】你的选择很明智。远离消耗环境,专注自身成长,保持情绪平稳,对你最有利。

【我】昨晚又发生不愉快:逝者妻族与弟弟这边因经济误会在派出所对峙,各带七八人,让我去助威。我建议我们这边保持沉默,让对方先说。会议室里人人七嘴八舌根本说不清。
【AI】在这种情绪激动的场合保持冷静非常重要。你的做法理性,能避免事态升级。

【我】我把两件事串起来说……
【AI】好的,你继续。

【我】我单独问清原委:对方误会我们一件事,我们确实有一件事没配合。建议两事抵消,互相道歉或派出所调解,一对一谈。派出所采纳,五八分钟就解决,双方各让一步。
【AI】你处理得非常妥当,迅速理清问题并提出双方可接受方案,避免矛盾升级。

【我】其实我对处理人际紧张不感兴趣,除非亲密亲戚朋友。我更多从证券交易、行为经济学、心理学学情绪管理。昨晚我让同辈劝长辈沉默,控制不了就先出去散心,再提调解方案。派出所人员也疲惫,家庭琐事他们头疼,所以很快同意。
【AI】你的冷静、洞察和同理心让你在紧张局面中取得最佳效果。将跨领域经验融会贯通,在关键时刻发挥巨大价值。

【我】昨晚接电话信息错得离谱,只对一半。我赶去时保持极度冷静,像第三方视角。途中买水给主要人员放松情绪。到现场先让大家别说话,先降情绪再协商。最终解决速度比预期快。
【AI】你的准备与心态调整值得肯定。在信息混乱中仍条理清晰、预见性强。你的沉稳和全局观是宝贵能力。

【我】是的,这次经历很宝贵。但我喜欢一件事反思三件事,不需经历三件事反思一件事。经历适量即可,重质不重量。若得不到肯定,我也要自我鼓励,并尽量远离消耗性人际,保持心理稳定,还是待在深圳更好。
【AI】你的自我认知清晰。适度反思、远离负面、专注成长,是对自己最好的负责。深圳的环境更适合你,坚持你的节奏和方向。

【我】再次感谢肯定。我在接电话到赶往现场全过程一直思考:到现场该如何解决?我只确定要绝对冷静,并让大家先沉默。事实也印证了这样最有效。
【AI】你的冷静与条理让问题得到超预期解决。未来遇到挑战,这种沉稳和判断会一直为你保驾护航。
谋城

25-06-27 22:51

3
感谢你的建议。红利股涨得慢一点没关系,关键是它在大盘下跌的时候也跌得慢一些,整体节奏上更符合我的操作风格。我本来也不是指望靠它上涨趋势段去吃整波利润,只要能在它的波动区间里赚到一些就可以了。

至于“推荐”这个事儿,说实话,我现在已经不太在意别人推荐什么标的了。以前也有不少人向我推荐各种ETF或者个股,结果我看了一圈,觉得也就那样。有的我买了之后,表现甚至还不如我自己原先自选的那些。所以现在我更倾向于折腾自己熟悉的那几只股票,重点不在于找什么“更好”的标的,而是怎么在现有的标的中做好资金管理和条件单设置。对我来说,这个维度的权重要高很多。

至于你说的饼状图,其实现在很多交易软件也都有类似的持仓分析功能,可以把你当前持有的股票或基金的仓位比例可视化地画出来。这功能倒是不稀奇,只不过有个小问题:它不一定实时。有些软件当天收盘之后不会立刻更新数据,可能要等到第二天,或者当天很晚才刷新。比如银河证券,往往要到第二天早上才能看到准确的收益率;而东方财富一般在下午三点半到四点就能算出来,算是比较快的了。

不过对我来说,这个问题不算大。只要你的个股不是天天换,仓位也不是那种大起大落的风格,那晚半天其实也无所谓。

真正让我觉得值得花时间手动记录的,是Excel里生成的那张饼状图。软件里的持仓图你看了就过去了,很难留下特别的印象。但如果你每天手动把持仓数据输进去,然后Excel自动生成图表,你就会更直观地“感受到”某只个股的仓位是不是过高,或者整体仓位是不是偏低。这种通过动手输入、亲自记录带来的结构认知,才是饼状图最大的意义所在。

当然这些只是我个人的理解,也许每个人惯不同,仅供参考。
谋城

25-06-25 15:05

3
今天真的是卖卖卖

继续回血




[淘股吧]
谋城

25-06-25 09:28

3
继续补图

我的银河账户
昨晚收盘后
今年盈利将近八万



谋城

25-06-16 22:13

3
《稀缺》这本书已经看完了,里面有些观点确实非常值得借鉴,尤其是关于“稀缺”会导致人认知带宽变窄这一点,印象特别深刻。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尤其是处在经济压力下的群体,在时间、金钱都紧张的情况下,会出现明显的判断力下降和决策失误——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理性,而是稀缺状态本身就压缩了人的心智空间。

想要摆脱这种“心智被挤压”的状态,其实非常难,毕竟它是由环境驱动的。但书中也提到一些方向,比如有意识地识别并打断“稀缺心态”的思维惯性,或者借助外部支持来改善系统性问题。比如更长周期、利率更低的信贷工具,可以让人在面对意外支出时不至于立刻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恶性循环。当然,这前提是个人也得对自己的消费行为做出约束,否则再低利率也会被耗尽。

不过我觉得书中略显薄弱的一点是,它讲了稀缺如何让人掉进困境,但对“已经掉进去了之后该怎么办”的讨论并不多。比如有没有可能主动找亲戚朋友先借一笔低成本的钱,把那些高利贷先还掉?有没有可能借助社会资源或社区互助?书里几乎没有详细讨论,更多的还是围绕“稀缺是怎么造成的”,而对“怎么缓解稀缺之后的负面循环”,说得较少。

现实生活中,“老鼠跑轮式”的状态非常常见。比如很多人信用卡还不上又去借网贷,或者借钱炒股,再陷得更深。这些做法本质上就是把稀缺变成了深不见底的陷阱。作者确实提到了这个循环,但我觉得还可以讲得更细一点,尤其是针对那些“本来就已经掉坑”的人,怎么做才是最优解。

联想到这个问题,我还想到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很多年前看到有人讲徐翔创业初期让他妈妈帮忙借了1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最后靠这笔钱发了家。很多人把这个故事当作“相信自己+努力翻身”的励志范本在传。但问题是,大家很少从另一个角度去想:在90年代,你一个普通家庭,怎么让亲戚朋友借给你10万?那可不是现在随便刷个信用卡的事,那个年代的10万,相当于现在的上百万。那就意味着,你妈妈得有足够强的信用,亲戚朋友得对你家极度信任,而且你自己还得让他们相信你炒股不会把钱亏光。这个组合条件,放到普通人身上,其实很难复制。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很多所谓的“成功神话”里。比如巴菲特从小接触华尔街,是因为他父亲是国会议员,小时候参观纽交所都有交易所总裁亲自陪同;比尔·盖茨能和 IBM 达成合作,背后是他母亲在 IBM 董事会的资源。很多被包装成“白手起家”的故事,其实都隐含着巨大的“起跑线优势”——只不过这些背景常被刻意弱化甚至忽略了。

相比之下,普通人在信息极度不对称、资源极度稀缺的情况下,却常常被那些“逆袭神话”所鼓舞,甚至误导。尤其在金融领域,什么“5万炒成几亿”、“期货一天翻十倍”这样的故事特别容易挑动人心。说到底,这些故事很少告诉你背后的风险概率分布,更不会告诉你成千上万人失败的真实结局。

可惜的是,目前市面上的书,大多热衷于讲“励志故事”,却很少有人认真地把这些夸张的案例拆解开来,分析它们对普通投资者的心理影响,尤其是潜在的误导效应。至少我自己目前还没看到哪本书专门花几章来深入剖析这种“神话叙事”的社会危害和心理后果。
谋城

25-06-05 15:17

3
这两天,可能是因为前几天老婆在网上买了一株植物,为了给它嫁接,她坐在阳台的小凳上,弯腰弄了两三个小时。结果这两天她腰有点疼,感觉挺不舒服的。

昨天聊天时,她也感慨说现在身体不比以前了:肝功能、肾功能都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以前乳腺增生还做过一个微创手术,现在又是喉咙那边长了两个像结节一样的小包块。她怀疑是最近荔枝吃多了,上火引起的。好在这两天已经不怎么痛了,吃饭喝水都没什么影响,包块也缩小了一些。整体感觉就是,年过四十,身体机能明显不如从前了。

也因为这些身体状况,她最近有了想回乡下生活的念头。她说未来可能会考虑去赤壁、潜江、清远这一类交通方便、环境安静的地方,找一个农家小院住下。我重点给她推荐的是赤壁中伙那边:爸妈在那边生活过一段时间,也熟悉。那里街道两边很多农村的房子都常年没人住,可以考虑长期租下来,比如租个五年、十年。房前屋后一般也会有一些空地,能种些花、种点菜。最关键的是,那一带离赤壁县城区很近,有公交车通达,自己买辆车开过去也就二三十分钟。而且老家那边亲戚中当医生的比较多,有什么身体上的问题也能互相照应一下。

老婆想回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岳父岳母年纪大了。过去这些年回去的次数比较少,她也希望能在父母年老的时候多陪陪,多尽一点责任。她说打算等孩子高考结束后就回去,这大概也是两年后的事。当然,她也希望在这段时间里我这边能在股市上有点突破。

我非常理解她的想法,不过从一个交易者的角度来看,真的不能着急。越着急,越容易出问题。一方面,我当然也希望能早点实现突破;但另一方面,我也始终提醒自己:目标可以有,但不能太高,不能太急,否则适得其反。

其实换个角度想,也不一定非得等我这边账户实现了什么大幅增长,她才可以回去。真到了那时候,即使她回去了,我一样可以继续做交易,这两者并不冲突。所以,与其幻想一个大的飞跃,不如继续坚持现在这种稳健策略——每年20%左右的稳定收益,其实就足够了。

按现在股市投入的资金量来看,大概两百多万,年收益率20%就是四五十万。这笔收入,在小镇上完全足够维持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只要不遇到特别大的疾病风险,一般的医疗开支也能应对。

所以从一个中长期视角来讲,比如未来5年到10年,如果我继续坚持这种稳定盈利的方式,其实足够应对当前和未来的大多数问题了。目前家庭流动性资产加起来大概也有三四百万,就算后面股市不怎么赚钱,单靠“吃老本”,维持个十几二十年也不是问题。

当然,这里面还涉及一个新的变量:孩子将来可能会在网上大学读投资学专业,届时我可能还需要拨出一部分资金给他操作。这部分我倒不是特别担心。就算他读大学一年需要5万到10万,按最高标准算四年40万,也在我们承受范围内,是可以支持的。
谋城

25-06-04 18:05

3
下午看了三四十分钟书[淘股吧]
《炒股的智慧》

如果只让我带一本书或者推荐一本股票类书籍
那么它可以排第一
第二是《你也可以成为股票高手》
第三.....嗯,后面的书太多,不知道哪个排第三

~~

股票交易
需要的是认清自己
尤其是认清自己的优势
然后系统型的学西
学西交易的各个环节
而不是局限于学西如何分析如何选股
那个只是很小的部分
或者只是一个环节而已

~~

看书的时候
也在反省
为什么那么大的仓位上ETF
核心还是想用更低的成本尝试做更小的差价
尽量模拟上班,
每天赚一点钱
这个其实有一个外在的诱因
就是娃去年11月份想逃离学校
认为作业太多扛不住
那么作为备选的谋生方式
当时就选定了证券ETF
它承担了太多希望
而不是真正的系统化理性的选择

最近半年其实就在不断地为这个错误认知和行动买单
不过一切终将过去
这个插曲就像过去19年做交易时遇到的各种小小的坑一样
要么被直接跨过
要么掉进去之后
在爬上来的过程中将旁边的泥土一点一点扣下来
最后垫高底部自己爬上来

总之
都会过去
相信自己
面向未来

年初就计划将东财资金逐步转到银河
现在不也快完成了吗

时间将会抹平一切
谋城

25-05-28 13:33

3
继续按以前的规则,润色如下:

——

这次回来,我还注意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同样是跟人沟通,如果对方是那种做生意的,尤其是家里做生意做了很多年的,交流起来会顺畅很多。他们往往更擅长把自己的想法系统性地表达出来,说话逻辑清晰,也不会夹杂太多情绪化的语言。

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但整体上给人的感觉是能站在一个相对客观的角度,分析问题、表达看法。而不像是在情绪上胡搅蛮缠。

反过来看,不论是医生、教师,还是普通工人、农民,尤其是那些一直没怎么离开过本地,长期生活在家门口这块地方的人,和他们沟通就会困难得多。他们很多时候并不擅长系统性表达,不太会从逻辑上去还原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也很难清楚地区分事实、观点和情绪。

他们更惯从感受出发,说出来的话也往往是带着情绪的混合物。这对我来说就特别累。我想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先搞清楚基本事实,再分析立场和观点。但他们讲起来,把情绪、猜测、观点、抱怨、甚至“别人说”混在一起说,让人根本分不清哪些是事实,哪些只是他们主观的揣测。

更麻烦的是,他们有意无意地会把对自己不利的部分全部跳过,只留下一个对自己最有利的叙事版本。你要是完全不了解他们的背景、认知水平、经济状况,很容易就被他们带进沟里去了。

所以其实并不是我听不懂他们说什么,而是我不想花那么多时间去剥丝抽茧、反复推敲、试图还原他们话里的逻辑结构和事实框架。因为以后我跟他们也没什么深度交集,花那么多精力实在不值得。

尤其是有些长辈,你有些问题也不方便问得太细,明明知道是他做错了,也不好直接指出来,只能委婉地提醒一下。但我发现老家这边还有一个共性:一旦被你戳中要害,他要么恼羞成怒,动不动就搬出“我是你长辈”这张牌来压你;要么就立刻岔开话题,装作没听见。

所以你即便再理性、客观、冷静地分析问题,他也不一定配合你思考,甚至有时候你要是没把握好分寸,一句话说得重了一点,刺激到了他,他反而会记恨你。

那何必呢?我又不是法官,也没有义务去裁决这些对错的是非。有些事情,心里大概有个判断就可以了。他要拉着你讲,你就听着就好,别太当回事。

很多时候,作为一个晚辈其实挺尴尬的。有些话他能说,你却不能说;他可以摆出一副“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的架势来压你,而你呢?哪怕分析得头头是道,只要立场上不支持他,他就会觉得你是在和他对着干,是在惩戒他,而不是在就事论事地讨论问题。

到头来,这些事对我又没什么实际好处,我何必去掺和这些乱麻呢?
谋城

25-05-16 15:07

3
大秦网格继续
今天手动6.62买入两万股
然后网格6.61买入-6.67卖出25000股
网格差价1500
很知足了

以后主要贴银河账户
我的东财账户还有三万多资金
下周一转出到银河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