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证券ETF的仓位逐步降低,我也陆续调入了一些其他个股。目前账户里主要的持仓包括:证券ETF、大型铁路、石化板块、中国物流,另外还新加了一个比较特别的位置——
中国移动。就让它们在各自的节奏中不断折腾吧。
隔了这么久,终于把主要的仓位压了下来,并顺利完成了从证券ETF向其他股票的调仓。这样后续整体的走势就不会过于依赖某一个方向,结构上也更稳健些。总体来看,算是往一条更稳当的路上迈出了一步。
老婆的账户目前账面亏损2万多,主要是持仓方面的回撤。不过年初是40万,现在还有39万多,实际亏损可能也就几千块,基本算是接近回本了。
我自己的银河账户这边,目前持仓盈利是5.3万,再加上一些已实现的收益,大致有两三万左右。所以这个账户今年以来的盈利大概在8万元上下,算是盲估。
至于同学的账户,目前持仓还亏损6万多,若按实际计算,大概亏了5万出头,离回本还有四五个点的差距,只能慢慢来,着急也没用。
整体来看,股票账户这边,加总起来今年基本算是回本了。但期货那边依然是亏损状态,也懒得细看了,目前精力还是会继续主要放在股票这边。
~~~
除了之前按计划进行调仓以外,其实还有一个比较关键的操作策略:对证券ETF设置了涨幅触发条件——当涨幅达到3%的时候就卖出一部分仓位。
这点我觉得非常非常重要。毕竟证券ETF的走势往往是“先冲高再回落”,很少有连续拉升的行情。一般来说,涨3%是一个门槛,下一步如果继续上攻,通常是冲击5%或接近5%,比如4.5%左右。但现实中,很多时候在涨到3%之后就开始震荡甚至回调了。如果你能提前设置好条件单,一旦触发涨幅自动卖出,基本上都能成交,而且对心态几乎没有负担。
尤其是遇到突然拉升的情况,中途回落是大概率事件。更何况证券ETF这种品种,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两次甚至两三次这种突发性上涨。假如说抓住一次3%的涨幅,当它回落再涨起来,再次卖出,这相当于就把这一部分的利润落袋了。
后续这些卖出后的资金,要么可以回补证券ETF,要么可以去参与其他个股的操作。哪怕你什么都不做,也起码避免了回吐利润,相当于降低了账户的波动成本。
我的主要策略还是把这些卖出的资金用于买入其他精选个股,而不是重新补回证券ETF。当然在银河证券账户中,我依旧保留了一套小规模的网格策略:以1.06元为中心差价,如果价格涨上去就卖出,跌下来就买入。这个方式本身就是一个“自动折腾”的节奏管理。
不过我也设置了明确的价格区间,不会无限下跌就无限加仓——一旦跌破1.06之后,我就不再继续买入。这样一来,证券ETF的仓位就能得到控制,不至于陷入“越跌越补”的深坑模式。
这种做法虽然牺牲了一部分低位买入的机会,但换来的好处是:
1. 减小账户的波动性,让收益曲线更平滑;
2. 稳定心态,不至于天天看盘情绪起伏;
3.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这部分钱可以去低吸一些波动更小、结构更稳的个股。
比如说石化类、物流类、
中国移动这些股票,它们的箱体结构更清晰,支撑更扎实,下方买入点往往更可靠,做差价的成功率也更高。
总之,通过这种有节奏、有分散、有边界的操作方式,不仅提高了证券ETF的资金使用效率,也让整个账户的节奏变得更从容,不再是一种“憋着一口气”等机会的状态,而是真正做到“该动就动、该收就收”,心态也自然就更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