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线大框架——龙头
2023年1月14日
星期六感觉这是大家最期待的一篇了,篇幅也会比之前的长一些。
其实只要我还在更新,我就会一直坚持写干货。
还是那句话,淘县很多人研究的东西,偏向在市场上赚钱为目的,更偏向于技巧。
而我是数学专业的,更偏向以做学问的态度去分析、解构。
我尽量做到深入浅出和通俗易懂吧。
有些老师的战法,各式各样的龙头战法,其实是从某一个角度,去切入龙头。
如果说,有具体的形成了模式的买点,那肯定是不对的。
所有的票,都可以有相对固定的模式去操作,但唯独龙头不行。
这也是我,不推崇龙头战法的根本原因。
其实”龙头“这个词,和”天才“这个词一样,目前已被滥用。
行情不好的时候,甚至一个三板四板的票,都能被一些水平不够的选手理解成龙头,然后他们带着对龙头的渴望和信仰,上车。
很多人都知道龙头的基本概念,即资金、人气、市场、技术指标的多方面共振,走高走强的票,称为”龙头“。
但是能够做到强势连板的票,哪个没有资金、人气、技术指标的共振?
也一样有的。
但事后看,这个票,称不上”龙头“。
很多选手对”龙头“的概念,其实很模糊,但他以为自己的认知很清晰。
他走入一个误区,自己却无法发现。
这篇文章,如果能帮助我的读者们认清这个误区,那么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要厘清”龙头“概念,就要从龙头的表象和本质这两方面,讲起。
一、先说表象:超预期
我们研究股市,研究龙头,和他人交流市场交流”龙头“,根本在于,我们希望能从茫茫多的现象中,找到规律,总结一些通用性很高的经验。
那么我们能发现一个客观规律,龙头,都是在不断地分歧中,走强。
上涨过程中,大量的人看空,大量的人做多。
但是真正的龙头,无论你的观点是多还是空,绝大多数人都是赚钱走的。
但结果是,龙头本身的走势,不断地超预期,不断地打脸中途下车的人。
哪怕是大A顶级选手,也会被龙头甩下车。
这就是龙头的不可预见性。
那么反向推断,一个票的走势一路通畅,龙头呼声很高的话,他就不是龙头。
所以,龙头的表象,最核心的一点就是:预期差。被一路看好的龙头,是肯定不太行的。
举例说明:
比如
西安饮食,12月16日结束了二波连板之后,你就是神仙,也会在短时间内出掉吧?
谁敢直接预判后面还能走出来一个三连板?
其走势,哪怕是最激进的选手也不敢妄加揣测,这是预期差的一种表现。
从表象来看,西安饮食12月末的三连板,可以定义为板块补涨,也可以定义为龙头的高位筑顶。
参与过12月末西安饮食三连板的选手,当时完全能感觉到巨大的危险和巨大的机会同时存在,暗流涌动。
我自己就在2板位置被洗下车了。
总结来讲,这就是龙头的不可预知性和预期差,是表象。
二、再说本质:惯性思维对龙头无效
那么造成这种表象的本质因素,是什么呢?
本质上,是
惯性思维,在作怪。
划重点了,这里是全文核心。学XI的本质,一是学XI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二是自己尝试总结规律,这都是形成惯性思维的路径。
无论你的水平是高是低,你脑海里都存在对股市的惯性思维。
水平越低的人,其惯性思维很单一,但很重。
水平越高的人,其惯性思维较轻,但很多。
怎么去理解这个惯性思维的“重”和“多”?
三、举例说明什么是”惯性思维“:
有些水平不高的选手,很害怕追高,但凡一个票坐火箭一样往上冲,他就不敢买,总想着回落再买。
殊不知,如果真的回落了,说明这是很多人的卖点,因为走势不及预期了,他们出货了,所以股价会大幅回落。
而水平不高的选手喜滋滋地买入,在他们自己眼里,这叫占便宜。
但在卖出的选手眼里,这是捡了自己不要的垃圾。
这里,水平不高的选手的这种思维,在纯粹的短线里,是一种相对的歪路。
亏不亏另说,但市场真正的牛股,肯定和他缺少缘分。
他只有运气爆棚,才能买到大牛股,所以超额收益基本和他无缘。
有可能,这个水平不高的选手,是个性格小心谨慎的人,你能说他求稳妥是错的吗,不能。
我现实中一个朋友,就是这样的。
他的这种惯性思维,顽固而强大。
我实盘报单,给他报了两个月,我赚钱的交易他基本一个没去,我亏钱的交易他基本一个没拉下,搞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再比如止损方面,也非常不果断,总想着放着总会回来的一天。
总觉得是洗盘呀,是良性调整呀。
实际上他自己也没有任何逻辑可以支持这个观点。
逐渐深套···
这就是惯性思维的问题。
水平不高的选手,思维惯性比较少,最常见的就是不敢买急速拉升的,止损也不坚决。
但是他这个惯性思维非常重,基本主导了他的交易。
那么水平比较高的选手呢,其惯性思维就很多。
比如一个票开盘出现了哪几种情况,我就认为是走弱了不敢买,出现了哪几种情况,我认为走强了马上就买。
一旦感觉走坏了,止损的坚决程度也很高。
这就是上文提到的,学XI的本质。
水平较高的选手,通过大量的学XI和交流,总结摸索出了大量有效的经验。
看得多了,已经形成了盘感。
这些经验和盘感,就会在你的脑海里悄悄地形成惯性思维。
假设有一天,市场出现了变化,你之前总结的一些可行的经验和方法突然失效了。
往往他自己是无法第一时间发现,总得吃了很多亏,才能发现,随后修正。
那么高水平和低水平的选手,差距就显示在这里:认错的能力和敏锐性。
高水平选手的惯性思维虽然多,但束缚力相对较轻,一旦犯错,能比别人更快的意识到,更快的修正。
简单讲就是:
水平低一些的选手脑子转不过弯,抱着自己固有的思维很难改变。
水平高一些的人,则相反。
四、用淘县流行的悟道一词,来讲什么是”惯性思维“:
一个短线选手要悟道:
首先,是从无到有,总结大量的经验,学XI大量高手的言论和心法,脑海里逐步形成很多能盈利的惯性思维,就像围棋里面的定式。
随后,开始做减法,将一些过时的东西淘汰,不符合自己性格的淘汰,再添加一些自己独有的理解进去,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东西。我也是个围棋爱好者,棒子那边有个叫李世石的选手,下的棋就属于那种。
看起来很没章法,还很过分,不符合棋理。
但这是个绝代的胜负师,往往尾盘可以关键一手,逆转对手获胜。
这就有点像这个状态。
当你还在做加法,说明你距离高水平选手尚有不小距离。
当你有意识开始做减法,那么就走在成功的道路上了。
但归根结底,你依然还被惯性思维所困,只是程度越来越轻了。
那么悟道是什么?
悟道就是,你打破了惯性思维给你的束缚。
就像一层膜,被你捅破了。
你不再纠结于打板还是低吸,不再主动忠于多空的任何一方,而是时时修正自己的判断。
不会说,因为某个股票突然出现特别好或特别不好的走势,突然改变对其的看法。
反而是,提前做到心理准备,早就准备好了预案。
所谓的顶级选手,站在短线金字塔上的那一小撮人,他们就是脱离了惯性思维束缚的选手,非常难做到,非常难。
所以你会发现,有时候你特别不看好一个票,市场大多数的声音都是看空,其走势往往也没有什么强度,或者说感觉即将见顶。
但是,有些有名的游资,就是会打仓位进去。
有时候,你就会产生疑问,连我这个菜鸡都知道这个票不对劲,市场也偏向看空,为啥他敢怼进去?
那么回到龙头也是如此,龙头一路的上涨过程中,炸板,突然走弱,放量分歧,弱转强,强转弱,盘中跳水等,比比皆是。
如果只靠盘感和市场理解力,总有一个地方能把你甩下车。
但是顶级的选手不一样,他们在龙头上的操作就非常朴实无华,体现在表面上的就是,锁仓甚至加仓。
给我印象很深刻的,就是养家老师,在前几个月
大港股份的操作,中低位连续加仓,高位出清。
五、惯性思维对龙头无效
回到龙头上,就给人一种感觉。
一波大行情的龙头,要盈利难度其实很低,因为你任何模式都有龙头参与机会。
但是,要吃到大肉,难度真的是直接拉满。
问题就出在这里,所有的短线票上,你通过大量学XI和总结形成的惯性思维,都能让你盈利。
唯独,在龙头上,不行。
回头来看印证,2022年4月的一波大行情,如果你没有一倍以上的收益,那么你距离高水平选手仍然有相当一段距离。
所以我就说过,做股票,其实对你的精神属性和情绪控制力,要求是很高的。
其实很多粉丝在评论区问我某个票怎么看的时候,我超过一半我都不回答。
虽然盈利靠个股,但是你的眼里只有个股的话,终究也是歪路子。
多看我的复盘,你就能发现,我通常侧重于分析板块,其次才是版块里具有辨识度的个股。
两者之间,本来就是互相成就的关系。
大部分票,都是时势造英雄,是板块很强的体现。
你看历史书里,能够力挽狂澜的改变趋势的英雄,非常少,少到只要出现一个就会被供起来当神仙。
六、认清楚惯性思维后,如何做龙头?做减法
刚刚也提到过,加法和减法的问题,那么关于龙头,如何做加法?
首先,你要去复盘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最好是五个短线周期左右,出现的所有称得上是龙头的票。
然后,对比同周期和龙头竞争的个股,去看看他们的运行规律。
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这个票从什么地方开始展现出强度,真正确认龙头地位的那一天,是哪一天?
它确认杀死竞争对手的那一天,是哪一天?
它的竞争对手是哪个?
同时去看竞争对手被杀死前的交易日,有没有什么地方已经出现了走弱的征兆?
举例子:
第一个例子:
麦趣尔麦趣尔其实原本的定位是消费的第二波补涨。
但是后面板块、市场都很给力,合力将其推至八板,成为打破空间的龙头。
麦趣尔的首板日是12月21日,当天西安饮食是反包的,但是麦趣尔先于西安饮食封板,这里是很明显的补涨定位。
麦趣尔的前两板,没什么辨识度,是一个正常逐步放量的走势。
这样的走势,只能说很健康,但并没有特别亮眼。
它真正的第一次考验,在12月23日的2进3梯队中,麦趣尔、
兰州黄河、
好想你,三者PK。
12月23日当天:
好想你,低开主动投河;
兰州黄河,弱转强,冲板,一直到被砸之前,兰州黄河都是一副胜利者的姿态,很有强度;
但是,兰州黄河被砸,短短两分钟后,麦趣尔上板,稳稳封住;
那么,兰州黄河的预期就没有了,但由于兰州黄河的早盘强度也很大,所以负反馈很轻,耐心拿一拿还有盈利出局的机会。
12月23日当天:
西安饮食大跌;
想去消费,但是消费高位负大概率反馈,所以资金涌向低位发掘补涨;
全聚德,因持续缩量,开板分歧预期很大,后面真的开板;
在这样的关键时点,麦趣尔正式确定唯一补涨,4板、5板都是加速走势就是很好的证明,也是预期内的事情。
但是这里问题来了,大行情下,确实可能出现第二波补涨,甚至第三波补涨,但补涨高度一般来说是越来越低的。
那么第一波补涨,全聚德,冲击6板失败了。
凭什么麦趣尔,能冲击6板成功呢?
但他真的成了,缩量冲击6板成功,走出了不属于补涨的高度,有点向龙头要蜕变的意思。
从正常的技术面和思维惯性来讲,缩量板的,没有经过大的分歧,没有经过市场考验,还不算蜕变成龙头,只能说有龙头相。
那么如果抛开思维惯性来看,这个票干成了一件大事,本来他是干不成的,这就是龙头的专属标志。
所以说:
如果是补涨的角度,去操作麦趣尔,第一买点是3板打板,第二买点是4板直接开盘硬挤。
如果从龙头的角度,去操作麦趣尔,第一买点在6板打板,第二买点在7板的分歧点,根本都不用转一致,因为麦趣尔7板当天是高开的,高开意味着没有主动示弱,这时候它已经蜕变成雏龙了。
但是这个龙头为什么没走成,我觉得原因有好几个:
第一,当时市场预期它打不破
人人乐的7板高度,当它真的走到了7板高度,市场反而会觉得它的任务完成了,后续怎么走不太重要的,这是因为龙头的出生不好,本来只是个补涨地位,不是正常鲤鱼跃龙门的路径起来的。
第二,当时马上元旦了,整个板块非常狂热,是主升浪尾声了,狂热后市场必然迅速产生审美疲劳,资金会畏高,这很不利。
第三,消费高标,全部吃监管。
综合下来,直接把这条小雏龙给闷死了。
但龙头就是龙头,8板断了之后,还给了两天时间逃命的机会。
第二个例子,
英飞拓其实英飞拓这个票,是有一股浓浓的篡位者属性。
也就是不断地超预期,攻击性极强。
从10月中旬那一波连板来看,英飞拓三次试图在分时上卡位
南天信息,这是想干掉南天信息的节奏。
当一个票试图从分时上卡掉竞争对手,本身就是一种强度的体现。
比如说4板就体现的非常明显了,英飞拓比南天信息早一分钟上班,英飞拓全天封死,但南天信息是炸了版的。
这里就是一个很明显的英飞拓的主动攻击动作,但是没有干掉南天信息。
10月17日当天的4进5,是英飞拓和南天信息的直接竞争,没有分出胜负,但总体是英飞拓强度更好。
但到了10月18日,市场高标有四个,分别是
万方发展7板、
国脉科技7板、南天信息5板、英飞拓5板。
这4个里面,会出一个市场最高空间板。
这就是前文说的,四龙争霸,最终只能活一个。
当时我是实时参与者,当时的市场氛围是:
因为英飞拓开盘直接跳水,南天信息稳稳地回封,万方发展和国脉科技都是纹丝不动。
这里强弱关系,非常明显,没人看好英飞拓。
而且10月18日,英飞拓那样的大跳水,你得是神仙才能不卖。
事后回头来看,这里的预期差非常非常大。
英飞拓午后深水拉起直至封板,真的是得非常敏锐,同时具有逻辑的选手才能跟得上。
10月18日,就是英飞拓浴火成龙的一天。
10月19日,甚至给了低开机会参与,这使得大把博弈预期差的选手直接把它给抢上去了。
10月20日,成为市场空间板,见顶。
英飞拓最终的结局,也是A杀,这个票的股性就是一股浓浓的篡位者气息。
你看它元旦前走势也是,不断的反包。
呼声最高的跨年龙西安饮食没了,他反而成了,都是后来居上的表现。
包括英飞拓这个票从10月开始,已经走了好几波连板了。
这都是龙头才有的标志。
你别看英飞拓现在好像不太行了,但是如果
数字经济能成为2023主线之一,那么他还会有很大的空间。
包括荣耀借壳这样信息,英飞拓一直绯闻缠身,真就很符合龙头该有的特质。
所以,综上所述,龙头的走势,是很难被固定模式揣测的,走势和节奏也千变万化。
但其必然有一个很明显的转折点和非常激烈的信号,告诉你,它要蜕变成龙了,就像英飞拓10月18日那天。七、做龙头,不能使用惯性思维,没有标准答案(
我的理解是:惯性思维不管用,先做了再说,边走边看它是不是龙头)龙头是市场回报也最大的票,也是操作难度最大票,原因就在于任何惯性思维,在它身上都不管用。
这也就是顶级游资的心法,不告诉你,也无法告诉你,什么节点可以上龙头。
只能告诉你一些龙头的特征,比如高换手率,趋势非常强,经常超预期,分歧中走强。等等一些龙头共有的表象特质。
具体什么时候能介入龙头,或者说,一个票到底是不是龙头?
这些都没有标准答案。
因为,龙头无法被惯性思维所揣摩。
这都是说不清的,哪怕我心里知道,我也无法完整的表述出来告诉你。
我举例的英飞拓和麦趣尔本身都是小型龙头。
那么类似
竞业达这样更大一号的龙头,则必须要有很强大硬逻辑或政策导向来支撑。
如果是
中通客车、
九安医疗、
东方通信这样的超级龙头,则需要有那种翻天覆地的改变,政策、资金、热点、预期,缺一不可。
比如,中通客车起步于核酸检测车,当时正是疫情很严重的时候。
比如,九安医疗的核心点,就在于当时0.5倍的市盈率。
比如,
东方通信就是4G转变成
5G,那种巨大的期待。
具体讲,东方通信,那种巨大的期待,因为人们都感受到了3G转变到4G,智能手机时代的影响。
所以当时人们的预期是,觉得5G可以改变人的生活XI惯的。
到后期,哪怕东方通信已经澄清自己没有5G业务的时候,依然还在涨。
这就是因为,四面八方的合力已经形成了共识。
如同上一篇讲切换的文章一样,只要旧的共识未被打破,那么行情就会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