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证近期四日累计跌幅显著,核心原因可从短期情绪与中长期结构两方面解析:
一、短期触发因素:监管趋严与游资退潮
3月18日北交所对两家私募机构采取监管措施,剑指短期异常交易行为,直接引发市场对炒作行情的担忧。此前北证个股因30%涨跌幅限制成为游资主战场,部分个股短期涨幅翻倍甚至数倍(如前期“妖股”
凯华材料 、
志晟信息 ),但监管出手后,游资加速获利了结,导致踩踏式抛售。3月19日
北证50 成分股中近40%个股跌超10%,成交金额从高位350亿元骤降至200亿元以下,流动性危机加剧跌势。
二、中长期结构问题:估值与基本面背离
1. 估值泡沫修正
北证50指数在2025年2月至3月初累计反弹超20%,部分个股估值已脱离基本面。以北证全A为例,市净率一度接近4倍,远超
创业板指 ,而一季度北交所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17%,中报业绩预期悲观,资金对“题材炒作”的可持续性产生怀疑。
2. 筹码结构恶化
年内北证50指数跌幅已达36%,长期投资者深度套牢,市场依赖短线资金维持热度。前期脉冲式行情留下大量套牢盘,一旦新增资金不足,指数易陷入“阴跌—赎回—抛售”的恶性循环。
3. 政策预期落空
尽管“深改19条”等政策频发,但落地进度慢于预期,转板机制、做市商扩容等关键制度未达市场期待,投资者对北交所长期发展信心不足。
三、市场环境:风格切换与流动性分流
沪深主板近期在AI、新能源等板块带动下成交回暖,资金从高波动的北证流向主板蓝筹,加剧北证失血。此外,3月公募基金开放期临近(如两只两年定开基金合计5亿规模),部分机构提前减仓,形成抛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