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AI要有深刻的洞察A l在自然科学领域的表现无与伦比,的确显现出了其强大算力的优势和应用的潜能,但在人文领域比起优秀的人脑就未免相形见绌了。在科学科技领域,AI可以通过精准的公式、模型来推理并分析
大数据,给出我们所需的准确答案,而在人文领域,其表现却差强人意。因为AI本质上是
机器人,没有情感,没有灵性,没有意识,更没有神性,也就失去了创造性。文化艺术的可贵之处恰恰是创造,是无中生有,从0到1的创作。AI的短板在于缺乏无中生有的能力,它的知识储备量很大,但仅限于人类给他灌输的人类既有知识和信息。人类优秀的大脑善于对既有的知识和资料提出质疑,而AI的长处则是对这些知识和资料的整合与使用。正因如此,AI存在着潜在的风险:犯罪分子和别有用心者会通过给AI喂料来对我们进行洗脑,左右我们的三观,从而诱导人类步入歧途。AI在人文方面,已经被喂了大量的伪知识、伪历史等伪信息,再加上人为的意识形态灌输、道德绑架和法律约束,它对问题的理解和给出的答案准确度也就变差了,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误导性。虽然它的“大脑”更大概率是人云亦云,没有创造性的真真假假的资料分析。人可以感知此时此刻的人情冷暖和世界的喧嚣,能触摸到肌肤的柔软与温度,能接收到某人摆拍图片微笑后面无以言表的苦楚,AI不能。我可以武断地说,即便AGI横空出世,也无法触及人的细腻情感。A l写的文章虽极少文法问题,但往往是温开水,不触及人类的灵魂。它可以模仿一篇《滕王阁序》,但写不出王勃的才华和谄媚心理;它可以写一百篇《出师表》,但写不出诸葛亮的文字所释放出的复杂心境与藏在文字后面的诡道;它可以写一封《曾国藩家书》,但写不出其文字中隐藏的恶毒与阴险,写不出曾剃头的残忍与毫无人性的扭曲心灵。A l写的文章、画的画、作的曲子非常平庸,有时候甚至平庸得令人发指。A l在人文领域的表现为什么如此不堪?当下,A l热正在疯狂地席卷全球,人类的价值取向已经被舆论带偏了。许多与AI相关的自媒体夸大其词、夸夸其谈,目的是为了赚取流量;主流媒体为资本的价值观和成就煽风点火,充当马前卒,造成了有史以来人类最大的思想迁移,观注点大规模迁徙。他们不约而同地制造恐慌情绪,紧迫感,制造希望和可能的机会,鼓励全民使用这些“玩具”,赚取我们口袋里现有的钱和精力,同时消解了我们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作为普通人,我们曾经的期望是让AI帮我们干活做家务,然后发展发展着,它替代了我们的大脑,做起了诗,画起了画,某种意义上解构了人类的创造力和深度思考能力。AI学能力超强,它学的方法和所学的知识与普通人一样,只是量更大。因为它获得的部分知识也与人类一样,是过滤过的教科书里的破玩艺儿,本质上脑子也是坏的,所以,它与一般人对话聊天几近同频。它的文章和艺术作品甚至超越了一般人的想象,惊艳了许多人。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AI和普通人一样认知被某种力量干扰或束缚,竟然能与常人同频共振,说明它缺乏高层次认知能力。这就意味着AI替我们做作文、写诗、画画、做视频,会让平庸占据我们的视觉、听觉和大脑的所有空间;AI让我们获取知识更便捷,使得我们的大脑产生惰性,价值观极易被看不见的黑手引导从而失去判断力。AI会使人类在有问必答的快感中陶醉,堕落为行尸走肉,社会精英在AI应用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变成乌合之众。AI会使全民集体无意识地消解大脑的潜能,而精英中的精英,思想家、科学科技精英将主导这个世界,无论精神财富还是物质财富将更加集中。总而言之,AI时代,由于一般社会精英的迷失,整个社会的思想素质会降低,一切行为将会朝低端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