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产业的快速崛起,尤其是
人工智能、
机器人 、
云计算等领域的突破,正推动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迎来价值重估机遇。以下从产业逻辑、核心赛道及标的、投资要点三个维度进行系统梳理:
一、产业底层逻辑
1. 算力基建的确定性增长
*大模型军备竞赛:DeepSeek等通用模型迭代推动日均算力消耗呈指数级增长,用户测算的12亿次日均请求量需匹配超万P级算力集群。
*国产替代加速:
英伟达 高端芯片禁售背景下,
华为昇腾910B(
寒武纪 、海光)、摩尔线程GPU(服务器厂商适配)正加速渗透。
*液冷革命:单机柜功耗从15kW向50kW+跃进,
英维克 、
高澜股份 等液冷方案商技术壁垒显现。
2. 应用场景的裂变式突破:
*ToC端:微信生态内嵌AI助手(对话/创作)、电商AI导购(推荐算法优化),
万兴科技 视频生成工具已实现10秒级短视频生产。
*ToB端:工业质检(
奥普特 )、仓储物流机器人(海康机器人)降本增效明确,头部企业订单可见度达3年。
3. 政策-资本-技术共振:
新质生产力写入顶层设计,大基金三期侧重AI芯片投资;科创板放宽上市标准吸引硬科技企业;具身智能、
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专利年增超40%。
二、核心赛道及标的矩阵
(1)算力基础设施
*国产GPU/ASIC:寒武纪(思元590对标A100)、
海光信息 (DCU深算系列)、
景嘉微 (JM9系列突破图形渲染)
*服务器/液冷:
浪潮信息 (华为昇腾最大合作伙伴)、
中科曙光 (参股海光)、英维克(冷板式液冷市占率超60%)
*光通信:
中际旭创 (1.6T光模块量产)、
天孚通信 (CPO上游器件)、
亨通光电 (海洋算力电缆)
(2)AI应用落地
*多模态工具:
科大讯飞 (星火大模型教育场景变现)、
拓尔思 (政务
大数据语义分析)、
金山办公 (WPS AI提价30%)
*机器人执行器:
绿的谐波 (
谐波 减速器国产替代)、
步科股份 (伺服系统)、
三花智控 (
特斯拉 Optimus供应链)
*
低空经济:
亿航智能 (EH216-S获全球首张适航证)、
纵横股份 (垂直起降固定翼
无人机)、
四川九洲 (空管系统)
(3)新兴产业驱动
*自动驾驶:
德赛西威 (英伟达Orin域控制器)、
中科创达 (HarmonyOS
智能座舱)、
四维图新 (高精地图)
*
人形机器人:
汇川技术 (高精度伺服电机)、
鸣志电器 (空心杯电机)、
奥比中光 (3D视觉模组)
三、投资策略要点
1. 算力层优先受益
2024年国内AI芯片市场规模预计突破800亿元,寒武纪/海光在训练场景份额或超30%,关注中报预增50%+标的。
2. 关注边际变化明显的场景
人形机器人赛道进入
特斯拉Optimus量产前夜,三花智控已获项目定点,单台价值量超万元。
3. 警惕过度炒作风险
部分应用层公司PS估值达20倍以上,需甄别真实营收转化能力,优先选择科大讯飞(C端付费用户超500万)等现金流健康标的。
4. 地缘政治变量
美对华AI投资限制或引发短期波动,但国产替代主线逻辑强化,回调即是布局时机。
中国科技产业正经历从"模式创新"到"硬核创新"的质变,建议沿"算力基建→垂直场景→生态平台"的产业传导路径,把握龙头企业的技术卡位与业绩兑现节奏。
文中涉及个股仅为分析,不是推荐。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